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中的讨论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活动方式之一,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说,尽情地议,是学生自主性的真实体现,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我们却经常看见在教学中讨论往往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要使讨论学习真正发挥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基本策略:
  
  一、灵活构建合作小组是前提
  
  笔者在听一些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宣布讨论,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异常。仔细一看,这热烈的背后学生大多是“各自为阵”,当汇报讨论结果时,往往是小组中的优秀者滔滔不绝,后进生更多的成了陪衬,甚至一言不发,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往往是“我是怎样认为的”,仍旧是个别学生的独角戏。可见这样的讨论学习是一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状态,笔者经过反复的实践、讨论、观摩,认为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构建一个合作小组,这是组织讨论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性格特点,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层次,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其中各层次学生1—2人,座位以前后为宜。同时,每组要设组长,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内要有记录员、资料员、代表本组回答问题的学生等,另外要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是关键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讨论问题的质量非常关键,讨论的问题应该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过的,而不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的。问题必须要符合课标要求,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并选取重难点、关键点、易混点,注重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实践证明,一个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宜性。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课本上早有定性的结论,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的问题是没有思考价值的,例如:黄河流经我国的哪些地区?最后流入什么海?等问题,学生一看书就知道,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本不值得讨论。反之,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超出了学生水平,挑战性过大,会使学生头脑空白一片,无从下手,那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资料辅助,有课前的研究,否则难有见解,课堂会出现难堪的沉默。学生即使说也只能是不着边际的漫谈,例如:浙江要成为国际大都市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这样问题的讨论就必须在学生做过事先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否则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问题情景的启发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情景新颖,可以启发学生做由浅入深的连续思考。例如,在学习“环境亮起‘黄牌”’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欣赏录像片、图片或漫画展示,进而设置问题:请说说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对待?显然这种先再现情境、再展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做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讨论一些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考察分析的疑难问题,例如:平原人家、与山为邻、傍水而居的内容,不同区域人们生产、生活特性就需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历史传统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讨论一些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出谋划策的内容,例如对于黄河治理的问题。虽然这样的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并非必不可少,但是它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意义重大。还可以讨论一些交流感受的内容,例如对沙漠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讨论,更容易让学生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还可以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关于台湾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讨论:“台独”活动的结果会怎么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加深对重大问题的理解。
  
  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是基础
  
  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景设置(或背景材料呈现)——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而要使讨论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实效,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必须要解决的一环节。讨论的时间一般没有定数,讨论时间的长短可依问题的难度、数量的多少而定,不能过多或过少,而且讨论学习前先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要问题一提出马上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甚至还不明白讨论的目的,就跟着忙乎起来。否则,时间过紧、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不足,会使讨论流于形式而无法深入。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下来,因时间过于宽松,会导致学生海阔天空地乱侃,课堂松懈,从而形成“浮合作”。
  如果能事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讨论的成效。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讨论问题可能引起的学生的反映有一定的预见性。其次,教师提出议题后,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阅读教材和必要的参考材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这样讨论时才不会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泛泛而谈或即兴“胡言乱语”。最后,教师也可以提前通知学生讨论议题让他们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阅读、找资料、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这样,既保证了讨论的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活动。
  
  四、教师恰当的引导见效益
  
  中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对较复杂的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会出现冲突和过激行为,甚至到达剑拔弩张的程度。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排演好“导演”角色,应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参与其中的学习、讨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或不愿进一步讨论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讨论的欲望;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时,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当学生讨论缺乏正确思想而“跑题”时,教师应点明问题的“范围”,进行校正,指明思维的内容和方向,做好引导工作,以确保讨论可以有序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一道难解的题”,在分析PRDE关系时,学生的答案往往会显得零碎甚至离题,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问题理顺,集中到(1)人口过多,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过多,会导致什么问题?(2)人口过多,人类排放的废气物过多,会导致什么问题?到此,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PRDE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总之,课堂讨论,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在各种科学的、有效的策略的指导下实施、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困惑情境”实验告诉我们,当人感到困惑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问题按其性质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前人已经解决过的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另一种是未被前人解决无现成答案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思考与疑问、质疑与探究、质疑与释疑都和问题密切相关。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9月,我们和《敢死队2》有个约会,这场疯狂派对绝对不容错过,它用波涛汹涌地气势告诉世界,“I am back!”,我们又再一次的陷入“敢死队热”的漩涡中。刚开始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敢死队》这两部主演年龄加起来超过600岁的电影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看过之后才知道,《敢死队》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动作片电影,它更是一部传统的动作片电影,它给我们另外一种感官体验,当我们被特技镜头审美疲劳时,这个传统动作片里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语文教师要肩负起给学生打好精神底子的重任,借助名著阅读是一条有效途径。  但是,在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太过功利和浮躁的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面前,名著被冷落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使中学语文教师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来恰当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也无情地剥夺了中学生们读名著的精力
iPhone风生水起的十年,其实是智能手机车轮飞转的十年。过去的十年间,手机江湖翻云覆雨,上演了一出出悲欢离合的商业大戏,多少纵马江湖的品牌跌宕浮沉。快意恩仇者有之,黯然离场者有之,老骥伏枥者有之,昙花一现者亦有之。对于市场中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只是在加剧的淘汰赛中,谁能笑到最后呢?  第一回王者没落与青春归来诺基亚、摩托、黑莓转手中国厂商欲东山再起  最近黑莓重返中国,不久前
一、当前地理网络科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张小林主编的《中国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我国网络科普设施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北京科技报》开通了网络版,迈出了网络科普设施建设的第一步。其后科普网络发展迅速,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地理科普网站,如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www.cpst.net.cn)、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中国国家地理网(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以说教代替学生的思考、分析,缺乏一种关系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为老师的附庸。这种课堂模式不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是要用民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求。    一、高中政治课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和能力是互动课堂教学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美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一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语文教材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的分析,以创新实践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教学;人才培养  一、引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学习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1]。为迎合时代发展,培养更多新型人
如今,多媒体已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它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新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育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它可以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