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屋顶告白”,我们是坏父母吗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夏天,日本的一档节目《屋顶告白大会》在微博上火了起来,孩子们在天台上大声表达炙热的感情,燃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今年夏天,湖南卫视推出《少年说》,然而看了之后真叫人难受,因为里面的孩子多是对父母进行控诉。
  第一个出场的孩子喊出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刚说完,他妈妈就说“你长得这么帅,就是因为妈妈要你吃苹果和鸡蛋”。最后她虽然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父母认为自己没错,是为孩子好,而在孩子看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坏父母。
  为什么父母总是要争赢?
  “上次你说要带我去泡温泉,我高兴得不得了,结果你把我按在浴缸里。”
  “热水不是温的吗?温泉也是温的。”
  父母往往有以下两个认知:一、孩子是“我”的延伸,是“我”的附属品;二、“我”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我”说的就是对的。在不知不觉中,父母教育子女就变成了控制子女。他们习惯通过对孩子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快速解决麻烦,而不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
  美国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过一个观点: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
  多少孩子这样呼喊:“父母不讲道理,我都快被逼疯了。”“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就这样,家变成了一个战场,没有合作,没有和谐,只有怒气和争斗。
  赢代表权威,父母爭夺了主导权,加冕为王。然而,父母的权力往往具有时效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以从学校、社交活动等地方来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这时父母会震惊地发现他们失去了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前的相处模式会立即失效,而矛盾在孩子的青春期则会迎来大爆发,孩子会用叛逆、独立的方式来对抗父母的控制。
  学习成绩好是父母不善教育的遮羞布?
  “你学习成绩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为了好成绩,家长常常给孩子下命令把这个背下来,把那个写100遍;选择优秀的辅导老师,让老师帮着引导孩子;在兴趣课的选择上贪多,逼迫孩子过度学习……究其原因,分数是父母认为孩子最终取得成功最靠谱、最可控的事情。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孩子,在未来才不会后悔我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使失败了,我也问心无愧,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然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有没有想过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呢?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却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总是拿孩子跟第一名比,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压力而不自知;又或者是自己都不自律,却要求孩子每天完成一篇日记……另一方面,简单粗暴的唯成绩论不仅源于家长思维懒惰,更有可能将原本感受力丰富的孩子逼入狭窄的单一通道。一旦应试教育这条路走不通,孩子就会精神崩溃。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欧美教育也一向强调“不以学习论英雄”,父母和学校会为孩子准备“助人为乐小先锋”“阅读进步奖”“全勤奖”“最佳小公民”等奖项,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在中国,当今最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
  “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觉得自己很差。”
  “要是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现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父母以打击子女为乐,美其名曰“教育孩子不能骄傲,要谦虚”。
  董卿从小住在外婆家,7岁时,董卿回到了父母的身边,然而父母并没有因为她童年的缺失对她特别宠爱,反倒是开始了严厉的教育。
  “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是土豆,所以还不如把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用来看书。”董卿说,“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到父亲的期待。”
  由于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董卿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包括成年后,别人加班后都去吃吃喝喝了,董卿却在家里反思自己的一天哪里做错了,为何会做错。时至今日,每次提到关于父母的话题,一贯端庄的董卿依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其实根本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只在当下,它贯穿一生,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而父母还总是一边打击,一边懊恼为什么子女总是这么不自信。父母在等子女道谢,子女却在等父母道歉。
  你只是比眼前这个小孩大20来岁
  “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在《请回答1988》里,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总把德善和大姐的生日放在一起过。德善抗议了好几次,父母都不听,她十分伤心,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成东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偷偷买来蛋糕给德善庆生,请求女儿的原谅:“爸爸妈妈对不住你,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在这一刻,成东日的父亲形象是最为深沉和饱满的。
  对于父母来说,承认自己的观念有限、行动有失,并不会因此失去孩子的尊敬。相反,一味地证明自己的唯一正确性,只会将最亲近的人推得越来越远。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董卿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辙,但她也像所有初为人母的人一样经历过迷茫期,不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成长。董卿说是朋友讲的一句话让她忽然通透的。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父母也好,儿女也罢,我们都是平凡人,谁又能比谁更权威、更正确、更有理呢?其实,我们都是在摸索中长大,慢慢地变好啊!
