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妙不可言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岁,我成为一个孩子王,在那个大山沟里,我窝了十年。
  十多个外地分配去的青年教师,在那个狭窄的巴掌大的地方,一个自成一统的小社会,苦闷、压抑自不待说,不知道出路,也看不到希望,只能坐愁红颜。有人爱上麻将,有人爱上读书,有人娶妻生子,有人谋划远走高飞,我对着方格稿纸,向天向地倾诉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欢乐也有,多集中于下半年,节多、假多、福利多。深秋或初冬,收获季节,厂里会有大卡车去山东烟台拉苹果,每个职工几十斤。一个漫长的冬季,都被浓浓的苹果香包裹了。
  有一年,迟迟不见苹果。不发了吗?正在嘀咕,几辆大卡车呼啸归来,原来是换了花样,苹果变橘子。那橘子是第一次见,小得像鹌鹑蛋、鸽子蛋,大的不过鸡蛋。咋这么小?剥开,皮薄、肉嫩、汁多,吃到嘴里,酸甜。嗬,奇妙的好东西。
  山沟里橘香一片。橘香让我莫名地兴奋,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端午节,村里集体逮鱼,家家户户都吃鱼,整个庄子都飘着鱼香。
  我们聚在某一个宿舍,热热闹闹地吃橘子,欢声笑语。橘皮都留着,放在窗台或桌上,让橘香弥久。小橘子给沉闷的时光带来了光亮和欢乐,让我记住了物质匮乏下的小快乐。
  后来,搬迁进城,见到那样的小橘子,必买无疑。拎回家,一口气吃饱,顺便也回忆了一遍遗留在山里的青春梦想。
  一个青年在那样的环境,很容易爱上文学。那是一种寄托、追求,或者是自我救赎,不至于让自己落水沉沦。
  初学写作,便去寻找、挖掘家乡的文人,似乎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热爱的理由、榜样或动力。安徽颍州自古文人灿若繁星,老子、庄子、管仲、鲍叔牙、曹操、曹丕、曹植……哦,他们在时空上离我太远,唯欧阳修最近,地域的近。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祖籍江西永丰,并非颍州,但是他对颍州西湖情有独钟。至颍一年半,兴农桑,重水利,治西湖,修三桥,建书院,留下许多勤政为民的政绩。刚获准退休,就归隐颍州。他早已在颍州西湖畔盖房建院,急于安闲自在。遗憾的是,好日子只过了一年,便因久病日衰不幸逝世,享年66岁。颍州成为他的终老之地。他的血脉后代,有一支就生活繁衍在颍州。
  我生长的小村庄,距离颍州西湖步行不过几十分钟。这个发现令人兴奋。
  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被誉为“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二人”。他在京城做官,也在十余个大小州府郡县任职。他视颍州为第二故乡,一生八次到颍州,留下诗词近160篇。他热爱颍州西湖,赞颍州西湖乃“天下绝胜”。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名家词选》中,收录欧阳修词27首,其中《采桑子》10首,每首都以“西湖好”开篇,赞美颍州西湖。“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八大西湖,对颍州西湖和杭州西湖记述得最为详尽。苏轼说:“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两湖齐名共荣,不分伯仲,各有姿色。
  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乡党,两人有着三十多年的交往,可谓情深义重。欧阳修称赞他:“广文曾生,文识可骇。”
  欧阳修在安徽滁州为官,写出了传世名篇《琅琊山记》《丰乐亭记》。曾巩去滁州看望恩师,遵嘱写了《醒心亭记》:“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曾巩到过滁州,留有美文,是否到过颍州呢?
