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法农作为一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中黑人的“主体”分析,揭示他们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以及其所导致的身份迷失问题,并将法农对黑人解除自身生存困境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弗朗兹·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 后殖民主义
法农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加勒比海中的马提尼克岛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便可以进入了法国公立学校读书。法农在学生时代一直以法国人自居,但根据从小的经历和在战争中的历练,让法农清楚地看到种族主义一直存在。由此他开始关注自己种族:黑人群体。在接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并亲身感受到种族主义带来的精神震动后,法农写出了《黑皮肤,白面具》,原名叫“关于消除黑人精神错乱的论文”,包括《黑人和语言》《有色人种妇女和白种男人》《有色人种男人和白种女人》 《论被殖民者的所谓的从属情节》 《黑人的实际经验》 《黑人和精神病理学》 《黑人和承认》共七章 。a在本书中,法农对黑人“主体”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行为表现以及原因分析,揭示“被殖民者”所要面对的曾经的宗主国留给他们的深重的困境,在这样的处境下黑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主体性身份,继而法农提出脱离这种困境的办法。
一、黑人的身份迷失
《黑皮肤,白面具》中分析黑人虽然是黑皮肤,但却不得不以白人的行为规范、律令来要求自己,这样逐渐导致了黑人的身份迷失,而造成黑人们身份的迷失的原因正是他们深层的自卑心理。
在《黑皮肤,白面具》这本书中,法农认为这种自卑心理首先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承担起的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但是黑人却以说白人的语言:法文为荣耀。“安的列斯黑人将因把法语变成自己的语言而更加白了,也就是说将更接近真正的人”b。白人认为自己比黑人优越,而黑人也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向白人证明自己同白人一样。黑人学法语以证明自己无限趋同于白人,说明黑人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种族劣于白人。宗主国强加给黑人们的观念:只有会说法语才是真正的人,这是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定义:除白人之外,其他种族都是低劣的。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在安的列斯岛,官方语言是法语,小学教员紧紧监视着孩子们不要使用克里奥尔语”c。 可怕的是黑人不仅接受了,而且坚定地执行,他们对法语的狂热甚至超过了法国本土人。这就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的努力,但这样的努力以失去自我为代价。黑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证明自己同白人是一样的,从一开始便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白人世界中,即便黑人的智力、语言等所有内在的东西同白人完全一样,他们也不可能承认黑人的合理性,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民族语言的消失将会代表他们文明的覆灭,改变自己的语言,这样黑人们将彻底沦为白人的奴隶。但在白人社会,他们的肤色又每时每刻在提醒着他们与白人的区别。黑人否定自己的文化,又不被所追逐的文明所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境地中,黑人的自我身份逐渐迷失。
黑人的自卑心理是无处不在的,普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马伊奥特是有色人种妇女,爱上了白种男人,对于这个男人的美丑问题,她的描述是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d。显而易见,白人是黑人的择偶理想,肤色成为她们择偶的最重要的条件。无论是语言还是婚嫁,都是黑人为了变白的手段。“到过宗主国的黑人是半个神”e。 黑人们将白人奉若神明。即便只是黑人中的翻译官,因为翻译官是黑人和白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他们将白人的命令传达给他们的同胞后,认为自己也享受到了某种荣耀,所以他们自认为比其他黑人要高贵一些。这样的认知普遍存在于这个法属小岛上。他们急于摆脱他们身上的黑肤色,倒不如说是他们要摆脱的是肤色后的不平等与歧视,他们急于要摆脱的是白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平等。
二、身份迷失的根源
