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医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同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遵循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坚持教材编写基本原则,成功进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探索,促进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水平提升。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医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更加关注现实社会、更加注重人文情怀、更加趋向生命科技,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独立人格、法治理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更高、更强、更广泛医学人文和医疗服务的崭新时代。这个时代强烈要求医学人文化程度迅速提升,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急迫而艰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特别是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方面的光荣使命。大学语文教学兼具医学生人格塑造、医学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功能,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以《医用大学语文》为例,讨论了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对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的总结引发思考和提供启示。
一、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大学语文应兼具两种功能:一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致力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二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目标定位的基本政策依据。但是,医学人文与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特性,赋予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特殊的重要功能。在医学院校,尤其是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功能的期望值要远高于其他院校,此即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特殊重要意义。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针对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必要。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特殊的学科教育目标赋予了该课程更多的职能,其课程建设的要求也具有相对的独特性。作为课程载体的教材相应地也具备了学科专业特色明显、选文领域宽泛、个性要求明确等独特性。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兼顾到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有必要编写医学生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1]。其次,医学典籍的丰富性决定了医用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经典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可能。医学学科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它拥有极其丰富的医学典籍,中西方医学都是如此。这些宝贵的医学文化资源,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医用大学语文的编写可以在保留通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丰富性的基础上,选入一些医学史、医学伦理教育等医学性和文学性兼具的、能够反映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文章。教学这样的语言文学作品,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医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语文历练载体的独特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必需。叶圣陶说,语文教材的特殊作用就是历练的凭借,高素质的医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医学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医用文体写作能力、医务活动语言沟通能力、医学科研成果表达文字能力等[2]。特殊的语言文字历练需求要求有特殊的教材作为载体。对学生来说,学政治获得政治知识,学理化获得理化知识,学史地获得史地知识,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既有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更有关于社会和自然各领域的百科知识。通过大量优秀语文作品传递出来的百科知识,往往是丰富、生动和鲜活的,能激起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助推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医用大学语文教材尽管不是智力的训练材料,但是典范的语言作品,总要反映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推理的周密、想象的新奇、联想的丰富、表达的巧妙,等等。教学这样的作品,医学生智力自然会得到开发,也有助于其思维品质的磨砺。
此外,大学阶段对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毕竟不同于中小学阶段。大学语文之“大”,应当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心的转变方面,即要从中学阶段的以“语”为中心,转移到以“文”为中心上来,从过去对作品训诂章句的学习方法转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心灵交汇,从“零星”、“分散”学习转移到系统的、集中的学习上来,从自发的、被动灌输型学习转移到自觉的、主动思考型学习上来。这些也是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个性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3]。
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999年新乡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任务的繁重,对该课程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广泛调研了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开始了编写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的考虑。2007年7月,由笔者和苗双虎教授主持编写的《医用大学语文》出版。2009年笔者主持的“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结项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个性化建设,关键在于遵循教材建设基本规律,难点在于“个性”的彰显,重点是要围绕“医学”做文章。
1. 医学文化灵魂的铸造: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思想基调
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优秀医学文化灵魂的铸造。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可归纳为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崇古尊经的道德法则、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特征、得意忘形的思维意境、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4]。“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义为重”、“以精为要”、“以诚为德”等构成了传统医学的主流价值体系。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核,是我国传统医学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明代医学家王绍隆在《医灯续焰》中高度凝练出“医魂”的概念——“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医乃仁术”凝练了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灵魂,也即“医魂”。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对现代优秀医学精神的彰显。我国现代医学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现代医学精神与传统医学文化价值取向总体上是一致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与《大医精诚》、《医家五戒十要》的主张是完全相通的。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都把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尽管二者在学统和学理上有着迥然不同,在医学观念和医学技术层面也有着巨大差异,但“仁心仁术”却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共同的灵魂。