  对这个问题,阜阳市历史学会会长、芡阳修研究专家李兴武说:“曾巩两入京都,历八州郡,除元丰二年(1079)五月移守毫州,距离颍州最近外,其余足迹所至均在江南河北。而北宋时期的颍、亳两州虽阡陌相连,南北相望,却分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不相统属。”
  他分析曾巩的文学生涯,认为曾巩最有可能到颍州的有三个时间节点:一是欧阳修在颍州做官。查欧阳修谱,此间并无曾巩来访,亦无诗词与之唱和。查曾谱,他在江西老家居家守丧,丁父忧。
  二是欧阳修致仕,退居颍州期间,曾巩此时为越州通判,又改知齐州。聞欧阳修退休,有《寄致仕欧阳少师》:“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功名垂竹帛,风义动簪绅。”是年冬,欧、曾互致问候,寄赠碑刻,书信往来。在欧阳修退居颍州的日子里,苏轼离陈州,苏辙送至颍州,兄弟同谒欧阳修二十多天,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是欧阳修在颍州病逝,此时,曾巩在齐州任上,闻讯伤悲,作《祭欧阳少师文》:“公在庙堂,总持纪律。一用公直,两忘猜呢。不挟朋比,不虞讪嫉。独立不回,其刚仡仡。爱养人才,奖成诱掖。甄拔寒素,振兴滞屈。以为己任,无有废睇。”艰难的道路交通,无法让曾巩短时间里前往吊唁。
  由此可以认定,曾巩终其一生也没有到过颍州。倒是在他63岁那年,其弟曾布由桂州移知陈州(今河南淮阳),其母与之俱行。他作为神宗近臣,上奏朝廷,想到颍州为官。陈州与颍州极近,又通水路,方便往来,曾巩想离母亲近些。然而,他两次申请,都没有获准。
  曾巩没有实现的愿望,曾肇代为实现了。曾肇是曾巩同父异母的幼弟,比曾巩小29岁。曾肇知颍前后只有8个月,兴学劝农,疏浚清河,节省民力,政绩斐然,被称为“良守”。此时,欧阳修去世已17年,曾巩去世也有6年了。
  千百年来,在知颍、思颍和与颍州结下不解之缘的美好记忆与想象中,人们误把曾肇当曾巩。曾巩没有到过颍州。千古佳话,擦肩而过。这是曾巩的遗憾,也是颍州的遗憾。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女儿被一所大学录取了,我和妻子都很满意。女儿却不满意,生了好多天的闷气。  妻子和我结婚两年后才怀上女儿。女儿出生那天,护士从产房里抱出来给我看。我手脚无措地把她接过来,看着脸盘清秀,眼睛灵动的女儿,胡乱地想,我这就当爸爸了啊?  十八年了,女儿带给我很多的痛。我的家族个子普遍不高,特别是女孩子身材都是娇小玲珑型。妻子担心女儿身高问题,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就频繁地给她测骨龄,看医生,喝中药,双休日、节
期刊
天遥地远,时光无涯,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跟瘟疫和病毒的搏斗史,什么天花、麻疹、伤寒、霍乱、痢疾、麻风病……轮番出场,祸害人间。在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科学家都能找到解药。我想起儿时在幼儿园吃过的糖丸,糖丸治疗小儿麻痹症,玲珑可爱的样子,淡黄的,粉蓝的,香甜可口,带着一股绵长的奶香。  想不到美国人也有一样的糖丸记忆。她叫柔丝,比我大几岁,我们是州作协的文友。我是在2019年夏天加入美国当地作协
期刊
一  七岁上学时,我懵懂无知,跟着兄长稀里糊涂到学校报了名。  我们寺沟小学是三年制,校园有二亩大,圈着土围墙,三间土坯房,两间房里是二、三年级复式班,一间是一年级。老师王立坤是本队人,一米七八的个子,皮肤黝黑,眉毛浓密,目光如炬,学生都畏怯他。学校就他一个人教学,没有办公室,他时常板着脸,不苟言笑。据说王老师是师范肄业。上师范时,他家里没劳动力,非常穷困,家里没钱供他上学,硬被父母叫回来劳动。别
期刊