造成黑人深层自卑心理、身份迷失的根源无疑就是殖民者。“我的身体简图的下面制作了一张历史种族的简图。我使用的要素不是由‘感觉和特别是能触知的、前庭的、动感的和视觉领域的认识’提供的,而是通过另一人,白人,他给我编织了许多细节、趣闻、故事”f。黑人的特质不是靠研究他们本身得出的,而是完全由白人赋予的。白人对黑人的控制,已经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上的控制,更多延伸到了文化、精神上。“在法国,人们说:说得像本书,在马提尼克岛:说得像个白人”g 。黑人将白人奉若神明,从语言崇拜到生活复制,他们以能无限接近白人为荣。而这一切思维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白人的强力压迫下形成的。在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黑人逐渐不去探寻为行动的缘由,而自觉地将白人的行为准则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在这样长期的历史发展下,黑人更加自觉地将白人看作是绝对优于自己的。他们自觉并且积极地向白人靠近,认为靠近白人就是靠近文明。也正是在他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奔向希望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主体身份。“本地人瞧不起在殖民地招募的土著士兵,于是安的列斯岛人以无可争议的主人身份指使这整个黑人队伍”h。黑人用白人提高地位的手段:划分阶级,同样运用自己内部。黑人不仅要受白人的歧视,还要受黑人的歧视。无可争辩地是,黑人现如今确实已经有意无意地将白人为他们制定的规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当中。安的列斯岛的黑人作为被殖民者,他们以靠近法国的远近为标尺,划定殖民地土著黑人比自己更低一等,这无疑是荒唐和可笑的。对于原罪的客体,白人选择黑人,而接受白人体系的黑人也轻率地选择黑人,这样黑人便自我奴隶化了。
当黑人们中间有一部分人认识到黑人本体身份问题时,比如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就开始寻找方法,应如何摆脱白人的控制,应如何重新清晰地确立黑人地身份主体地位。法农提出的建议是进行暴力革命。
三、寻求解放
“我们并不天真到相信号召理智或对人的尊重能够改变现实。对于在罗贝尔种植园种甘蔗的黑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斗争。”i斗争,是他们最后的选择,是黑人实现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唯一选择。宗主国的殖民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为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们是绝不可能自动撤离出殖民的行动中,和平交流更是妄想。黑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觉醒,发现自己不幸的命运,通过斗争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暴力斗争是净化、革命、解放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斗争才可能使殖民地人民结成真正的行动者的共同体,对殖民者在物質和心理上的脆弱性得到解除,走出自卑与无望,通过暴力的对抗斗争实现集体精神净化,重新获得民族自豪感。j只有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来,他们才能结为真正的统一体。民族意识的树立是黑人们走向解放必不可少的内容。黑人之所以被奴化,是因为以白人文化为自己文化,以成为白人种族为最终奋斗目标。而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民族意识,便有了存在依托,不会甘为白人所控制。通过暴力斗争后,黑人应该如何做,法农在本书中并没有详细论述,但是在他的《论民族文化》中,法农提出要建设自己民族的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是反殖民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农所提出的暴力斗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与方法,但并不是永久适用的。 几百年过去了,种族歧视依旧存在,在一些影片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社会现象。在电影《弱点》中,当富裕的白人将无家可归的黑人迈克尔带回家后,她的朋友們显现出了担心,在她的朋友们眼中,黑人仍是暴力、野蛮等等不安全因素的代名词,偏见在人们心中依旧根深蒂固。而黑人为获得更高的阶层和更多的尊重,采用了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在美国影视剧《初来乍到》中,黑人学生抢占亚裔学生埃迪的微波炉,歧视并辱骂埃迪才是在最底层的人。歧视与辱骂,正是他想急切摆脱自己社会低层阶级的表现,但效果显而易见,周围同学震惊、不可思议的眼光无不昭示着他让人们再次巩固了对黑人的既有印象。他急于摆脱自己的身份却反而更加深了自己的身份。理智的人们应该看到,如今不再是依靠暴力斗争的时代。愈是采取如此过激的行为,越是摆脱不了人们对黑人们的固有印象。几百年过去了,黑人们应该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去探求更有效的途径,这需要整个黑人群体的努力。
正如法农在这本书中最后写道:“但愿手段决不控制人。但愿永远停止人奴役人。” k人人自由而平等。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交流、碰撞必不可少。如何去正确地表达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去抛却偏见而建造一个更加合理的世界体系,这仍旧是我们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a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3期,第173页。
bcdefghik 〔法〕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万冰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第17页,第29页,第11页,第84—85页,第11页,第16页,第177—178页,第183页。
j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第26页。
参考文献:
[1]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弗朗兹·法农著,万冰译.黑皮肤,白面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刘象愚.法农与后殖民主义[J].外国文学,1999(1).
