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肤,白面具》中法农的后殖民主义思想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法农作为一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中黑人的“主体”分析,揭示他们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以及其所导致的身份迷失问题,并将法农对黑人解除自身生存困境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弗朗兹·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 后殖民主义
  法农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加勒比海中的马提尼克岛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便可以进入了法国公立学校读书。法农在学生时代一直以法国人自居,但根据从小的经历和在战争中的历练,让法农清楚地看到种族主义一直存在。由此他开始关注自己种族:黑人群体。在接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并亲身感受到种族主义带来的精神震动后,法农写出了《黑皮肤,白面具》,原名叫“关于消除黑人精神错乱的论文”,包括《黑人和语言》《有色人种妇女和白种男人》《有色人种男人和白种女人》 《论被殖民者的所谓的从属情节》 《黑人的实际经验》 《黑人和精神病理学》 《黑人和承认》共七章 。a在本书中,法农对黑人“主体”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行为表现以及原因分析,揭示“被殖民者”所要面对的曾经的宗主国留给他们的深重的困境,在这样的处境下黑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主体性身份,继而法农提出脱离这种困境的办法。
  一、黑人的身份迷失
  《黑皮肤,白面具》中分析黑人虽然是黑皮肤,但却不得不以白人的行为规范、律令来要求自己,这样逐渐导致了黑人的身份迷失,而造成黑人们身份的迷失的原因正是他们深层的自卑心理。
  在《黑皮肤,白面具》这本书中,法农认为这种自卑心理首先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承担起的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但是黑人却以说白人的语言:法文为荣耀。“安的列斯黑人将因把法语变成自己的语言而更加白了,也就是说将更接近真正的人”b。白人认为自己比黑人优越,而黑人也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向白人证明自己同白人一样。黑人学法语以证明自己无限趋同于白人,说明黑人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种族劣于白人。宗主国强加给黑人们的观念:只有会说法语才是真正的人,这是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定义:除白人之外,其他种族都是低劣的。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在安的列斯岛,官方语言是法语,小学教员紧紧监视着孩子们不要使用克里奥尔语”c。 可怕的是黑人不仅接受了,而且坚定地执行,他们对法语的狂热甚至超过了法国本土人。这就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的努力,但这样的努力以失去自我为代价。黑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证明自己同白人是一样的,从一开始便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白人世界中,即便黑人的智力、语言等所有内在的东西同白人完全一样,他们也不可能承认黑人的合理性,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民族语言的消失将会代表他们文明的覆灭,改变自己的语言,这样黑人们将彻底沦为白人的奴隶。但在白人社会,他们的肤色又每时每刻在提醒着他们与白人的区别。黑人否定自己的文化,又不被所追逐的文明所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境地中,黑人的自我身份逐渐迷失。
  黑人的自卑心理是无处不在的,普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马伊奥特是有色人种妇女,爱上了白种男人,对于这个男人的美丑问题,她的描述是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d。显而易见,白人是黑人的择偶理想,肤色成为她们择偶的最重要的条件。无论是语言还是婚嫁,都是黑人为了变白的手段。“到过宗主国的黑人是半个神”e。 黑人们将白人奉若神明。即便只是黑人中的翻译官,因为翻译官是黑人和白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他们将白人的命令传达给他们的同胞后,认为自己也享受到了某种荣耀,所以他们自认为比其他黑人要高贵一些。这样的认知普遍存在于这个法属小岛上。他们急于摆脱他们身上的黑肤色,倒不如说是他们要摆脱的是肤色后的不平等与歧视,他们急于要摆脱的是白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平等。
  二、身份迷失的根源
