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诱思把握好 课堂教学出实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27-02
  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极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善“教”者必善“问”,恰当的、适时的、巧妙的“设问”,往往能令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美妙效果。自然地,我们课堂教学效率也便大大提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滥用课堂提问不仅难收实效,反而会带来种种弊端。以下笔者就课堂提问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善“问”,注重提问艺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有疑,才能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正是为学生“释疑”、“解惑”,调动学生劲头的“点火器”。试想,课堂如果没有提问,那将会是何等场景,岂不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故,不仅要问,而且要善问,有技巧讲艺术的提问,无疑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提问,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特别要注意避免引起学生反感。教师可一句“请你来”并伴随相请的手势,动作既给课堂带来了张力,也给学生以灵动、活泼的感觉,也可轮流答、重复答,小组代表答,或自由抢答等等,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脑子都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
  还有一些提问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慎重,甚至要禁止:一是“开火车”式提问,就是教师相继提出问题,学生按照座位顺序或教师事先说定的顺序依次回答问题。这种提问形式会使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水平难以达到完美的匹配。二是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这种形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很热闹,但运用得多了,会使课堂的热闹掩盖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对症下药”。三是为打破课堂的沉寂气氛而提问。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常用该方式,用多了,会让学生感到“课是做给听课者看的”。而课堂提问是为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绝不是用来表演的。四是“惩罚式提问”,就是当学生听课不专心时,立刻提问该生,易被学生理解为教师故意在与自己“过不去”,造成学生的反感,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还极有可能会引发冲突。
  二、善“度”,把握提问难度
  我们哲学上讲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好“度”,万不可“矫枉过正”。问题提得好,往往“未成曲调先有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课堂提问也是如此,问题过大或过小、过难或过易,都不好。问题过大,太过宽泛,往往失去针对性;问题过小,过具体,囿于细枝末节,浪费教学时间;难度过小,学生不用动脑轻易就能解决,易使学生感到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过大,几经努力也无法完成,学生会感觉“高不可攀”,因而失去了“攻坚”的欲望与动机。
  课堂提问时,对尖子生不妨适当“提高”难度,普通生要逐步“升级”难度,对后进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具体做法是,先叫中等生,同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再请优生做补答,特优生留待提问“卡壳”时“解围”,差生做重复或简单的回答,尽量保证其正确率,以资鼓励。这样,只要注意了课堂提问的辐射面,使优、中、差的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体验,找到了自身价值,以点带面,就能充分调动起各类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三、善“评”,注重激励互动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孩子,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适时的鼓励,会带给學生莫大的动力,学生受表扬后会产生一种精神振奋的心理作用,会愈发促使其内心积极向上的因子,发挥其潜能。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通过师生提问的互动,恰到好处的点评来鼓舞学生、引导学生。
  我们常发现有些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后,不言正误、不置可否,紧接着再提问下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就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这样,认真听讲的学生能依据教师的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一些不太细心的学生则会“漏掉”问题,再者,也不利于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教师都必须有所回应,并加以准确点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要指出其对在哪里,而不能简单地以表扬代替分析。有理有据的肯定,比空洞的“你真棒”“你太对了”诸如此类的表扬更有说服力。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的点评,更需要教师好好揣摩,费心思忖,拿捏好语言分寸,既要注意不能做“好好人”,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忽略”,还要注意保护好回答错误学生“小小”和自尊心,一定要点明学生的错误所在,让学生心服口服,我想,此份苦心学生是能感受得到的,师德的魅力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奥妙”繁多,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要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历史观培养就是让中学学生自觉养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正确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历史事物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科学历史观培养既是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中,积极推动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历史观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 科学历史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知名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历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而随着社会发展,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值得高职院校管理者深思。本文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出发,阐述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摘要】点名册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常见,许多老师仅仅在开学之初用来点名,之后用来计分之用。实际上点名册除了点名和计分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老师迅速熟悉学生、强化管理、掌握学情;促进课堂提问的均衡化、公平化;提高作业批改和讲解的有效性;促进分层教学以及提高教学的适切性。  【关键词】点名册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正在探索中进行,其最终目的是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培养能与现实社会接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核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本人的拙见,以期一孔之见能给各位专家、学者和管理者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考核模式 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云南省高
期刊
【摘要】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国际知名度以及办学水平,就必须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较大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并注重对这些人才的后续培养及管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在人才引进及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天津部分高校为例,分析了高校人才引进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人才引进的策略。  【关键词】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 人才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
期刊
【摘要】色彩构成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共称为“三大构成”。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手段陈旧等问题。本文旨在对色彩构成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深化色彩构成的实践性;将色彩构成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在包装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在训练方式上提出结合平面设计软件,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名族文化的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握时机,积极主动的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把我们的工作带入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职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09-01  互联网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环境。但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先说说互联网有
期刊
【摘要】对我院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呼吸内科带教中应用CTTM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总结,利用图片展示、现场讨论、网络传播等多种手段教学,实习病人少时构建虚拟病人病人多时利用实际病例,开展多轮临床讨论,结果发现CTTM教学法有利于提实习学生的兴趣、也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呼吸内科 教学 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现阶段,新兴的本科院校定位同质化严重、缺乏合理的规划发展,盲目服从情况严重,这是目前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缓慢的主要体现。为了转变当前“低位高攀”、“同位趋同”的现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可以从教育生态发展角度出发,将“发展应用型大学”作为新兴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之一。因此,本文作者从生态视野下分析我国本科院校应如何建设成应用型特色大学,从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以及发展战略来研究具体转
期刊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课程中的必修课和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鉴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兴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 应用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