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教材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教材的思想基调和文化品质。[5]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医学文化的“铸魂”工程。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其思想基调必须定位于“铸造医魂”的高度,其内容遴选必须把思想性放在突出的位置,其编写工作应该把阐释“何为医魂、为何铸魂、如何铸魂”等问题作为重点考虑。教材建设的思想基调在教材观上得到充分体现,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秉持的教材观,就是教材编订者对医学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医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中华民族素有崇德尚文的优良传统,流传下来包括医学学科在内的亦“文”亦“道”、文以载道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教材遴选篇目内容应有严格思想尺度,应有利于铸造医学文化灵魂。必须是那些能够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积极进取的精神,真挚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教师通过美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价值的作品,如《孔孟语录》、《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应当适度选入。那些能够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作品,如《大医精诚》、《韩康与壶翁》、《胡佛兰德医德十二箴》、《迈蒙尼提斯祷文》、《南丁格尔誓言》等,应当适度选入。那些医护工作规范类的作品,如《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世界医学协会日内瓦宣言》、《护士伦理学国际法》、《国际护士道德守则》等,也应当适度选入。此外,课后提示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真正具有启示意义。如《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这篇作品的提示,在分析苏秦“锥刺骨”的苦读精神时,对纵横家朝秦暮楚、以金钱利禄为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给予批评,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价值观进行了比较,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讨在现代语境下对义、利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6]。
2. 医学人文精神的彰显: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医学文化,彰显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的能力,是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体现。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坚持以人文性为主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当今医学生一定程度上忽视人文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强调教材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把树立理想人格、培养人文素质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医学同时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双重属性,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与尊严的一门科学,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理应更加倾向于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尊重,更加注重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作品入选教材的基本标准,首要的还是其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其对医学生人生境界的扩展与提升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信息量大、涵养面广、题材广泛、体式多样,力求通过丰富的选材内容,实现拓展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目的。在医学典章类篇目遴选上,既要有彰显医德方面的内容,也要有介绍医学史方面的内容;既要有描写医术的篇目,也要有为名医作传的文章。《医用大学语文》中既记述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也介绍医学史的发展轨迹;既选入了《大医精诚》、《〈伤寒论〉序》等医学经典,也选入或节选了《华佗传》、《李时珍传》等医学名家传记。目的是要增加这方面的信息强度,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医学人文精神感染,人生境界得到升华。
教材建设的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力所在,决定了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教材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结构设计和教材内容遴选两个大的方面。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编写的基本框架。日本学者广冈亮藏曾对教材结构的内涵进行阐述,他认为教材结构就是“具有作为教学内容结构性的本质知识”,或“由中心观念与基本要素组成的教材组织”[7]。科学的教材结构体系具备预期的教学功能——拥有最大的教化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能力、具有最佳的知识传授功能和帮助记忆和理解的最佳功能。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材内容的正确性、普适性和延展性。[8]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应为当时确凿的文学和医学人文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准确反映学科知识的经典成就和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同于一般著作,应按照教材编写规程进行,在结构的规范性、统一性、完整性方面符合要求。教材的主要结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文学史、作品选、附录等。教材结构要素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教材结构要素的功能通过教材的设计表现出来。学科针对性的增强不能成为淡化教材文化审美性的理由,相反,无论从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要求考虑,还是从教材的教化功能需要考虑,都应该强调和突出其文化品位。教材的文化审美性通过必要的艺术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
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医学生,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医学学科针对性,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必须围绕“个性”编教材,围绕“个性”做文章。医学生是医学教育教学的主体,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教材应该积极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宜于医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选取那些承载医学生相近、相通思想情感的篇目,选取适于医学生理解、接受和感悟的篇目,选择医学生易于接受的编辑方式。应结合医学教育特点,注重医学生成才的个性需要,选取、编排一定的篇目,贴近医学生的审美需要,压缩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比例,适度安排中外医学典章比例介绍一些兼具文学性和医学性的文章和医用文体写作知识,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应用写作能力。《医用大学语文》充分关照医学生“学以致用”的愿望,选入16篇中外医学典章,其中8篇“医古文”、8篇医学格言。目的是让医学生了解传统医学和西医文化精髓,弘扬医学精神,彰显医德,完善人格。靠医学文化精髓滋养的医学品质,才是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做到德业双修、协调发展的内在因素。 3. 医学创新思维的培育: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时代特征
医学科技正在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进步,人类生命健康面临的形势也更加趋于复杂化,要求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性思维的突破,是以新颖的思路思考问题的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思想源泉。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医学生在医学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临床的诊疗实践及医药卫生管理中,突破常规性思维,以独特和新颖的思路思考问题,由此获得新的医学发现、医学经验和理论以及医学方法的思维。