  造成黑人深层自卑心理、身份迷失的根源无疑就是殖民者。“我的身体简图的下面制作了一张历史种族的简图。我使用的要素不是由‘感觉和特别是能触知的、前庭的、动感的和视觉领域的认识’提供的,而是通过另一人,白人,他给我编织了许多细节、趣闻、故事”f。黑人的特质不是靠研究他们本身得出的,而是完全由白人赋予的。白人对黑人的控制,已经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上的控制,更多延伸到了文化、精神上。“在法国,人们说:说得像本书,在马提尼克岛:说得像个白人”g 。黑人将白人奉若神明,从语言崇拜到生活复制,他们以能无限接近白人为荣。而这一切思维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白人的强力压迫下形成的。在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黑人逐渐不去探寻为行动的缘由,而自觉地将白人的行为准则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在这样长期的历史发展下,黑人更加自觉地将白人看作是绝对优于自己的。他们自觉并且积极地向白人靠近,认为靠近白人就是靠近文明。也正是在他们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奔向希望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主体身份。“本地人瞧不起在殖民地招募的土著士兵,于是安的列斯岛人以无可争议的主人身份指使这整个黑人队伍”h。黑人用白人提高地位的手段:划分阶级,同样运用自己内部。黑人不仅要受白人的歧视,还要受黑人的歧视。无可争辩地是,黑人现如今确实已经有意无意地将白人为他们制定的规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当中。安的列斯岛的黑人作为被殖民者,他们以靠近法国的远近为标尺,划定殖民地土著黑人比自己更低一等,这无疑是荒唐和可笑的。对于原罪的客体,白人选择黑人,而接受白人体系的黑人也轻率地选择黑人,这样黑人便自我奴隶化了。
  当黑人们中间有一部分人认识到黑人本体身份问题时,比如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就开始寻找方法,应如何摆脱白人的控制,应如何重新清晰地确立黑人地身份主体地位。法农提出的建议是进行暴力革命。
  三、寻求解放
  “我们并不天真到相信号召理智或对人的尊重能够改变现实。对于在罗贝尔种植园种甘蔗的黑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斗争。”i斗争,是他们最后的选择,是黑人实现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唯一选择。宗主国的殖民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为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们是绝不可能自动撤离出殖民的行动中,和平交流更是妄想。黑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觉醒,发现自己不幸的命运,通过斗争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暴力斗争是净化、革命、解放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斗争才可能使殖民地人民结成真正的行动者的共同体,对殖民者在物質和心理上的脆弱性得到解除,走出自卑与无望,通过暴力的对抗斗争实现集体精神净化,重新获得民族自豪感。j只有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来,他们才能结为真正的统一体。民族意识的树立是黑人们走向解放必不可少的内容。黑人之所以被奴化,是因为以白人文化为自己文化,以成为白人种族为最终奋斗目标。而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民族意识,便有了存在依托,不会甘为白人所控制。通过暴力斗争后,黑人应该如何做,法农在本书中并没有详细论述,但是在他的《论民族文化》中,法农提出要建设自己民族的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是反殖民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农所提出的暴力斗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与方法,但并不是永久适用的。   几百年过去了,种族歧视依旧存在,在一些影片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社会现象。在电影《弱点》中,当富裕的白人将无家可归的黑人迈克尔带回家后,她的朋友們显现出了担心,在她的朋友们眼中,黑人仍是暴力、野蛮等等不安全因素的代名词,偏见在人们心中依旧根深蒂固。而黑人为获得更高的阶层和更多的尊重,采用了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在美国影视剧《初来乍到》中,黑人学生抢占亚裔学生埃迪的微波炉,歧视并辱骂埃迪才是在最底层的人。歧视与辱骂,正是他想急切摆脱自己社会低层阶级的表现,但效果显而易见,周围同学震惊、不可思议的眼光无不昭示着他让人们再次巩固了对黑人的既有印象。他急于摆脱自己的身份却反而更加深了自己的身份。理智的人们应该看到,如今不再是依靠暴力斗争的时代。愈是采取如此过激的行为,越是摆脱不了人们对黑人们的固有印象。几百年过去了,黑人们应该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去探求更有效的途径,这需要整个黑人群体的努力。
  正如法农在这本书中最后写道:“但愿手段决不控制人。但愿永远停止人奴役人。” k人人自由而平等。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交流、碰撞必不可少。如何去正确地表达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去抛却偏见而建造一个更加合理的世界体系,这仍旧是我们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a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3期,第173页。
  bcdefghik 〔法〕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万冰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第17页,第29页,第11页,第84—85页,第11页,第16页,第177—178页,第183页。
  j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第26页。
  参考文献:
  [1]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弗朗兹·法农著,万冰译.黑皮肤,白面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刘象愚.法农与后殖民主义[J].外国文学,1999(1).