[4]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J].文艺评论,2004(5).
[5]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
作 者: 冯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弗朗兹·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 后殖民主义
法农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加勒比海中的马提尼克岛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便可以进入了法国公立学校读书。法农在学生时代一直以法国人自居,但根据从小的经历和在战争中的历练,让法农清楚地看到种族主义一直存在。由此他开始关注自己种族:黑人群体。在接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并亲身感受到种族主义带来的精神震动后,法农写出了《黑皮肤,白面具》,原名叫“关于消除黑人精神错乱的论文”,包括《黑人和语言》《有色人种妇女和白种男人》《有色人种男人和白种女人》 《论被殖民者的所谓的从属情节》 《黑人的实际经验》 《黑人和精神病理学》 《黑人和承认》共七章 。a在本书中,法农对黑人“主体”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行为表现以及原因分析,揭示“被殖民者”所要面对的曾经的宗主国留给他们的深重的困境,在这样的处境下黑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主体性身份,继而法农提出脱离这种困境的办法。
一、黑人的身份迷失
《黑皮肤,白面具》中分析黑人虽然是黑皮肤,但却不得不以白人的行为规范、律令来要求自己,这样逐渐导致了黑人的身份迷失,而造成黑人们身份的迷失的原因正是他们深层的自卑心理。
在《黑皮肤,白面具》这本书中,法农认为这种自卑心理首先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承担起的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但是黑人却以说白人的语言:法文为荣耀。“安的列斯黑人将因把法语变成自己的语言而更加白了,也就是说将更接近真正的人”b。白人认为自己比黑人优越,而黑人也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向白人证明自己同白人一样。黑人学法语以证明自己无限趋同于白人,说明黑人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种族劣于白人。宗主国强加给黑人们的观念:只有会说法语才是真正的人,这是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定义:除白人之外,其他种族都是低劣的。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在安的列斯岛,官方语言是法语,小学教员紧紧监视着孩子们不要使用克里奥尔语”c。 可怕的是黑人不仅接受了,而且坚定地执行,他们对法语的狂热甚至超过了法国本土人。这就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的努力,但这样的努力以失去自我为代价。黑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证明自己同白人是一样的,从一开始便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白人世界中,即便黑人的智力、语言等所有内在的东西同白人完全一样,他们也不可能承认黑人的合理性,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民族语言的消失将会代表他们文明的覆灭,改变自己的语言,这样黑人们将彻底沦为白人的奴隶。但在白人社会,他们的肤色又每时每刻在提醒着他们与白人的区别。黑人否定自己的文化,又不被所追逐的文明所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境地中,黑人的自我身份逐渐迷失。
黑人的自卑心理是无处不在的,普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马伊奥特是有色人种妇女,爱上了白种男人,对于这个男人的美丑问题,她的描述是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d。显而易见,白人是黑人的择偶理想,肤色成为她们择偶的最重要的条件。无论是语言还是婚嫁,都是黑人为了变白的手段。“到过宗主国的黑人是半个神”e。 黑人们将白人奉若神明。即便只是黑人中的翻译官,因为翻译官是黑人和白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他们将白人的命令传达给他们的同胞后,认为自己也享受到了某种荣耀,所以他们自认为比其他黑人要高贵一些。这样的认知普遍存在于这个法属小岛上。他们急于摆脱他们身上的黑肤色,倒不如说是他们要摆脱的是肤色后的不平等与歧视,他们急于要摆脱的是白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平等。
二、身份迷失的根源
造成黑人深层自卑心理、身份迷失的根源无疑就是殖民者。“我的身体简图的下面制作了一张历史种族的简图。我使用的要素不是由‘感觉和特别是能触知的、前庭的、动感的和视觉领域的认识’提供的,而是通过另一人,白人,他给我编织了许多细节、趣闻、故事”f。黑人的特质不是靠研究他们本身得出的,而是完全由白人赋予的。白人对黑人的控制,已经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上的控制,更多延伸到了文化、精神上。“在法国,人们说:说得像本书,在马提尼克岛:说得像个白人”g 。黑人将白人奉若神明,从语言崇拜到生活复制,他们以能无限接近白人为荣。而这一切思维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白人的强力压迫下形成的。在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黑人逐渐不去探寻为行动的缘由,而自觉地将白人的行为准则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在这样长期的历史发展下,黑人更加自觉地将白人看作是绝对优于自己的。他们自觉并且积极地向白人靠近,认为靠近白人就是靠近文明。也正是在他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奔向希望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主体身份。“本地人瞧不起在殖民地招募的土著士兵,于是安的列斯岛人以无可争议的主人身份指使这整个黑人队伍”h。黑人用白人提高地位的手段:划分阶级,同样运用自己内部。黑人不仅要受白人的歧视,还要受黑人的歧视。无可争辩地是,黑人现如今确实已经有意无意地将白人为他们制定的规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当中。安的列斯岛的黑人作为被殖民者,他们以靠近法国的远近为标尺,划定殖民地土著黑人比自己更低一等,这无疑是荒唐和可笑的。对于原罪的客体,白人选择黑人,而接受白人体系的黑人也轻率地选择黑人,这样黑人便自我奴隶化了。