目前,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具有潜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活力。因此,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理所应当地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只有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增强医学生的敏锐性和创造力,才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勇于开拓医学科学的新领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医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录入的内容,应该具有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感性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能力。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都是依靠无数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物在推动的。在我国古代,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华佗敢于创新,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剖开腹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比欧洲人使用麻醉剂早了1600年。他还创造了“五禽戏”,强调运动对于人体卫生保健的作用。李时珍敢于尝遍百草,才有了后来《本草纲目》的传世和中医药事业巨大进步。在西方医学史上,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1543年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1615年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1683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1796年爱德华·詹那作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1816年法国医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1842年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20世纪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意在于给医学生以人生的启迪:只有创新和创造,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拥有真正出彩的机会,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三、结 语
在医学院校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工作,其实践难度远比想象的难度大得多。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拥有一部高质量的个性化教材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载体,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搞好教材建设,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探索。正如姚竹青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材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宁可多研究一些教法,也不敢轻易谈教材编写。不过,在他的《大语文教学法》中,还是论及
了教材建设的内容,而且很有见地:要活化“死”教材,增补“活”教材。什么是活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活的语文教材资源十分丰富[11]。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其《有闲、趣味以及“爱美的”》的文章中说:有文化,有境界,有灵气,即便技巧上不够娴熟也可取——起码避免了专业院校学生容易养成的“匠气”。[12]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医学生朝着“有文化、有境界、有灵气”的方向发展,就是要引领医学生走向光彩夺目的人文知识殿堂,用人文的琼液洗尽蒙在他们眸子上的云翳,把眼界开阔到最大的程度,不要使我们的医学生成为治疗疾病的“医匠”,而是要成为境界高远、胸襟博大、博济众生的苍生大医,成为既能“疗身”又能“疗灵”的医学大家。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吕世亭.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 医学与哲学,2005(5).
[2] 孟国祥,董伟康,陈亚新.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6).
[3] 王瑾. 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之探索——以《大学国文新编》为例[J]. 教育导刊,2008(5).
[4] 张宗明.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
[5] 王文彦,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 [11]姚竹青. 大语文教学法(修订本)[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
[7] 赵博伦. 中美《护理学基础》教材建设的比较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5.
[8] 张辉忠. 大学语文教材编选改革新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03(6).
[9] 刘献君. 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2(5).
[10] 李琬.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新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12] 陆挺,徐宏. 人文通识教育讲演录(人文教育卷)[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7.
[基金项目: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研究(2009-XYJYLX-73)]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医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更加关注现实社会、更加注重人文情怀、更加趋向生命科技,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独立人格、法治理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更高、更强、更广泛医学人文和医疗服务的崭新时代。这个时代强烈要求医学人文化程度迅速提升,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急迫而艰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特别是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方面的光荣使命。大学语文教学兼具医学生人格塑造、医学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功能,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文以《医用大学语文》为例,讨论了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对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的总结引发思考和提供启示。
一、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大学语文应兼具两种功能:一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致力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二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目标定位的基本政策依据。但是,医学人文与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特性,赋予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特殊的重要功能。在医学院校,尤其是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功能的期望值要远高于其他院校,此即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特殊重要意义。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针对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必要。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特殊的学科教育目标赋予了该课程更多的职能,其课程建设的要求也具有相对的独特性。作为课程载体的教材相应地也具备了学科专业特色明显、选文领域宽泛、个性要求明确等独特性。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兼顾到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有必要编写医学生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1]。其次,医学典籍的丰富性决定了医用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经典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可能。医学学科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它拥有极其丰富的医学典籍,中西方医学都是如此。这些宝贵的医学文化资源,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医用大学语文的编写可以在保留通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丰富性的基础上,选入一些医学史、医学伦理教育等医学性和文学性兼具的、能够反映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文章。教学这样的语言文学作品,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医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语文历练载体的独特性,使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个性化教材编写成为一种必需。叶圣陶说,语文教材的特殊作用就是历练的凭借,高素质的医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医学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医用文体写作能力、医务活动语言沟通能力、医学科研成果表达文字能力等[2]。特殊的语言文字历练需求要求有特殊的教材作为载体。对学生来说,学政治获得政治知识,学理化获得理化知识,学史地获得史地知识,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既有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更有关于社会和自然各领域的百科知识。通过大量优秀语文作品传递出来的百科知识,往往是丰富、生动和鲜活的,能激起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助推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医用大学语文教材尽管不是智力的训练材料,但是典范的语言作品,总要反映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推理的周密、想象的新奇、联想的丰富、表达的巧妙,等等。教学这样的作品,医学生智力自然会得到开发,也有助于其思维品质的磨砺。
