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这是《山海经》的神兽帝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上也有一只活灵活现的帝江,四只翅膀像飘舞的彩带,更像烧得旺盛的火焰,圆滚滚的身体,四只小短腿立在石头上。这是张云芳最喜欢的帝江。
毕业展上,发现作品自带“萌性”
雕塑系2016届毕业生张云芳的毕设作品《山海经系列》,摆在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最显眼的位置,9个高130公分的金属钢架单个并排,架子上放着奇形怪状的多孔太湖石,9只色彩独特的神兽像是与灰色的石头融为了一体。展厅明亮的射灯打在神态各异的神兽身上,让它们更加栩栩如生、神态动人。
乍一看盘踞在奇石上的神兽,个个威风凌凌。可再看会展上的人,孩子围绕着神兽,极力仰头看着帝江,着急地询问:“爸爸,爸爸,这个圆滚滚,它的脸呢?”年轻的女孩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些神兽太萌了吧! ”
被誉为美术领域中重工业的雕塑系出了名的苦,摔大泥巴,扛大木头,切石头,焊钢架等等都让不少女生对这个专业望而却步。张云芳不这样想,除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她一开始就想让自己的作品可以像男生做出来的,大气、壮阔。所以在做《山海经系列》的时候,她第一只做的就是龙身鸟首神,希望满身金鬃毛的神兽可以奠定这一组作品硬朗的风格。
可是,张云芳就是张云芳,原本就是一个长相甜美、声音悦耳的广西妹子,一头飘逸的长发,再穿一袭长裙,就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而且还是一个萌萌的文艺女青年。她的作品自然也自带萌性,“哪个女生不喜欢可爱的东西呢?而我的骨子里有着那样的感觉。”毕设完成过程中,随着手法的日益成熟,张云芳本身的气质渐渐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里,“本性使然做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会有自己的感觉。”
雕塑不一定非要有男生气才显得大气,张云芳把自己的作品做到精致,整体看起来也很豪迈,很有气魄。而一个个自带“萌性”的神兽在展出的时候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眼光,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鼓励。
女生做雕塑也有其优势,张云芳在创作过程中很懂得扬长避短,对色彩捕捉敏感,她给神兽喷上神秘的色彩。“文首、白喙、赤足”的精卫在她手下幻化成了翅尾有黄红色渐变的“傲娇”鸟;“四翼、六目、三足”的酸与(神兽的名字)身披了神秘优雅的蓝紫色,为了寻找这种特殊的感觉,云芳仔细地查看了很多蛇的颜色,“蛇的颜色千变万化,特别微妙,特别美”;“九尾、九首、虎爪”的.侄则通体雪白,高高翘起的尾巴末端有些许青蓝色,带给人一种雪域高原生物的“高冷”。
颜色最为丰富的要属三青鸟了,“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一名小.,一名曰青鸟”,《山海经》原文中并没有对这种神兽的外观有过多的描述,但是在云芳的脑海中,这种神兽个头不大,躯干和翅膀都是渐变的青色,腹部颜色最重,依次向两端的赤红做渐变。“原文中是黑目,我最后选择搭配的是金色的眼睛”,在云芳眼里寓意吉祥,可以带来幸运的三青鸟如果是黑色眼睛的话,却少了一种灵气。
整部《山海经》里确切地提到颜色的不在少数,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出它们的形象,张云芳为它们还以本来面目。在完成着色之后,整个雕塑作品的创作也就完成了。
通过雕塑,张云芳不仅想把来自古老的美好寓意传递给大家,她还认为集地理、文学、医学、神学等综合类的著作《山海经》,作为中国的志怪古籍应当得到现代人的传承,并想要通过雕塑这类艺术表现形式,把《山海经》与个人雕塑创作相结合,充分地利用《山海经》的艺术价值,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引起对雕塑艺术中有关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思考。
画稿时,画了半本山海经
张云芳小时候爱看《动物世界》,对于大自然的崇敬、对于动物的喜爱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种子。在确定了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之后,张云芳就开始进入创作阶段,而这第一步就是还原神兽形象。“《山海经》中描述了很多上古的神兽,它们大多有着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形态特征,而这便是最值得我创作的地方。”
报选题前,张云芳画了半本《山海经》找灵感,一遍一遍看原文找感觉,顶多看个注解,看书的时候手边放一张 A4纸、一盒彩铅,有灵感了就随手画上,一画就画了半本山海经。云芳在画的时候有她自己的创作标准:不参考任何形式的神兽形象,各个版本的插画、影视作品、已有的雕塑,她不想因为有了参考就局限了自己的创作可能,“我希望我的《山海经》是我独有的创作”;不选择半人半兽的形象,“总觉得单纯的动物更加有灵性,毕竟都是神兽”;不选择青龙白虎那样知名度太高的神兽,“已经被创作过很多次了,知名度较低的会更有神秘感”;特别中意尚未考证出来的动物,这是真正的雕塑创作。
张云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个人对书中文字的理解绘制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图册。等到报选题那一天,张云芳捧着画出来的一叠画稿,老师们见到她画出的100多个山海经神兽,震撼之余是兴奋,大家开始畅想着,做出100多个神兽,展览的时候该有多震撼.!
