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以来,业界传出东盛科技(SH 600771)将向拜耳出售所持启东盖天力股权的消息,随后再联系上其母公司东盛集团退出云药集团重组的新闻,一时间围绕东盛是否会成为“华源第二”,质疑声四起。但很快这些消息便不再出现,甚至之前网上的相关报道也被删除。在2005年之前风头甚劲的东盛集团怎么了?
传闻中,德国医药巨头拜耳欲以13亿元的代价收购东盛科技所持启东盖天力54.51%股权,此前诺华和赛诺菲都曾与东盛科技有过接触,甚为看好盖天力下属品牌的诺华因坚持出价不超过10亿元,双方最终没能谈拢。
启东盖天力是东盛科技于2000年收购而来的,最近几年一直为其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2005年度东盛科技营收为5.49亿元,净利润达3531万元,而启东盖天力营收1.88亿元,净利润高达4256万元。盈利状况甚好的子公司为何要卖掉?这大概与东盛集团最近两年的整体战略相关。
1996年开始介入医药产业的东盛集团在郭家学带领下通过若干次收购,迅速做大,与复星集团和华源集团一起成为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企业。2004年以巨资曲线进入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药集团”)后,东盛旗下已包括东盛科技、潜江制药(SH 600568)、云南白药(SZ 000538)等三家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规模超过65亿元。
事后看来,收购云药集团的大手笔正成为东盛集团的战略转折点,并最终在2006年4月退出。云南白药当时发布公告称云南省国资委以7.5亿元收购了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工业”)持有的云药集团50%的股权,国药工业正是东盛集团收购云药集团的平台(由其持股49%),而由云药集团持股51.95%的云药有限公司则是云南白药的直接控股股东。
在当时有众多对手参与的竞购中,东盛集团高价胜出,但是云药集团最有价值的“云南白药”品牌不出售、不入股,而且云南方面提出了较为苛刻的业绩增长要求。从上述的股权关系也可以看出,东盛集团对云药集团最核心资产——云南白药的控制力较弱(中间通过国药工业——云药集团——云药有限公司),尽管郭家学出任了重组后的云药集团董事长。
对于东盛集团退出云药集团以及出售启东盖天力的传闻,业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于前几年的大肆收购,其资金面较为紧张,加之旗下资产整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只能进行果断调整。
在东盛集团仍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中,东盛科技的主要盈利来源为启东盖天力及青海制药集团,而潜江制药在2005年度出现了3000多万元的亏损,2006年第一季度的扭亏则主要来自从东盛集团收购而来的医药商业企业——新疆新特药,而并非其主营的眼科用药。
对照一下东盛集团在2005年描述的战略格局(整合成五大产业平台:以东盛科技为核心的非处方药平台,以潜江制药为核心的处方药平台,以云南白药为核心的现代植物药平台,以山西广誉远国药为核心的经典国药以及以河北东盛英华、新疆新特药等为核心的现代医药物流平台),这一架构已很难完整实现了。
有业内人士对于东盛科技出售启东盖天力传闻表示不认可,理由有二:其一,启东盖天力乃其核心资产,其二,净资产只有2053余万元的启东盖天力怎么可能卖出13亿元的高价?