当黑人们中间有一部分人认识到黑人本体身份问题时,比如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就开始寻找方法,应如何摆脱白人的控制,应如何重新清晰地确立黑人地身份主体地位。法农提出的建议是进行暴力革命。
三、寻求解放
“我们并不天真到相信号召理智或对人的尊重能够改变现实。对于在罗贝尔种植园种甘蔗的黑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斗争。”i斗争,是他们最后的选择,是黑人实现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唯一选择。宗主国的殖民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为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们是绝不可能自动撤离出殖民的行动中,和平交流更是妄想。黑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觉醒,发现自己不幸的命运,通过斗争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暴力斗争是净化、革命、解放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斗争才可能使殖民地人民结成真正的行动者的共同体,对殖民者在物質和心理上的脆弱性得到解除,走出自卑与无望,通过暴力的对抗斗争实现集体精神净化,重新获得民族自豪感。j只有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来,他们才能结为真正的统一体。民族意识的树立是黑人们走向解放必不可少的内容。黑人之所以被奴化,是因为以白人文化为自己文化,以成为白人种族为最终奋斗目标。而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民族意识,便有了存在依托,不会甘为白人所控制。通过暴力斗争后,黑人应该如何做,法农在本书中并没有详细论述,但是在他的《论民族文化》中,法农提出要建设自己民族的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是反殖民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农所提出的暴力斗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与方法,但并不是永久适用的。 几百年过去了,种族歧视依旧存在,在一些影片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社会现象。在电影《弱点》中,当富裕的白人将无家可归的黑人迈克尔带回家后,她的朋友們显现出了担心,在她的朋友们眼中,黑人仍是暴力、野蛮等等不安全因素的代名词,偏见在人们心中依旧根深蒂固。而黑人为获得更高的阶层和更多的尊重,采用了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在美国影视剧《初来乍到》中,黑人学生抢占亚裔学生埃迪的微波炉,歧视并辱骂埃迪才是在最底层的人。歧视与辱骂,正是他想急切摆脱自己社会低层阶级的表现,但效果显而易见,周围同学震惊、不可思议的眼光无不昭示着他让人们再次巩固了对黑人的既有印象。他急于摆脱自己的身份却反而更加深了自己的身份。理智的人们应该看到,如今不再是依靠暴力斗争的时代。愈是采取如此过激的行为,越是摆脱不了人们对黑人们的固有印象。几百年过去了,黑人们应该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去探求更有效的途径,这需要整个黑人群体的努力。
正如法农在这本书中最后写道:“但愿手段决不控制人。但愿永远停止人奴役人。” k人人自由而平等。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交流、碰撞必不可少。如何去正确地表达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去抛却偏见而建造一个更加合理的世界体系,这仍旧是我们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a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3期,第173页。
bcdefghik 〔法〕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万冰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第17页,第29页,第11页,第84—85页,第11页,第16页,第177—178页,第183页。
j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第26页。
参考文献:
[1]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弗朗兹·法农著,万冰译.黑皮肤,白面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刘象愚.法农与后殖民主义[J].外国文学,1999(1).
[4]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J].文艺评论,2004(5).
[5]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
作 者: 冯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