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直接关联民众的生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道德下滑的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形象。而在学校教育中关于礼仪修养的培训存在不足,礼仪教育亟待以新的角度来解读。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礼仪教育
《论语》有载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作为古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已经渗透入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继承的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然而,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礼仪教育落后于其他教育,部分大学生中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相当严重,已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及就业。因此,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
笔者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发放的形式,还采取了现场询问的调查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有“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等倾向,导致了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他们不懂得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基本社交礼仪缺乏。部分大学生仪容观念淡漠,着装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个性。这在当代大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大学生缺少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根基,不理解中国传统的“礼”文化,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礼让。然而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革,仍是重成绩,忽视礼仪知识教育。另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父母忽视了对其人格、价值观、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因此,有些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不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
二、如何提高礼仪修养
(一)学习传统礼仪,搭建家、校、社会的桥梁
礼仪教育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我国古代礼仪教育非常强调家庭礼仪教育,他们认为礼仪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西汉刘向的《烈女传·母仪》有:“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色,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比过人矣。”可以看出古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新加坡和韩国对我国古代强调家庭礼仪教育这一观念的借鉴更能说明问题。新加坡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家庭礼仪教育,注重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作用。制定详细的家庭守则,提倡以家庭为单位保持传统美德。与我国部分家庭纵容乃至赞赏下一代的失礼行为相反,他们对于下一代的行为严格约束,新加坡在家庭教育中时时强调要为他人着想,教育小孩在玩耍时不得大声喧哗,看电视也要注意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家庭教育往往可以从及其频繁和微小的事情入手,使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另外,他们也很重视社会礼仪环境的优化,新加坡严禁一切色情暴力得书刊杂志出版,强调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自我约束;韩国则时常在电视台播放以礼仪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
(二)学习传统礼仪,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组织教职工结合传统礼仪集中开展礼仪知识培训,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礼仪课程网上学习平台,方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课余时间学习。教职工要规范自身在日常的工作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态,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行为的表率,激发学生学礼仪、用礼仪的积极性。
(三)学习古代礼仪教育,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古代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儒家文化息息相关。儒家文化正是“礼”的文化,儒家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是“礼家”。儒家治国安邦的观点是“为政以礼”,对人民“齐之以礼”,是通过教育的方法把礼的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在的自觉行为。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说过一段话,很能反应儒家文化与古代礼仪的关系。他说:“儒家很成功的使整个中国保持了优美的风度与完善的礼节。……这种理解并非仅限于上流社会,贫苦的人民也颇讲求。”古代礼仪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因此,现代礼仪教育不能单方面重视国际礼仪规则的传授,更应基于我国国情,强调以儒家文化为基础来选择教育内容,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儒家文化注重修身的精神,又能在连续的传承的文化中获取礼仪知识。更有助于礼仪知识的推广和礼仪行为的形成。
(四)学习礼仪教育,注重传统仪式的辅助作用
传统仪式不仅具有中国风味,并且巩固了礼仪教育的成果。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生杨静致信市长,建议举办“楚服成人礼”,并对“成人礼”从日期、服饰、程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成人仪式的精髓,在于使青年开始懂得“成人之义”,所谓“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提示他今后将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提示他已正式跨入社会,获得全新的人生角色。这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后人对于祖先创下的传统仪式的向往与肯定,也唤起了许多人对这些传统仪式的注意。这一建议当即得到市长的重视,并迅速在湖北各高校实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同时,教学形式应多于传统文化仪式进行有机结合,丰富礼仪课程的形式,走出照本宣科,流于形式的桎梏。
参考文献:
[1]王兴莲.对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00-104.
[2]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42-44
[3]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95.
[4]郎劲松.《韩国传媒体制创新》[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9
[5]《武汉大四女生建议市长举办楚服成人礼调查获奖》武汉晚报,2007-11-27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礼仪教育
《论语》有载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作为古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已经渗透入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继承的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然而,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礼仪教育落后于其他教育,部分大学生中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相当严重,已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及就业。因此,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
笔者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发放的形式,还采取了现场询问的调查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有“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等倾向,导致了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他们不懂得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基本社交礼仪缺乏。部分大学生仪容观念淡漠,着装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个性。这在当代大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大学生缺少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根基,不理解中国传统的“礼”文化,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礼让。然而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革,仍是重成绩,忽视礼仪知识教育。另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父母忽视了对其人格、价值观、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因此,有些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不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
二、如何提高礼仪修养
(一)学习传统礼仪,搭建家、校、社会的桥梁
礼仪教育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我国古代礼仪教育非常强调家庭礼仪教育,他们认为礼仪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西汉刘向的《烈女传·母仪》有:“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色,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比过人矣。”可以看出古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新加坡和韩国对我国古代强调家庭礼仪教育这一观念的借鉴更能说明问题。新加坡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家庭礼仪教育,注重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作用。制定详细的家庭守则,提倡以家庭为单位保持传统美德。与我国部分家庭纵容乃至赞赏下一代的失礼行为相反,他们对于下一代的行为严格约束,新加坡在家庭教育中时时强调要为他人着想,教育小孩在玩耍时不得大声喧哗,看电视也要注意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家庭教育往往可以从及其频繁和微小的事情入手,使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另外,他们也很重视社会礼仪环境的优化,新加坡严禁一切色情暴力得书刊杂志出版,强调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自我约束;韩国则时常在电视台播放以礼仪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
(二)学习传统礼仪,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组织教职工结合传统礼仪集中开展礼仪知识培训,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礼仪课程网上学习平台,方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课余时间学习。教职工要规范自身在日常的工作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态,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行为的表率,激发学生学礼仪、用礼仪的积极性。
(三)学习古代礼仪教育,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古代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儒家文化息息相关。儒家文化正是“礼”的文化,儒家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是“礼家”。儒家治国安邦的观点是“为政以礼”,对人民“齐之以礼”,是通过教育的方法把礼的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在的自觉行为。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说过一段话,很能反应儒家文化与古代礼仪的关系。他说:“儒家很成功的使整个中国保持了优美的风度与完善的礼节。……这种理解并非仅限于上流社会,贫苦的人民也颇讲求。”古代礼仪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因此,现代礼仪教育不能单方面重视国际礼仪规则的传授,更应基于我国国情,强调以儒家文化为基础来选择教育内容,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儒家文化注重修身的精神,又能在连续的传承的文化中获取礼仪知识。更有助于礼仪知识的推广和礼仪行为的形成。
(四)学习礼仪教育,注重传统仪式的辅助作用
传统仪式不仅具有中国风味,并且巩固了礼仪教育的成果。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生杨静致信市长,建议举办“楚服成人礼”,并对“成人礼”从日期、服饰、程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成人仪式的精髓,在于使青年开始懂得“成人之义”,所谓“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提示他今后将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提示他已正式跨入社会,获得全新的人生角色。这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后人对于祖先创下的传统仪式的向往与肯定,也唤起了许多人对这些传统仪式的注意。这一建议当即得到市长的重视,并迅速在湖北各高校实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同时,教学形式应多于传统文化仪式进行有机结合,丰富礼仪课程的形式,走出照本宣科,流于形式的桎梏。
参考文献:
[1]王兴莲.对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00-104.
[2]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42-44
[3]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95.
[4]郎劲松.《韩国传媒体制创新》[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9
[5]《武汉大四女生建议市长举办楚服成人礼调查获奖》武汉晚报,200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