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拥有较高的专注力,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好奇心较重,往往很难在课堂上从始至终地专心致志.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存在难度,是因为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才能对学生讲授课程中的知识点,只有在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情况下,教师才有把握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注力;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最开始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视线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认真听讲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中讲授的内容较为枯燥,趣味性较低,学生很难做到全程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对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改变授课方式,注重对于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般来说,小学生很难保证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很难全程聆听教师的讲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面.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同其他课程内容相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将数学课堂的内容与自己理解范围内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因此,要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教材中原本枯燥的内容,通过趣味化的方式讲授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能够更加专注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赛,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比拼口算能力,提升课堂的游戏性,使得学生通过比赛专注于课堂,专心致力于口算的比赛中,通过比赛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多道不同的100以内的口算题作为比赛题目,通过让学生抢答的方式,开展比赛活动,以回答最多正确答案的小组作为口算比赛的第一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来感受数学的有趣之处,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在课堂中变得主动起来.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性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纳入教学改革任务中,通过频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的学习中,使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改變角色定位,将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练习、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多种互动形式,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担当解答学生疑惑之处的角色,而非主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角色.
小学低年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在最初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时,学生便无法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不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开始讨厌数学这门学科,长此以往,学生落下的数学知识内容越来越多,逐渐对数学学生彻底丧失自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一旦失去动力,将很难再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把握住机会,在小学低年级时,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在最开始就抗拒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采取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学习到数学知识,进而改变对数学的印象,爱上学习数学,进而在日后的数学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升自信心,完善数学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思考题:一把尺子是否有30分米?一块橡皮是否厚5毫米?一条公路的长是多少?课桌有多宽?课桌腿有多高?然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将问题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些事物结合起来,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所以,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拆解,将其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接受能力相结合,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例,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环节中,通过互相展开讨论,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会相结合,专注于课堂上的思考,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会倾听,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第一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在年幼阶段,是人生最开始的阶段,一切能力和习惯都处于培养中,尚未形成一种定式.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在课堂上通过引导,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进而提升课堂上的专注力,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个人的倾听能力,应当是建立在自愿和主动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倾听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应当避免对学生倾听能力训练的强制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倾听,来感知别人的表达,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位置”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这一情境中,更加专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课程的最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将“位置”相关的数学知识梳理一遍,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随后,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展开讨论,比如,让学生讨论教室内某些物体所在的位置.最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位置”这节课的相关知识.如此,学生学会了相互倾听,也学会了倾听教师的讲解,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改观. 四、提升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对一件事物产生专注力,需要建立在对此事物拥有一定的兴趣的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对这件事物拥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主动专注于该事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一改以往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好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丰富知识面的广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通过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够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而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环节中.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最好的老师,当然,仅有兴趣,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利用興趣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慢节奏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兴趣点,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先融入课堂氛围,再专注于课堂学习.
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这里所谓不同的情境,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目的,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开始关注,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也得到了培养.就数学学科本身而言,入门阶段由于较为抽象,因此学生无法立即将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进而容易觉得学生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一旦了解数学的思维模式,便会发现,数学是一门需要付诸实践进行验证的学科,验证相关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容易产生成就感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的实践性充分应用起来,将教材上抽象的表述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天性得到尽情的发散,专注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将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实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教师开始接下来的讲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钟表,然后向学生提问:教材中的钟表和你们现在看到的钟表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教材中的钟表标注的指针要比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少一个?这几个指针为什么长短不一样,转的速度也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授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谜底揭晓的环节,自然会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内容的学习中,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是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拥有了专注力,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学习过程中,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进而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更好地将其解决.
五、结束语
小学生的年龄,导致其具有专注力较差的天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失去对某一事物长时间的耐心,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当注重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关注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加数学课堂的活跃程度,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其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使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杨新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1):50.
[2]林刺治.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J].学苑教育,2017(18):51.
[3]王孝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41-142.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注力;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最开始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视线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认真听讲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中讲授的内容较为枯燥,趣味性较低,学生很难做到全程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对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改变授课方式,注重对于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般来说,小学生很难保证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很难全程聆听教师的讲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面.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同其他课程内容相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将数学课堂的内容与自己理解范围内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因此,要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教材中原本枯燥的内容,通过趣味化的方式讲授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能够更加专注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赛,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比拼口算能力,提升课堂的游戏性,使得学生通过比赛专注于课堂,专心致力于口算的比赛中,通过比赛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多道不同的100以内的口算题作为比赛题目,通过让学生抢答的方式,开展比赛活动,以回答最多正确答案的小组作为口算比赛的第一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来感受数学的有趣之处,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在课堂中变得主动起来.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性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纳入教学改革任务中,通过频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的学习中,使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改變角色定位,将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练习、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多种互动形式,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担当解答学生疑惑之处的角色,而非主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角色.
小学低年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在最初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时,学生便无法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不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开始讨厌数学这门学科,长此以往,学生落下的数学知识内容越来越多,逐渐对数学学生彻底丧失自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一旦失去动力,将很难再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把握住机会,在小学低年级时,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在最开始就抗拒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采取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学习到数学知识,进而改变对数学的印象,爱上学习数学,进而在日后的数学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升自信心,完善数学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思考题:一把尺子是否有30分米?一块橡皮是否厚5毫米?一条公路的长是多少?课桌有多宽?课桌腿有多高?然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将问题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些事物结合起来,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所以,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拆解,将其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接受能力相结合,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例,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环节中,通过互相展开讨论,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会相结合,专注于课堂上的思考,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会倾听,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第一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在年幼阶段,是人生最开始的阶段,一切能力和习惯都处于培养中,尚未形成一种定式.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在课堂上通过引导,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进而提升课堂上的专注力,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个人的倾听能力,应当是建立在自愿和主动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倾听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应当避免对学生倾听能力训练的强制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倾听,来感知别人的表达,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位置”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这一情境中,更加专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课程的最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将“位置”相关的数学知识梳理一遍,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随后,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展开讨论,比如,让学生讨论教室内某些物体所在的位置.最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位置”这节课的相关知识.如此,学生学会了相互倾听,也学会了倾听教师的讲解,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改观. 四、提升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对一件事物产生专注力,需要建立在对此事物拥有一定的兴趣的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对这件事物拥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主动专注于该事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一改以往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好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丰富知识面的广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通过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够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而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环节中.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最好的老师,当然,仅有兴趣,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利用興趣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慢节奏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兴趣点,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先融入课堂氛围,再专注于课堂学习.
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这里所谓不同的情境,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目的,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开始关注,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也得到了培养.就数学学科本身而言,入门阶段由于较为抽象,因此学生无法立即将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进而容易觉得学生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一旦了解数学的思维模式,便会发现,数学是一门需要付诸实践进行验证的学科,验证相关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容易产生成就感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的实践性充分应用起来,将教材上抽象的表述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天性得到尽情的发散,专注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将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实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教师开始接下来的讲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钟表,然后向学生提问:教材中的钟表和你们现在看到的钟表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教材中的钟表标注的指针要比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少一个?这几个指针为什么长短不一样,转的速度也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授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谜底揭晓的环节,自然会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内容的学习中,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是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拥有了专注力,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学习过程中,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进而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更好地将其解决.
五、结束语
小学生的年龄,导致其具有专注力较差的天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失去对某一事物长时间的耐心,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当注重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关注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加数学课堂的活跃程度,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其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使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杨新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1):50.
[2]林刺治.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J].学苑教育,2017(18):51.
[3]王孝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