此外,大学阶段对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毕竟不同于中小学阶段。大学语文之“大”,应当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心的转变方面,即要从中学阶段的以“语”为中心,转移到以“文”为中心上来,从过去对作品训诂章句的学习方法转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心灵交汇,从“零星”、“分散”学习转移到系统的、集中的学习上来,从自发的、被动灌输型学习转移到自觉的、主动思考型学习上来。这些也是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个性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3]。
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999年新乡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任务的繁重,对该课程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广泛调研了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开始了编写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的考虑。2007年7月,由笔者和苗双虎教授主持编写的《医用大学语文》出版。2009年笔者主持的“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结项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个性化建设,关键在于遵循教材建设基本规律,难点在于“个性”的彰显,重点是要围绕“医学”做文章。
1. 医学文化灵魂的铸造: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思想基调
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优秀医学文化灵魂的铸造。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可归纳为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崇古尊经的道德法则、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特征、得意忘形的思维意境、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4]。“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义为重”、“以精为要”、“以诚为德”等构成了传统医学的主流价值体系。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核,是我国传统医学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明代医学家王绍隆在《医灯续焰》中高度凝练出“医魂”的概念——“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医乃仁术”凝练了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灵魂,也即“医魂”。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对现代优秀医学精神的彰显。我国现代医学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现代医学精神与传统医学文化价值取向总体上是一致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与《大医精诚》、《医家五戒十要》的主张是完全相通的。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都把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尽管二者在学统和学理上有着迥然不同,在医学观念和医学技术层面也有着巨大差异,但“仁心仁术”却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共同的灵魂。
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教材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教材的思想基调和文化品质。[5]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医学文化的“铸魂”工程。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其思想基调必须定位于“铸造医魂”的高度,其内容遴选必须把思想性放在突出的位置,其编写工作应该把阐释“何为医魂、为何铸魂、如何铸魂”等问题作为重点考虑。教材建设的思想基调在教材观上得到充分体现,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秉持的教材观,就是教材编订者对医学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医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中华民族素有崇德尚文的优良传统,流传下来包括医学学科在内的亦“文”亦“道”、文以载道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教材遴选篇目内容应有严格思想尺度,应有利于铸造医学文化灵魂。必须是那些能够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积极进取的精神,真挚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教师通过美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价值的作品,如《孔孟语录》、《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应当适度选入。那些能够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作品,如《大医精诚》、《韩康与壶翁》、《胡佛兰德医德十二箴》、《迈蒙尼提斯祷文》、《南丁格尔誓言》等,应当适度选入。那些医护工作规范类的作品,如《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世界医学协会日内瓦宣言》、《护士伦理学国际法》、《国际护士道德守则》等,也应当适度选入。此外,课后提示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真正具有启示意义。如《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这篇作品的提示,在分析苏秦“锥刺骨”的苦读精神时,对纵横家朝秦暮楚、以金钱利禄为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给予批评,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价值观进行了比较,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讨在现代语境下对义、利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6]。
2. 医学人文精神的彰显: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医学文化,彰显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的能力,是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体现。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坚持以人文性为主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当今医学生一定程度上忽视人文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强调教材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把树立理想人格、培养人文素质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医学同时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双重属性,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与尊严的一门科学,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理应更加倾向于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尊重,更加注重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作品入选教材的基本标准,首要的还是其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其对医学生人生境界的扩展与提升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信息量大、涵养面广、题材广泛、体式多样,力求通过丰富的选材内容,实现拓展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目的。在医学典章类篇目遴选上,既要有彰显医德方面的内容,也要有介绍医学史方面的内容;既要有描写医术的篇目,也要有为名医作传的文章。《医用大学语文》中既记述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也介绍医学史的发展轨迹;既选入了《大医精诚》、《〈伤寒论〉序》等医学经典,也选入或节选了《华佗传》、《李时珍传》等医学名家传记。目的是要增加这方面的信息强度,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医学人文精神感染,人生境界得到升华。