选择时,以奇石定异兽
《山海经》最出名的就是其中所描述的各种异兽了,它们分布在各个地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而在神话故事里和神兽、神仙搭配出现的有很多奇石,如精卫填海的石粒、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等等。他山有美玉,石兽相生共同存于天地之间,创造出这富有神话色彩的《山海经》,“奇石”和“怪兽”自然而然具有了中国神话故事中特有的神话色彩。
“在我目前有的阅历里,将奇石异兽搭配创作的还没有,希望我能开个先河。”毕业设计的第二步就是设计兽石结合的造型,这一步的设计在整个雕塑创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为整个雕塑创作奠定基础的步骤。
奇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非人工所为的奇石是大自然的艺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和纹理的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因而有固定的不可变的造型和尺寸。相对于奇石的不可变,神兽可以通过绘制的手段进行调整,因此张云芳先确定了可使用的奇石,然后再搭配奇石在上百幅画稿中挑选可以和奇石水乳相融的异兽。 张云芳的家乡在广西柳州,一个赏石文化远可追溯至唐代的地方。“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下多秀石,可砚。”公元815年,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览柳州龙壁山,见龙壁山下石,纹理重叠如云,石质细腻光润,叩之发清脆声,色泽鲜艳莹亮,其色纯黑而光,说这是是制砚的上佳材料。
张云芳自小受奇石文化的熏陶,热闹的“奇石节”、石头做的满汉全席,这给了她后期创作不一样的灵感。就地取材,毕业设计中奇石就来自云芳的家乡,“这也和《山海经》里的地理、人文很契合。”过年回家过节的时候,张云芳在大大小小的奇石市场考察,最重选中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因而多孔多洞,是常见的观赏石。张云芳统一选择了高度在30公分左右、造型简单的太湖石,“毕业设计最重要的还是我雕塑功力的体现,石头再美也不能喧宾夺主啊”。
张云芳挑选了9块中意的石头,再细细观摩每块石头的特征挑选异兽进行造型。原本想做一些“小众”的异兽,可是看到一块石头呈“ J”型,将弯勾处向下,上面延伸的平台正好适合“傲娇”的精卫。收羽、抬头的精卫站在平台最前端1/4的位置,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它跟风浪滚滚的大海作对,前仆后继、不肯罢休,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搭配9块石头的造型,张云芳挑选好适合的9个异兽,在完成图稿设计之后,雕塑创作进入正式制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张云芳用的时间最长,因为骨架的确定是雕塑作品由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创作水平的起点。”
不经意间,意外总是最后出现
原本,张云芳想一定要穿上新裙子,画上精致的妆容在毕业展览上做非典型性雕塑专业女生。可是,在毕业展前,她还在工作室里抱着小神兽们一点一点打磨,没有时间去逛街挑衣服,甚至没有时间换洗衣服。每天一到工作室,就拿过报纸铺在腿上,抱过神兽来,细细端详,然后开工!