  [4] 于文秀.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J].文艺评论,2004(5).
  [5] 王珈琦.《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
  作 者: 冯坤,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库尔茨,他是奥地利政界的“神奇小子”,更是欧洲最年轻的总理。2017年10月15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投票结束,31岁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领导的中右翼人民党在选举中获胜。据了解,从选举伊始,库尔茨就人气“爆棚”,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成千上万年轻粉丝的尖叫声。那么,这颗奥地利乃至欧洲政坛当今“超新星”,究竟是伺来头?  媒体和政治分析师评述道,这名27岁就当上奥地利外交部长的英俊青年并非是仅靠脸吃饭,而
摘 要:《魏园雅集图》为沈周中期代表作,整幅作品将江南葱郁平缓的山水景致与北方粗犷涩硬的地域特征融为一炉,成功地表现出一种静谧幽和而又深远浑阔的林泉雅集之境,而本文将从绘画风格、作品的具体创作情景以及深层的审美创作思维等角度对此幅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 “粗沈” 《魏园雅集图》  沈周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而《魏园雅集图》是其四十三岁时所创作的、能够体现其画风转变的一幅代表
摘 要: 《冬泳》是班宇第一部小说集《冬泳》中的同题小说,在这部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沈阳铁西区“下岗潮”中小人物命运浮沉的小说集中,《冬泳》一篇以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引人注目。在班宇的创作历程中,《冬泳》这篇小说具有过渡性意义,体现了班宇试图突破固有风格、向理想创作方向的尝试。  关键词:班宇 《冬泳》 现代主义 过渡性  2018年,班宇在《收获》发表小说《逍遥游》,获得“收获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第
摘 要: 著名作家邓一光自2009年移居深圳后发表了一系列以深圳和深圳人为书写对象的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极富现代意味,呈现出与以往作品迥异的美学风貌,也提供给读者和批评家宽广的阐释空间,显示出同一文本在不同理论视域中不同解读的可能性。综合之,关于邓一光深圳书写的研究可分为立足文本,以作品为中心的内部研究和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出发的外部研究两类,其内部研究主要以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从学校到社会对美育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评价改革的推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等将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让青少年都能接受优质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美育是个人发展的“催化剂”,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文学兼及智
曹国东想逃离微信朋友圈,他在想各种办法退出一些无聊的微信群。  “大多被好友拉入,直接退也伤面子。”曹国东上网找各种“攻略”,最后将自己的群昵称改成了“有人”,“退群显示‘有人退出群聊’,谁知道‘有人’是谁呢,就这样蒙混过关!”  “真像嫁给朋友圈了”  当了6年老师,做了5年班主任,曹国东是学院的青年教学骨干。他的微信好友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在朋友圈,曹国东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动态,可他也觉得出现
我们总是抱怨说:“时间怎么那么快啊,我还没来得及……”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快节奏下去追赶他们的脚步,我们总是在匆匆的时光中疾行……可是,你们是否会忘记曾经在慢节奏生活中的快乐吗?  幼时的我,几乎都在乡下的奶奶家度过。乡下的山林清脆欲滴,扑面而来的清风裹挟着泥土野花的芬芳,我最喜欢雨后的山林,撑一把彩虹伞,迈着轻快明媚的脚步走进林中,泥土喝饱了雨水,一脚踩下去,发出滋滋的声音,雨靴上便沾满了湿润润的泥
摘要:《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道德主题研究》这本书站在道德主题的高度引领读者走近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家庭小说的兴起是历史必然,读者用21世纪的眼光去审视这些作品叉会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尽管时间已经横跨两个世纪,读者依然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对家庭、国家的诚挚信念,从而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家庭小说 道德 相守  吾师卢敏教授从事女性文学研究多年,《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
【摘要】高中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结合目前高中思想课的教学情况,教学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依旧需要进一步改进,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如何把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鼓舞学生不断前行和进步,需要思政教师高度关注。  【关键词】高中教学;思政课;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 工匠精神培育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很有必要探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职院校工匠培育的有效策略。从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室、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立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室四个方面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