教材建设的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力所在,决定了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教材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结构设计和教材内容遴选两个大的方面。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编写的基本框架。日本学者广冈亮藏曾对教材结构的内涵进行阐述,他认为教材结构就是“具有作为教学内容结构性的本质知识”,或“由中心观念与基本要素组成的教材组织”[7]。科学的教材结构体系具备预期的教学功能——拥有最大的教化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能力、具有最佳的知识传授功能和帮助记忆和理解的最佳功能。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材内容的正确性、普适性和延展性。[8]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应为当时确凿的文学和医学人文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准确反映学科知识的经典成就和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同于一般著作,应按照教材编写规程进行,在结构的规范性、统一性、完整性方面符合要求。教材的主要结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文学史、作品选、附录等。教材结构要素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教材结构要素的功能通过教材的设计表现出来。学科针对性的增强不能成为淡化教材文化审美性的理由,相反,无论从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要求考虑,还是从教材的教化功能需要考虑,都应该强调和突出其文化品位。教材的文化审美性通过必要的艺术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
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医学生,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医学学科针对性,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必须围绕“个性”编教材,围绕“个性”做文章。医学生是医学教育教学的主体,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教材应该积极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宜于医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选取那些承载医学生相近、相通思想情感的篇目,选取适于医学生理解、接受和感悟的篇目,选择医学生易于接受的编辑方式。应结合医学教育特点,注重医学生成才的个性需要,选取、编排一定的篇目,贴近医学生的审美需要,压缩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比例,适度安排中外医学典章比例介绍一些兼具文学性和医学性的文章和医用文体写作知识,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应用写作能力。《医用大学语文》充分关照医学生“学以致用”的愿望,选入16篇中外医学典章,其中8篇“医古文”、8篇医学格言。目的是让医学生了解传统医学和西医文化精髓,弘扬医学精神,彰显医德,完善人格。靠医学文化精髓滋养的医学品质,才是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做到德业双修、协调发展的内在因素。 3. 医学创新思维的培育: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时代特征
医学科技正在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进步,人类生命健康面临的形势也更加趋于复杂化,要求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性思维的突破,是以新颖的思路思考问题的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思想源泉。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医学生在医学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临床的诊疗实践及医药卫生管理中,突破常规性思维,以独特和新颖的思路思考问题,由此获得新的医学发现、医学经验和理论以及医学方法的思维。
目前,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具有潜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活力。因此,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理所应当地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只有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增强医学生的敏锐性和创造力,才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勇于开拓医学科学的新领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医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录入的内容,应该具有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感性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能力。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都是依靠无数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物在推动的。在我国古代,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华佗敢于创新,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剖开腹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比欧洲人使用麻醉剂早了1600年。他还创造了“五禽戏”,强调运动对于人体卫生保健的作用。李时珍敢于尝遍百草,才有了后来《本草纲目》的传世和中医药事业巨大进步。在西方医学史上,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1543年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1615年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1683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1796年爱德华·詹那作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1816年法国医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1842年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20世纪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意在于给医学生以人生的启迪:只有创新和创造,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拥有真正出彩的机会,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三、结 语
在医学院校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工作,其实践难度远比想象的难度大得多。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拥有一部高质量的个性化教材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载体,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搞好教材建设,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探索。正如姚竹青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材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宁可多研究一些教法,也不敢轻易谈教材编写。不过,在他的《大语文教学法》中,还是论及
了教材建设的内容,而且很有见地:要活化“死”教材,增补“活”教材。什么是活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活的语文教材资源十分丰富[11]。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其《有闲、趣味以及“爱美的”》的文章中说:有文化,有境界,有灵气,即便技巧上不够娴熟也可取——起码避免了专业院校学生容易养成的“匠气”。[12]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医学生朝着“有文化、有境界、有灵气”的方向发展,就是要引领医学生走向光彩夺目的人文知识殿堂,用人文的琼液洗尽蒙在他们眸子上的云翳,把眼界开阔到最大的程度,不要使我们的医学生成为治疗疾病的“医匠”,而是要成为境界高远、胸襟博大、博济众生的苍生大医,成为既能“疗身”又能“疗灵”的医学大家。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吕世亭.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 医学与哲学,2005(5).
[2] 孟国祥,董伟康,陈亚新.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6).
[3] 王瑾. 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之探索——以《大学国文新编》为例[J]. 教育导刊,2008(5).
[4] 张宗明.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
[5] 王文彦,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 [11]姚竹青. 大语文教学法(修订本)[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
[7] 赵博伦. 中美《护理学基础》教材建设的比较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5.
[8] 张辉忠. 大学语文教材编选改革新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03(6).
[9] 刘献君. 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2(5).
[10] 李琬.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新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12] 陆挺,徐宏. 人文通识教育讲演录(人文教育卷)[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7.
[基金项目: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研究(2009-XYJYLX-73)]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