“我是一个会提前想好做好准备,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人。 ”在做毕业设计的前 4/5,张云芳每个阶段都处理的得心应手,可是最后的 1/5遇到了很多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翻模的过程,“师傅都不想做我的东西了”,为了追求神兽动态、灵活的效果,张云芳加入了很多飘逸的元素。她完成的第一个作品就是龙身鸟首神,动感、飞舞的鬃毛让翻模的师傅十分头疼。每一“根”鬃毛都需要单独翻模,然后再后期拼接,这样就需要大量时间打磨细节的地方。
布展前还有一只神兽被摔坏了,脚、毛、尾巴都摔散了,张云芳当时特别紧张,但是告诉自己一定要修复好,“做了那么长时间,最后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 ”所以,一直到布展前一天晚上,她还在给重新粘贴上的雕塑调色、上色。“我想要我的作品,大家靠近看也没有细节的破绽。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上也有一只活灵活现的帝江,四只翅膀像飘舞的彩带,更像烧得旺盛的火焰,圆滚滚的身体,四只小短腿立在石头上。这是张云芳最喜欢的帝江。
毕业展上,发现作品自带“萌性”
雕塑系2016届毕业生张云芳的毕设作品《山海经系列》,摆在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最显眼的位置,9个高130公分的金属钢架单个并排,架子上放着奇形怪状的多孔太湖石,9只色彩独特的神兽像是与灰色的石头融为了一体。展厅明亮的射灯打在神态各异的神兽身上,让它们更加栩栩如生、神态动人。
乍一看盘踞在奇石上的神兽,个个威风凌凌。可再看会展上的人,孩子围绕着神兽,极力仰头看着帝江,着急地询问:“爸爸,爸爸,这个圆滚滚,它的脸呢?”年轻的女孩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些神兽太萌了吧! ”
被誉为美术领域中重工业的雕塑系出了名的苦,摔大泥巴,扛大木头,切石头,焊钢架等等都让不少女生对这个专业望而却步。张云芳不这样想,除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她一开始就想让自己的作品可以像男生做出来的,大气、壮阔。所以在做《山海经系列》的时候,她第一只做的就是龙身鸟首神,希望满身金鬃毛的神兽可以奠定这一组作品硬朗的风格。
可是,张云芳就是张云芳,原本就是一个长相甜美、声音悦耳的广西妹子,一头飘逸的长发,再穿一袭长裙,就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而且还是一个萌萌的文艺女青年。她的作品自然也自带萌性,“哪个女生不喜欢可爱的东西呢?而我的骨子里有着那样的感觉。”毕设完成过程中,随着手法的日益成熟,张云芳本身的气质渐渐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里,“本性使然做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会有自己的感觉。”
雕塑不一定非要有男生气才显得大气,张云芳把自己的作品做到精致,整体看起来也很豪迈,很有气魄。而一个个自带“萌性”的神兽在展出的时候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眼光,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鼓励。
女生做雕塑也有其优势,张云芳在创作过程中很懂得扬长避短,对色彩捕捉敏感,她给神兽喷上神秘的色彩。“文首、白喙、赤足”的精卫在她手下幻化成了翅尾有黄红色渐变的“傲娇”鸟;“四翼、六目、三足”的酸与(神兽的名字)身披了神秘优雅的蓝紫色,为了寻找这种特殊的感觉,云芳仔细地查看了很多蛇的颜色,“蛇的颜色千变万化,特别微妙,特别美”;“九尾、九首、虎爪”的.侄则通体雪白,高高翘起的尾巴末端有些许青蓝色,带给人一种雪域高原生物的“高冷”。
颜色最为丰富的要属三青鸟了,“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一名小.,一名曰青鸟”,《山海经》原文中并没有对这种神兽的外观有过多的描述,但是在云芳的脑海中,这种神兽个头不大,躯干和翅膀都是渐变的青色,腹部颜色最重,依次向两端的赤红做渐变。“原文中是黑目,我最后选择搭配的是金色的眼睛”,在云芳眼里寓意吉祥,可以带来幸运的三青鸟如果是黑色眼睛的话,却少了一种灵气。
整部《山海经》里确切地提到颜色的不在少数,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出它们的形象,张云芳为它们还以本来面目。在完成着色之后,整个雕塑作品的创作也就完成了。
通过雕塑,张云芳不仅想把来自古老的美好寓意传递给大家,她还认为集地理、文学、医学、神学等综合类的著作《山海经》,作为中国的志怪古籍应当得到现代人的传承,并想要通过雕塑这类艺术表现形式,把《山海经》与个人雕塑创作相结合,充分地利用《山海经》的艺术价值,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引起对雕塑艺术中有关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思考。
画稿时,画了半本山海经
张云芳小时候爱看《动物世界》,对于大自然的崇敬、对于动物的喜爱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种子。在确定了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之后,张云芳就开始进入创作阶段,而这第一步就是还原神兽形象。“《山海经》中描述了很多上古的神兽,它们大多有着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形态特征,而这便是最值得我创作的地方。”
报选题前,张云芳画了半本《山海经》找灵感,一遍一遍看原文找感觉,顶多看个注解,看书的时候手边放一张 A4纸、一盒彩铅,有灵感了就随手画上,一画就画了半本山海经。云芳在画的时候有她自己的创作标准:不参考任何形式的神兽形象,各个版本的插画、影视作品、已有的雕塑,她不想因为有了参考就局限了自己的创作可能,“我希望我的《山海经》是我独有的创作”;不选择半人半兽的形象,“总觉得单纯的动物更加有灵性,毕竟都是神兽”;不选择青龙白虎那样知名度太高的神兽,“已经被创作过很多次了,知名度较低的会更有神秘感”;特别中意尚未考证出来的动物,这是真正的雕塑创作。
张云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个人对书中文字的理解绘制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图册。等到报选题那一天,张云芳捧着画出来的一叠画稿,老师们见到她画出的100多个山海经神兽,震撼之余是兴奋,大家开始畅想着,做出100多个神兽,展览的时候该有多震撼.!
