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中的“恐低症”
现今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恐低症”:经济状况一旦在中低位运行,就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仅举三例:
一是煤炭价格。近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13元/吨,仍处于近三年来的最低点,较2011年860元/吨的最高价格已有247元的降幅。煤价低说明需求减少。但从保护资源角度看,倒希望少用煤炭发电,因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且污染大。另外煤炭价格下降,规模小的煤矿不易盈利,这也是大煤矿整合资源的机会。
二是进出口额增速降低。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比2011年同期增长6.2%,和预定目标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最近十多年来最低的增速。这个数字让不少经济学家郁闷了很久。但应该看到,中国把宝贵的资源能源用于生产大量出口产品,背后是资源的消耗、生态的破坏。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出口增速放缓,不一定是坏事。
三是财政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034亿元,增长6.9%;第一季度GDP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这意味着我国财政收入在2013年初进入了“一位数”增长时代,其增速也开始慢于GDP增长。这打破了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的神话。财政部的解释是,结构性减税改革(如“营改增”等)导致税收收入减少,同时企业效益也出现下滑。但“营改增”的改革与企业所得税的减少,对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企业税负减轻,正是企业喘口气的时候。
不应过分纠结于经济增速的高低变化
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不应该过分地纠结于经济增速的高低变化,而是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解决。经济增速提高往往会掩盖这些矛盾,笔者曾经归纳为“富裕中的贫困”、“改革中的腐败”、“发展中的风险”。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比抓GDP的增长率更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通过民生改善驱动经济发展的时刻。来看看“吃”与“住”的两个民生数字。一是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等机构发布的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二是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2平方米,其中55%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此数。
在衣食住行方面,我国明显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商品的“过剩”与民生的短缺是并存的。应该通过财政调节与体制转换,来最终实现两者的对接。
稳住阵脚 着眼长远
当前,应该正视增速: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换挡期,要改变惯有的高速增长心态,真正接受中速增长新常态。应该稳住阵脚:速度需要更加稳健,但宏观政策不宜频频出手,不需要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应该着眼长远:要更高质量和效益的速度,必须毫不动摇调结构抓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现今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恐低症”:经济状况一旦在中低位运行,就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仅举三例:
一是煤炭价格。近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13元/吨,仍处于近三年来的最低点,较2011年860元/吨的最高价格已有247元的降幅。煤价低说明需求减少。但从保护资源角度看,倒希望少用煤炭发电,因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且污染大。另外煤炭价格下降,规模小的煤矿不易盈利,这也是大煤矿整合资源的机会。
二是进出口额增速降低。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比2011年同期增长6.2%,和预定目标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最近十多年来最低的增速。这个数字让不少经济学家郁闷了很久。但应该看到,中国把宝贵的资源能源用于生产大量出口产品,背后是资源的消耗、生态的破坏。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出口增速放缓,不一定是坏事。
三是财政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034亿元,增长6.9%;第一季度GDP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这意味着我国财政收入在2013年初进入了“一位数”增长时代,其增速也开始慢于GDP增长。这打破了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的神话。财政部的解释是,结构性减税改革(如“营改增”等)导致税收收入减少,同时企业效益也出现下滑。但“营改增”的改革与企业所得税的减少,对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企业税负减轻,正是企业喘口气的时候。
不应过分纠结于经济增速的高低变化
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不应该过分地纠结于经济增速的高低变化,而是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解决。经济增速提高往往会掩盖这些矛盾,笔者曾经归纳为“富裕中的贫困”、“改革中的腐败”、“发展中的风险”。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比抓GDP的增长率更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通过民生改善驱动经济发展的时刻。来看看“吃”与“住”的两个民生数字。一是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等机构发布的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二是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2平方米,其中55%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此数。
在衣食住行方面,我国明显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商品的“过剩”与民生的短缺是并存的。应该通过财政调节与体制转换,来最终实现两者的对接。
稳住阵脚 着眼长远
当前,应该正视增速: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换挡期,要改变惯有的高速增长心态,真正接受中速增长新常态。应该稳住阵脚:速度需要更加稳健,但宏观政策不宜频频出手,不需要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应该着眼长远:要更高质量和效益的速度,必须毫不动摇调结构抓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