炳三奶奶实在太老了,她哪儿都没有病,又哪儿都有病,如同一部运行了近百年的机器,所有的部件都磨损老化了,这台机器完全是凭着生命的惯性还在蜗牛似的爬行,随时都有可能戛然止步。  炳三奶奶静静地躺在陪伴她大半生的精雕细镂、漆皮斑驳的宁波床上,她的神情看上去极安详,全无一丝半毫对于死亡的恐惧,似乎还有几许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与兴奋。炳三奶奶这回执拗地拒绝了孙子爱国要送她去医院的恳求,炳三奶奶说,我该走了,早该
期刊
河口镇地理方位上位于徽州与池州之问,往东北方向是池州、铜陵和芜湖等沿江城市,往西南去是徽州,在地域上,深受徽州文化影响。  老何家从祖上懋德公自中原迁居至此,已历经十八代,从宗谱上的记录来看,也并未出过一两个拿得出手的达官贵人,即便是老何自己,经常炫耀的也不过是大清光绪年间,老何的太爷爷曾经在广阳府乡试上得过第七名,因而也有了秀才这么个尊称。但也仅止于此,后来到老何爷爷、老何父亲和老何自己,都是标
期刊
因为要从云南威信拉一车微菜到四川的江油,所以那天晚上就没有睡觉。拉货的司机要求要十二点才走,我就一个人在货车那儿守着货车装微菜。夏初的深夜多少有一点儿清冷,没有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一个人站在没人的昏暗街巷。人生难得一静心,生活因为安静而美丽,岁月因为安静而丰盈。透过昏黄的路灯突然发现天上居然还有一个发霉的半月正静静地挂在天上,想努力地寻找一颗星星,最后还是失望地摇摇头。  微菜,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野
期刊
久居江南,每逢五月知梅雨。今年的梅雨季节如期而至,开头几日,雨丝纷纷,内心甚是欢喜。喜春风渐暖,柳花飞扬,更兼一把油纸伞的典雅,恍惚自己便是那一袭走在江南烟雨巷中的女子。举手投足,眉眼尽在柳条之间,颇有些乐居江南的自得和享受。但若是一连数月,不见阳光,也不见曦月,梅雨就这样恣意汪洋,连天接地。不知是因为缺少了紫外线的杀菌,还是自身免疫力的缺失,又或者是教书工作的压力,在纵横的雨水中,我的身体发生了
期刊
新居有明晰的格局,三室两厅带厨卫。这个“三室”里,就有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间,设计格局明确指定是书房。当初看房时,我就在这块地站得最久,脑子里开始浮现书房的美丽蓝图。  我首先自己设计了一张书桌,而舍弃了市面上流行的时尚书桌。在没有门窗的那面墙,我让木工做了个长十米,宽一点五米的书桌。我说了半天,木工师傅搔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搞清这么大的书桌是裁缝师傅的工作台还是白案师傅的案板。我告诉他,按扩大的
期刊
有一个巢,安放着纯真岁月里所有的快乐,它的开口,就是家的方向。  戴着黑网面具,身着黑罩衣的外公,开始在后院的一排蜂巢前,查看六个蜂巢里的蜜蜂,是否已归巢。末了,坐在木讷的圈椅上,眯着眼睛,叼着水烟瓶,两腮有力地瘪进去,咕噜咕噜长吸一口,干裂的唇侧,两个括号一样的法令纹立刻消失,仰头,再从鼻孔里喷出两道青烟,法令纹又变戏法一样出现,这日子惬意得连那夕阳也赶紧躲到了西山后,不想扰了老汉的清幽。  我
期刊
那时的双流县,没有湖,少船,也穷。  旧时,川西坝子流传有一首童谣:“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这话,双流人听了扎心,但有啥办法呢?农耕时代,有好田才有好生活。而双流地处成都平原的南部,用水的时候没水,不用水的时候却来了洪水。所以,自清朝以来,双流一直被归为“下五县”之列。要在这土地上,靠一把锄头挖出一份好日子,难啊!  老张高中读完一年,刨完生产队最后一垄洋芋(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