选择时,以奇石定异兽
《山海经》最出名的就是其中所描述的各种异兽了,它们分布在各个地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而在神话故事里和神兽、神仙搭配出现的有很多奇石,如精卫填海的石粒、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等等。他山有美玉,石兽相生共同存于天地之间,创造出这富有神话色彩的《山海经》,“奇石”和“怪兽”自然而然具有了中国神话故事中特有的神话色彩。
“在我目前有的阅历里,将奇石异兽搭配创作的还没有,希望我能开个先河。”毕业设计的第二步就是设计兽石结合的造型,这一步的设计在整个雕塑创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为整个雕塑创作奠定基础的步骤。
奇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非人工所为的奇石是大自然的艺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和纹理的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因而有固定的不可变的造型和尺寸。相对于奇石的不可变,神兽可以通过绘制的手段进行调整,因此张云芳先确定了可使用的奇石,然后再搭配奇石在上百幅画稿中挑选可以和奇石水乳相融的异兽。 张云芳的家乡在广西柳州,一个赏石文化远可追溯至唐代的地方。“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下多秀石,可砚。”公元815年,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览柳州龙壁山,见龙壁山下石,纹理重叠如云,石质细腻光润,叩之发清脆声,色泽鲜艳莹亮,其色纯黑而光,说这是是制砚的上佳材料。
张云芳自小受奇石文化的熏陶,热闹的“奇石节”、石头做的满汉全席,这给了她后期创作不一样的灵感。就地取材,毕业设计中奇石就来自云芳的家乡,“这也和《山海经》里的地理、人文很契合。”过年回家过节的时候,张云芳在大大小小的奇石市场考察,最重选中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因而多孔多洞,是常见的观赏石。张云芳统一选择了高度在30公分左右、造型简单的太湖石,“毕业设计最重要的还是我雕塑功力的体现,石头再美也不能喧宾夺主啊”。
张云芳挑选了9块中意的石头,再细细观摩每块石头的特征挑选异兽进行造型。原本想做一些“小众”的异兽,可是看到一块石头呈“ J”型,将弯勾处向下,上面延伸的平台正好适合“傲娇”的精卫。收羽、抬头的精卫站在平台最前端1/4的位置,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它跟风浪滚滚的大海作对,前仆后继、不肯罢休,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搭配9块石头的造型,张云芳挑选好适合的9个异兽,在完成图稿设计之后,雕塑创作进入正式制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张云芳用的时间最长,因为骨架的确定是雕塑作品由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创作水平的起点。”
不经意间,意外总是最后出现
原本,张云芳想一定要穿上新裙子,画上精致的妆容在毕业展览上做非典型性雕塑专业女生。可是,在毕业展前,她还在工作室里抱着小神兽们一点一点打磨,没有时间去逛街挑衣服,甚至没有时间换洗衣服。每天一到工作室,就拿过报纸铺在腿上,抱过神兽来,细细端详,然后开工!
“我是一个会提前想好做好准备,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人。 ”在做毕业设计的前 4/5,张云芳每个阶段都处理的得心应手,可是最后的 1/5遇到了很多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翻模的过程,“师傅都不想做我的东西了”,为了追求神兽动态、灵活的效果,张云芳加入了很多飘逸的元素。她完成的第一个作品就是龙身鸟首神,动感、飞舞的鬃毛让翻模的师傅十分头疼。每一“根”鬃毛都需要单独翻模,然后再后期拼接,这样就需要大量时间打磨细节的地方。
布展前还有一只神兽被摔坏了,脚、毛、尾巴都摔散了,张云芳当时特别紧张,但是告诉自己一定要修复好,“做了那么长时间,最后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 ”所以,一直到布展前一天晚上,她还在给重新粘贴上的雕塑调色、上色。“我想要我的作品,大家靠近看也没有细节的破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