但启东盖天力在2004年末的净资产还是-4507万元。2005年8月,由西安致力实业对其单方面增资6560万元,持有其40%的股权,而东盛科技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90.86%减至54.51%。东盛科技对名不见经传的西安致力介绍语焉不详,仅称之为“战略投资者”,令人对此次增资大惑不解。
一位分析师称,此次增资后启东盖天力的净资产已经为正数,财务状况大大改善,更利于东盛科技出售所持股权。至于价格并不是问题,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可以使其获得高溢价,一个例子是:2005年7月,博士伦从中国生物制药(HK 1177)手中以2亿美元(约16亿元)收购正大福瑞达制药及正大福瑞达包装各自55%股权,交易的市盈率高达18.6倍,正大福瑞达的净资产也不过1.29亿港元。
如果传闻一旦成真,东盛集团将回收近20亿元资金,可大大缓解其资金压力,并且用以做好其余下产业的整合。事实上,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战略调整,比之一味地错下去要好得多,暂时退却的东盛集团倒是没有什么可羞于外人道的。
新华伯高级研究员艾西南:东盛集团当前的急务是纠正收购云药集团这次战略性失误,重复其在丽珠集团的纠偏手法,转让云药集团的股权,减少集团运行的财务费用压力,集中资金优势扶持以东盛科技和潜江制药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和其它非上市公司中有培养前途的公司,有“舍”才有“得”。
传闻中,德国医药巨头拜耳欲以13亿元的代价收购东盛科技所持启东盖天力54.51%股权,此前诺华和赛诺菲都曾与东盛科技有过接触,甚为看好盖天力下属品牌的诺华因坚持出价不超过10亿元,双方最终没能谈拢。
启东盖天力是东盛科技于2000年收购而来的,最近几年一直为其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2005年度东盛科技营收为5.49亿元,净利润达3531万元,而启东盖天力营收1.88亿元,净利润高达4256万元。盈利状况甚好的子公司为何要卖掉?这大概与东盛集团最近两年的整体战略相关。
1996年开始介入医药产业的东盛集团在郭家学带领下通过若干次收购,迅速做大,与复星集团和华源集团一起成为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企业。2004年以巨资曲线进入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药集团”)后,东盛旗下已包括东盛科技、潜江制药(SH 600568)、云南白药(SZ 000538)等三家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规模超过65亿元。
事后看来,收购云药集团的大手笔正成为东盛集团的战略转折点,并最终在2006年4月退出。云南白药当时发布公告称云南省国资委以7.5亿元收购了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工业”)持有的云药集团50%的股权,国药工业正是东盛集团收购云药集团的平台(由其持股49%),而由云药集团持股51.95%的云药有限公司则是云南白药的直接控股股东。
在当时有众多对手参与的竞购中,东盛集团高价胜出,但是云药集团最有价值的“云南白药”品牌不出售、不入股,而且云南方面提出了较为苛刻的业绩增长要求。从上述的股权关系也可以看出,东盛集团对云药集团最核心资产——云南白药的控制力较弱(中间通过国药工业——云药集团——云药有限公司),尽管郭家学出任了重组后的云药集团董事长。
对于东盛集团退出云药集团以及出售启东盖天力的传闻,业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于前几年的大肆收购,其资金面较为紧张,加之旗下资产整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只能进行果断调整。
在东盛集团仍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中,东盛科技的主要盈利来源为启东盖天力及青海制药集团,而潜江制药在2005年度出现了3000多万元的亏损,2006年第一季度的扭亏则主要来自从东盛集团收购而来的医药商业企业——新疆新特药,而并非其主营的眼科用药。
对照一下东盛集团在2005年描述的战略格局(整合成五大产业平台:以东盛科技为核心的非处方药平台,以潜江制药为核心的处方药平台,以云南白药为核心的现代植物药平台,以山西广誉远国药为核心的经典国药以及以河北东盛英华、新疆新特药等为核心的现代医药物流平台),这一架构已很难完整实现了。
有业内人士对于东盛科技出售启东盖天力传闻表示不认可,理由有二:其一,启东盖天力乃其核心资产,其二,净资产只有2053余万元的启东盖天力怎么可能卖出13亿元的高价?
但启东盖天力在2004年末的净资产还是-4507万元。2005年8月,由西安致力实业对其单方面增资6560万元,持有其40%的股权,而东盛科技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90.86%减至54.51%。东盛科技对名不见经传的西安致力介绍语焉不详,仅称之为“战略投资者”,令人对此次增资大惑不解。
一位分析师称,此次增资后启东盖天力的净资产已经为正数,财务状况大大改善,更利于东盛科技出售所持股权。至于价格并不是问题,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可以使其获得高溢价,一个例子是:2005年7月,博士伦从中国生物制药(HK 1177)手中以2亿美元(约16亿元)收购正大福瑞达制药及正大福瑞达包装各自55%股权,交易的市盈率高达18.6倍,正大福瑞达的净资产也不过1.29亿港元。
如果传闻一旦成真,东盛集团将回收近20亿元资金,可大大缓解其资金压力,并且用以做好其余下产业的整合。事实上,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战略调整,比之一味地错下去要好得多,暂时退却的东盛集团倒是没有什么可羞于外人道的。
新华伯高级研究员艾西南:东盛集团当前的急务是纠正收购云药集团这次战略性失误,重复其在丽珠集团的纠偏手法,转让云药集团的股权,减少集团运行的财务费用压力,集中资金优势扶持以东盛科技和潜江制药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和其它非上市公司中有培养前途的公司,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