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源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获得高素质员工有两种主要渠道,一个是从外部招聘企业所需人才,一个就是挖掘内部职工潜力,通过对员工培训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表明,员工培训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因此,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员工培训是最经济的一种渠道。
一、做好员工培训的组织工作
组织员工培训,首先要经过培训需求分析、设置培训目标、拟写培训计划、实话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估等五个步骤。也就是培训工作之前,企业要做好需求和缺口分析,了解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生产力低下、缺乏工作技能、顾客满意率低等等),分析现在技能水平与希望达到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1.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
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培训,应该说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好事,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培训内容缺乏科学的依据,多凭主观判断,没有经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因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使的培训只成了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预见培训效果就成为必要。
(1)组织分析。主要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现在资源配置等确定本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必须掌握的技能。
(2)工作分析。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通过岗位分析,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
(3)个人分析。该分析是在具体的员工个人水平上进行的,主要是确定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员工绩效标准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主要是为了将来评价培训的结果和评估未来培训的需要,信息来源包括员工业绩考核的记录、员工技能测试成绩等。
(4)培训需求分析,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了培训需求,才能保证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2.设置培训目标
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遵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些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3.拟定培训计划
这其实就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化,即根据既定目标,具体确定培训的形式、学制、辅助培训器材与设施等。
4.实施培训活动
培训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精心的组织和实施,培训活动的实施需要组织者、培训者、受训者三方的密切配合。因些,在实施培训基础上之前要有相应的宣传;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保证培训项目顺利、有效地完成。
5.总结评估及反馈
与管理中的控制功能相似,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或某门课程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受训者究竟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一步骤不但是这次培训的收尾环节,还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与教训,发现新的培训需要,所以又是下一轮培训的重要依据,企业培训活动不断循环。
二、丰富的培训方式
有效的培训不仅要有适合员工需要的内容,而且要通过丰富、生动的培训方式来表达。因为所有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建立理念、传授知识、培训技能。这三个目的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实现,而学习如果没有科学有效方法来支持,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1.学习过程
个人在学习一项技能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员得到与技能相关的一般性知识,知识是较零碎的,“知道是什么”。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集中精力,并且对每一步有所计划。
第二阶段,即“知识汇集阶段”,零散的知识被综合起来,并且将任务的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最后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程序化”。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怎么样”,学习者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结果。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2.学习的特点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时有一些特点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成人已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其次,成人相信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另外,成人生活水平工作的环境更为复杂,所面临的难题更多,因此希望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可能立即解决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开展企业培训时,应该以学员为中心,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是教师传授他认为学员应掌握的知识,然后测验以考察学员的掌握程度。以学员为中心的方法则让受训者积极参与,受训者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课程,甚至自我评价所学内容,从而增强受训者自身的学习动机。使学员充分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的更快更好。同样,小组讨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员在讨论中,彼此交流,汲取经验,可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
总之,企業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领导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物质环境,把培训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开发职工创造力,从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做好员工培训的组织工作
组织员工培训,首先要经过培训需求分析、设置培训目标、拟写培训计划、实话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估等五个步骤。也就是培训工作之前,企业要做好需求和缺口分析,了解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生产力低下、缺乏工作技能、顾客满意率低等等),分析现在技能水平与希望达到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1.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
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培训,应该说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好事,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培训内容缺乏科学的依据,多凭主观判断,没有经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因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使的培训只成了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预见培训效果就成为必要。
(1)组织分析。主要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现在资源配置等确定本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必须掌握的技能。
(2)工作分析。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通过岗位分析,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
(3)个人分析。该分析是在具体的员工个人水平上进行的,主要是确定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员工绩效标准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主要是为了将来评价培训的结果和评估未来培训的需要,信息来源包括员工业绩考核的记录、员工技能测试成绩等。
(4)培训需求分析,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了培训需求,才能保证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2.设置培训目标
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遵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些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3.拟定培训计划
这其实就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化,即根据既定目标,具体确定培训的形式、学制、辅助培训器材与设施等。
4.实施培训活动
培训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精心的组织和实施,培训活动的实施需要组织者、培训者、受训者三方的密切配合。因些,在实施培训基础上之前要有相应的宣传;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保证培训项目顺利、有效地完成。
5.总结评估及反馈
与管理中的控制功能相似,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或某门课程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受训者究竟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一步骤不但是这次培训的收尾环节,还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与教训,发现新的培训需要,所以又是下一轮培训的重要依据,企业培训活动不断循环。
二、丰富的培训方式
有效的培训不仅要有适合员工需要的内容,而且要通过丰富、生动的培训方式来表达。因为所有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建立理念、传授知识、培训技能。这三个目的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实现,而学习如果没有科学有效方法来支持,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1.学习过程
个人在学习一项技能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员得到与技能相关的一般性知识,知识是较零碎的,“知道是什么”。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集中精力,并且对每一步有所计划。
第二阶段,即“知识汇集阶段”,零散的知识被综合起来,并且将任务的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最后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程序化”。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怎么样”,学习者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结果。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2.学习的特点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时有一些特点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成人已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其次,成人相信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另外,成人生活水平工作的环境更为复杂,所面临的难题更多,因此希望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可能立即解决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开展企业培训时,应该以学员为中心,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是教师传授他认为学员应掌握的知识,然后测验以考察学员的掌握程度。以学员为中心的方法则让受训者积极参与,受训者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课程,甚至自我评价所学内容,从而增强受训者自身的学习动机。使学员充分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的更快更好。同样,小组讨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员在讨论中,彼此交流,汲取经验,可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
总之,企業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领导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物质环境,把培训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开发职工创造力,从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