  链 接
  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年纪虽轻,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80后。此外,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育儿方面也表现得相当睿智。他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其实是因为你和他们缺乏肢体接触和亲密感;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其实这说明你曾经对他们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实是因为你给他们的建议多过了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给孩子买,可他们还是会去拿不属于他们的东西,那是因为你不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对他们的帮助太多了,请不要帮你的孩子清扫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有礼貌,那其实是从家长或者身边的人那里学来的。
  你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平时相处矛盾多吗?马上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号“伊人说”,与《爱你》的朋友们一起来互动吧。
其他文献
作为女人,我和很多女性朋友讨论过,我们到底希望男人如何调情。  说真的,我们并不奢望像爱情电影里一样浪漫惊喜,我们想要的其实是恰到好处地拿捏分寸。  在工作场合,我们只需要谈工作,不需要打情骂俏。请不要谈论我们的外貌、衣着、身材,更不要一边谈工作一边假装自然地把手放在我们的肩膀上。除了握手,哪儿都别碰,彼此愉快地搭档合作,更能让我们产生好感。  在饭局酒场上可以聊男欢女爱,但不要专门针对我们来说,
期刊
父母让我知道,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道德标准是多么重要。正因为他们的教导,我才敢对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说“不”。我希望我能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两次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一次是在麻省理工,我盗用了罗伊· 科恩的论文。我的借口很蹩脚,我感叹这个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乡村男孩终于能拥抱纽约赋予的新社交生活,并且狡辩说我其实没有“真正”抄袭他的论文,因为我还另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我曾发誓
期刊
在我老家,食用油有三种方法可得——炼、煮、打。  动物油得放在锅里炼。烧小火,将油慢慢炼出来,大多要放盐,然后装在罐子里存着,一夜之间就成了凝脂。动物油里,牛油、羊油不常得,偶尔有点儿,用来炒油茶粉子,香极了。  芝麻和核桃仁是煮。先炒香,用小磨磨细,再放在锅里用文火煮,油浮在水面上,用小勺子撇起来。油常常会带点水分,不要紧,再用小火煎一煎就纯净了。剩下的渣也是好东西,做馅饼好得很。  大豆和菜籽
期刊
“我本来觉得他不错的。第一次约会后,我们相谈甚欢,然后,他在送我回家时问我星期天有没有空,我说应该有吧。”  那个星期天,小娟一大早就起来梳妆打扮,可左等右等,他的电话始终没来。  小娟只好自己打电话去问,他竟然正在跟朋友吃午饭,完全忘了这件事。小娟气在心里,因为事关尊严的问题,她也没有提醒他。  “他根本不是真的对我用心,不然怎么会忘了他问过我有没有空?”她给男人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后来男人再打
期刊
女性會不经意地散发魅力,我认为这些无形的、不经意间散发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自尊、自信、有幽默感、愿意过冒险和有趣的生活,这些都是许多女性渴望的“难以描述的魅力”的基础。  你可以去最贵的美发沙龙,买售价最高的服装,把指甲做得最光亮,但是如果你没有自信去适应这一切,它们就什么都不值。  在巴黎,我开始发掘生活中那些被隐藏起来的自我意识。  我意识到:我老是把头发扎到脑后;我的冬装大衣太笨重,一点
期刊
我有好几把小折伞,朋友送的,自己买的,我都一一珍藏。我对伞有一种偏爱,我爱它的玲珑小巧,爱它撑开来时笼罩着一方梦境似的那份美。我喜欢撑着伞在下雨天里漫步,听伞面上的“滴答”之声,雨把世上一切的烦嚣与嘈杂一起洗涤掉,浮起的是一片清明与洁净。记得有一位诗人把伞比作整个宇宙,是一点都不错的。  记得小时候下雨天晚上去看庙戏,外公一手打着大大的油纸伞,一手提着红灯笼,叫我牵着他的青布大围裙,一步步踩着石子
期刊
我上大学时就遇见《爱你》了。在校园香樟树下的报刊亭里,《爱你》的刊名显得格外不同。我拿了一本在手上翻看,没想到一看就是一个小时。对那时的我来说,《爱你》打開了多种学科的大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好文章使我读后欲罢不能。它将博采众长发挥到极致,让处在象牙塔里的我大开眼界。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从此,在香樟树下的报刊亭买一本《爱你》成了我的阅读小秘密。  参加工作之后,因为忙,渐渐地,我不再买刊
期刊
有一次我写文章,本来要写的是清风扑面时的清爽之感、让心欢愉的情愫,但笔尖下写出“清风”二字时,竟在心头突地涌出清泉一般,所以随后就落下“流泉”二字。  清风流泉,我的笔尖在这四个字上顿了一下,我回味了一下,嘴角扬起笑意。我为这组词雀跃起来。人生可能无法时时入得了清泉地,也坐不了清泉白石,更无法在一挂流泉边上赏几声鸟鸣、吹几缕清风,甚至世间的泉流着流着就长了腿似的,不知跑哪里去了。然而某一刻,因为清
期刊
生活幸福的夫妻与生活不幸福的夫妻在生活方式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两性心理学研究了这个问题很久,研究结果五花八门,在这里说一个我最喜欢的。  我们在认知他人的行为的时候,大脑会自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环境所致?”前者叫内部归因,后者叫外部归因。  生活幸福的夫妻会把配偶好的行为归因给人本身,把坏的行为归因给环境。比如他今天带我看电影了,因为他是一个注重生活情趣的男人;他
期刊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前两天跑来跟我说她男朋友瞒着她偷偷关注了她的一个女性朋友的微博,并且私信要求“回关注”。  “啊,所以呢?”我问。  “你不知道吗?”她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我,“前提是我早就跟他讲过这个女人很骚!”  “啊,所以呢?”  “然后那个女性朋友告诉我这件事了,我就狠狠地跟我男朋友吵了一架啊,最后逼他认罪。”  “什么罪?”我又问。  “你不觉得这是一个男人出轨的前兆吗?”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