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则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渠道。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研究学生提问的意义,探讨激发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1. 学生提问的意义
1.1 反映学生学习水平。
学生提问的深度反映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学生提问的内容反映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提问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提问的频率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学生所提问题中归纳出的焦点问题,可以反映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学生提问的方式及其对教师解答过程的反应可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等等。同时学生提问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性格、信心、气质等。
1.2 反馈教学情况。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教师讲的是否全面,知识点有无遗漏;就某一节课教学内容讲,学生提问的分布点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深度是否适当;从学生所提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从学生对教师解答内容的质疑,可以反映教师就某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解答是否一致,从而反映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准确,思维活动是否前后一致;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解答学生是否容易接受,还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
1.3 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提问可以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拓展知识,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学生提问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次,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还可以增加师生交往,增强感情沟通,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 激发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
2.1 保护和强化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比如对提出有一定深度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学得深才问得深”;对于提出有点偏的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他提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具有扩散性和灵活性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偏、怪、难的问题,有些甚至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也解决不了的。每当此时,我总是这样鼓励学生:“这个问题老师现在也解决不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请你将此题的答案教给老师。”这样,我们在“只有错答的问题,没有错提的问题”原则指导下,正确引导,多方鼓励,全面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2 教给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人们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概念、观点、方法三个层次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
(1)对于概念,着重指导学生会问“是什么”。比如学习“量变”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如下几问:①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是事物的什么在变?③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以上三问揭示了量变的内涵。然后再问:量变的形式有哪些?此问揭示了概念的外延。通过这几个“是什么”的提出,再帮助学生归纳出研究概念的方法:概念一般通过定义来揭示,定义又总是通过判断来表达。在一个判断中,宾语往往揭示概念的外延,宾语前边的定语一般揭示概念的内涵。所以学习概念只要弄清宾语和定语的意义就行了。因此提问也就可以围绕宾语和定语提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概念的特点后自然而然就会提问了。
(2)对于基本观点,着重培养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问“为什么”很容易,遇事问个“为什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有时到处去问“为什么”,不仅不能把问题搞清楚,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为复杂,比如对公理或定义问为什么,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关键要培养学生“会问”。比如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观点时,我引导学生问“教材为什么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两方面进行论证?”、“教材为什么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方面论证事事有矛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设问,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一观点的内容,而且还可理清其论证思路,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这样的提问才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3)对于基本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么样”,比如学习“实事求是”原则,关键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内涵设置问题,根据“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一问怎样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求”二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是”三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通过这样的示范,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在模仿和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后,再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提问的积极性也就会随之得到激发。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始。牢牢记住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学生一次谈话中说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21
1. 学生提问的意义
1.1 反映学生学习水平。
学生提问的深度反映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学生提问的内容反映学生学习的广度;学生提问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提问的频率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学生所提问题中归纳出的焦点问题,可以反映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学生提问的方式及其对教师解答过程的反应可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等等。同时学生提问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性格、信心、气质等。
1.2 反馈教学情况。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教师讲的是否全面,知识点有无遗漏;就某一节课教学内容讲,学生提问的分布点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深度是否适当;从学生所提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从学生对教师解答内容的质疑,可以反映教师就某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解答是否一致,从而反映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准确,思维活动是否前后一致;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解答学生是否容易接受,还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
1.3 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提问可以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拓展知识,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学生提问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次,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还可以增加师生交往,增强感情沟通,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 激发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
2.1 保护和强化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比如对提出有一定深度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学得深才问得深”;对于提出有点偏的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他提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具有扩散性和灵活性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偏、怪、难的问题,有些甚至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也解决不了的。每当此时,我总是这样鼓励学生:“这个问题老师现在也解决不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请你将此题的答案教给老师。”这样,我们在“只有错答的问题,没有错提的问题”原则指导下,正确引导,多方鼓励,全面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2 教给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人们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概念、观点、方法三个层次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
(1)对于概念,着重指导学生会问“是什么”。比如学习“量变”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如下几问:①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是事物的什么在变?③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以上三问揭示了量变的内涵。然后再问:量变的形式有哪些?此问揭示了概念的外延。通过这几个“是什么”的提出,再帮助学生归纳出研究概念的方法:概念一般通过定义来揭示,定义又总是通过判断来表达。在一个判断中,宾语往往揭示概念的外延,宾语前边的定语一般揭示概念的内涵。所以学习概念只要弄清宾语和定语的意义就行了。因此提问也就可以围绕宾语和定语提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概念的特点后自然而然就会提问了。
(2)对于基本观点,着重培养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问“为什么”很容易,遇事问个“为什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有时到处去问“为什么”,不仅不能把问题搞清楚,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为复杂,比如对公理或定义问为什么,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关键要培养学生“会问”。比如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观点时,我引导学生问“教材为什么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两方面进行论证?”、“教材为什么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方面论证事事有矛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设问,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一观点的内容,而且还可理清其论证思路,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这样的提问才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3)对于基本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么样”,比如学习“实事求是”原则,关键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内涵设置问题,根据“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一问怎样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求”二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事求是”中的“是”三问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通过这样的示范,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在模仿和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后,再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提问的积极性也就会随之得到激发。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始。牢牢记住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学生一次谈话中说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