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展示新理念?摇“新教师”期待新发展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跨越海峡的对话 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首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
  【编者按】为促进海峡两岸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海峡两岸教育界人士的相互了解,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编辑部、福州市钱塘小学承办的首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于2013年10月在福州隆重举行。语数两场研讨会吸引了近3000位海峡两岸教育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以优质课展示、专家讲座、现场互动、学术交流、综合探讨等方式观摩聆听,切磋交流。此次交流研讨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听课教师也好评如潮,纷纷来稿畅谈他们对此次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2013年10月19日,首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在福州举行。
  一、展示新理念,在实践中致力课改理念的落实
  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培养学生“四能”,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重要意义并不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理能力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数学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重演绎,轻归纳、类比,学生很少经历探索结论,提出猜想的过程。基于此,活动确定了“培养推理能力,促进教学思考”的主题,其中关键词“推理”与“思考”,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林碧珍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时积的变化规律,展示了如何让学生感悟不完全归纳的思想和方法,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现学生推理能力。著名特级教师王永对此非常肯定,同时他认为《积的变化规律》是一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他指出,让学生看到算式的规律,并尝试去表达出来,这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在这方面上,语言描述和符号描述是两种重要的方法。
  台北教育大学钟静教授的讲座内容新颖,她为我们展示了台湾数学课程连结主题的理念与实践。关于“连结”为主题的观点,是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借由内部连结来掌握数学的方法,增进数学素养,并借由外部的连结来拓展数学应用,加强数学式的思考。为大陆小学数学研究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台湾新北市中正小学詹婉华老师的《长方形面积》一课,让我们看到与大陆教师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展示了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做中学”。王永老师在评议中指出:学生学数学一定要老师们领着他们去“做”,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是“做中学”的三环节。尽管两岸小学数学都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台湾教师的课堂“动手做”的经验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发,这样的两岸交流真需要多一些。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与郑桂元老师的《观察的范围》,同样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尤其在指引学生思考的过程上,为我们展示了独到的艺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强调:数学教学应当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优秀的数学教师,尤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概括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刘加霞教授《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讲座,从理论的高度,用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她认为,中国人和中国的数学教学,尤其缺少的是合情推理。她强调,培养创新能力要学会“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经验、直观与直觉。
  二、寻找新交集,在碰撞中追求两岸经验的融合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本届活动的举办,为老师们了解台湾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交流研讨,切磋教育心得、借鉴成功经验,促进了两岸教师的共同成长,这是本次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台北市士林区的孙德兰老师的自编教材《加一加》,给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学生上“10以内的加法”,她通过游戏,让不同颜色的方块与数字一一对应,让学生玩加法。课后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关于本课最终延长了授课时间的问题,有教师提出,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孩子,什么颜色代表哪个数字,这样开展教学是否更有效?观点的碰撞,折射了两岸教育理念的差异,换一句话说就是不同教师心中“好课”标准的不同。直接告诉颜色与数字的对应,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完整和效率,而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体现了台湾课堂更侧重学生个体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台湾教师的课堂,还让我们看到了台湾教师在学习习惯培养上有别于大陆教师的精彩。孙德兰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听、问、说、想。然后,她逐一告诉学生,你有责任听老师说,听同学说;有问题的时候,你有责任问老师,问同学;你明白的时候,你有责任举手,有责任把话说清楚;别人在说的时候,你有责任想一想。詹婉华老师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课堂的五点要求:发言要举手、操作要认真、讨论要轻声、聆听要专心、学习要快乐,并在学生互动中解释要求。这让我们看到了台湾教育在学生习惯培养上的独特文化。彰显了台湾课堂的育人特点。
  三、推出新教师,在课堂中追寻闽派教师的踪影
  本次活动,推出了福建新生代名师代表——厦门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戴曙光老师和福州乌山小学的林碧珍老师,他们的两节课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了“闽派教师”的风采。
  戴曙光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组合图形面积推理的方法概括为“先分再合”“先合再分”两大策略,正当学生以为探索尘埃落定的时候,他突然抛出一个问题:“是否还有一分为一的方法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个崭新的探索平台上。林碧珍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同样如此,在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上颇见功力。“质朴之中凸显深刻,内敛之中孕育激情”,这让我们看到福建名师群体越来越清晰的身影。
  本次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基础教育的了解,加强了两岸教育改革经验的融合,为两岸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陈峰主任在本次活动开幕式上说:“《新教师》把教师培养与出版社的社会贡献联系在一起,正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活动在助力教师发展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第五中学小学部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2011年,我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程培养人选,短短十几天的学习研训,是我教育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之后的一次次培训中,在与专家学者一次又一次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之后,我感觉自己今后应从四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即,思考是成长的动力,学习是成长的基石,研究是成长的风帆,思想是成长的果实。而自己的教学主张——“快乐品德”也随之清晰,今后的教育生涯,我将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期刊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诊断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新知识掌握得如何,教师必须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视。首先,通过巡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其次,通过巡视还可以了解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教师针对巡视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择情选法,对症下药
期刊
一、是面面俱到还是重点突出  由于整数加减法是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两个案例在课的开始部分都考虑到复习整数加法。  教者1:  师:这两个数认识吗?  生:483,49。  师:能笔算出这两个数的和吗?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现在请你们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并想一想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  师:随便两个数位就能对齐吗?  生:相同数位。先算3+9。  师:也就是先从哪里算起?  生:从最
期刊
【编者按】要用课文教语文,这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但如何操作,则比较模糊。而解决这一问题,与落实课标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系密切,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本专辑中,全国著名小语教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的看法,观点独特、新颖,有发聋振聩之感,其他4篇从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强化课程意识,落实“语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也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语文课不
期刊
一、教材整体结构的调整情况  新教材与实验教材一样,共设9个单元,在具体内容上作了如下调整:从一年级下册移来“认识时间”的内容作为现在的第七单元;删去原“统计”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只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删去原有的两个实践活动,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
期刊
一、新教材编排的变化  1. 从教学内容安排上看。  整数加减法的核心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为了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新教材首先安排的教学内容(例1)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笔算(35+2),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首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笔算(36+30)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突出计算的核心问题,符合问题解决的
期刊
在青岛举行的2013年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聚焦如何把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问题,经过观摩教学、分组研讨,初步达成共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同志代表论坛传达“共识”并就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谈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本文摭论坛之要,以飨读者。  一、把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在分组研讨中,大家对学段目标初步达成以下共识:各学段目标是“阶
期刊
本文以人教二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把握应用问题教学的“回归度”问题。  一、适量练习不可少  技能的形成要以一定量的练习做保障。传统应用题教学存在主要的弊端是“题型+题海”,过分强调大量的题型训练。而课程改革后,为了避免出现题海战术,大大减少练习量,有点因噎废食。而新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在优化练习设计的同时也保证了练习题的数量。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旧教材安排在
期刊
人们接受外来信息与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其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郾5%,触觉占1?郾5%,味觉占1%。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信息的获取绝大部分依靠视觉完成。通过听觉来获取有效数学信息,不但能起到补充作用,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  一、听觉获取信息对数学学习的帮助  1. 在有声的世界里学会安静。音频信息与图文信息最大的不同在于瞬时性。
期刊
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对语文课程的本质、本体和本色的思考与探索也进入一个新平台。其标志之一,便是当下在小语界大弘其道的语用教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味”普遍开始散发且清香诱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普遍转向对语用的考量和评估上来。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时有所现:有的课,内容理解尚不充分,学生便嚼着“夹生饭”大练语用;有的课,通篇是写作知识和技法的分析;有的课,不顾文本的整体语境和氛围,硬插进所谓的语用设计,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