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是生物教师构建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在指导下可独立,在带动下能主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学情。“学情”是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学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比如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避免知识的重复新授。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对一些重复的知识则充满厌倦。如果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以前学会了什么知识,就会在课堂上事倍功半。笔者在给学生讲“人的生殖系统”的时候,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个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羞于启齿的话题。于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突出,精心设计了课堂: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重新安排了座位,让男女生分开来坐;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各个器官的结构,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甚至设置了舒缓的背景音乐。但在煞费苦心经营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对此“杰作”根本没有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才知道原来所准备的知识,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已经学过了。而且因为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记得很牢固,根本不用再学。笔者所准备的其实是重复的知识。而学生所缺乏的只是一个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提升过程。所以这堂课是失败的,更是无效的。这一切都源于根本不了解所谓的真实学情。
  二、要对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年龄和时代的差异、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差异等,这些真实具体的学情都会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在一次课堂中,题目是“真菌”,其中有关于酵母菌的内容,为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馒头用的“老面”,于是围绕“老面”设计了分组讨论:为什么做馒头要用老面?用老面和面时用凉水好不好?加了老面的面团应该放在什么地方?……面對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讨论场面,有的组干脆面面相觑。“老师,老面是什么呀?什么样子?”突然一位学生的问题使笔者猛然醒悟: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馒头,他们对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老面”一无所知,连忙把问题中的“老面”改成干酵母粉才算救了场。
  三、尝试在教学中利用好心理效应
  要了解学生就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也许教师不能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但对一些共性的心理效应则要很好地研究并运用。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心理效应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比如7+2法则,请你读一遍随机的一行数字,比如71456852625455,然后合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回忆出7个数字或字母,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熟悉的字词可以当成一个个的组块。在课堂上如果能深谙其道,先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然后保证每节课给学生的问题不超过7个,学生就会学得容易,学得有意义。所以教师可以把一节课很多的问题整理后成团抛出,但最多不能超过9个。比如在复习“人的消化和循环系统”的时候,两章内容非常多,笔者就精心重组了所有内容,以7个问题引领了整节课的复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充分激活学生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所以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让课堂增效所必不可少的。
  四、注意特定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差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刚刚踏入初中的时候就学习生物,自然有很多的困难,比如理化知识的空白使得很多内容的学习出现误区。最典型的就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内容一直是初中生物的难点,笔者教授时就注意避开了抽象的物理专业术语,像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一开始先让学生体验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的区别(主要体验参与呼吸的肌肉),呼吸时肋骨位置的移动;然后用数学知识“半圆的长度大于直径的长度”来推测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最后用生活经验:把同样多的气体分别充入到一大一小两个气球中,让学生感受容积的大小与肺内压的关系。这一系列的体验和生活知识的迁移巧妙地避开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轻松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课堂低效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忽视了这种,也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是本节课的难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习风格差异,笔者准备了几种学习方法,其中一个班男孩子比较多,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很好表现自己,所以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背景,让他们自己编排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剧,孩子们诙谐幽默的表演让所有的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内涵;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内敛一些,平时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比较好,就设计了同样在草原生态系统下的一组讨论题(以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长为主线),让他们在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还有一个班的学生数学特别好,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干脆引入了“十分之一定律”的内容,根据这个定律设计一连串的数字游戏,让他们在兴趣中收获生物学知识。
  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前提前知晓真正的学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和突破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无的放矢。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际上是以教师辛勤的前期劳动为基础的。把握真实的学情是具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只有把握了真实的学情,才能构建出真正高效的生物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着重强调了阅读力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他需要的往往不是大量的補习功课和大量的练习题,而是需要阅读,而且困难越大,就越需要去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改变学习困难的学生起决定的作用。[1]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2]抓住孩子的阅读关键期,利用学生的向师性,运用师生共读的策略,一
期刊
现在,环境教育已渗透到了学校的全部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 紧扣课本知识,在课堂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有多个单元直面环境保护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逐走进了广大城乡小学数学课堂,优化了教学,提高了效率。本文阐述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广大扩展了多媒体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高科技为学生们创设了仿真数学学习环境。将文字、声音、图象有
期刊
在一个学生的学业道路上,由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第一次大的跨越,学生对于这次跨越充满着喜悦与期待。他们对新的知识与新的環境是那样热切地渴求,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升人初中后却一直表现平平,甚至学业一落千丈。语文学习方面尤其如此,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衔接阶段的教学呢?我认为以下做法值得强调。不妥之处,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练好“内功”,同时加强
期刊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增强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会使学校的教育更成功。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大多是因为学生并不认为老师对他们的管教是出于关心,出于帮助,他们只是认为是对权力的控制。因此在纠正错误之前,建立情感的联结是必须的,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一点上,我确有体会。  班上有位女生,父母早就离异,跟随父亲生活,但初二时她爸爸由于某种原因进了监狱,从此只能和爷爷相依为命。她本人又不是特
期刊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1)面向全体学生。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为所有的
期刊
一、问题提出  (1)思想政治课课堂与生活割裂。多次参与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细心梳理发现:有些思想政治课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在我们的很多课堂上,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再认,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了学生所处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我们也常说字如其人,它是每个人的名片。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写好字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写好英语就显得尤其重要,甚至影响考试成绩。  众所周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与听、说、读三项能力比起来,书写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相对较低,这也是小学教学目标和要求决定的。从目前出现的问题
期刊
有人说  毕业以后还能留下的东西  就是素质  我们该感谢教师什么  我想,应该是感谢  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准则  如果,教师帮助学生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发展必然向好  也许,将来的他们  会感谢人生路上的  关键时期的指路人  新时代,感谢教师什么  当然还要感谢他们  引导我们:知行合一  他们的实践指导  让我们从纸上谈兵的书生  变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已成为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  新目标英语教材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单元话题和功能,进行“贴近学生、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