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现状下,城市的建设无法避免地与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以及社会日益两极分化的趋势相联系起来。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持续问题迫在眉睫,利用融入可持续建设思想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可持续城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在人类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城市也随之产生和发展。在经历了长期的缓慢增长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规模的城市化迅速发展起来。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500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1%,在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30亿,联合国预计在最近的30年内,全球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3倍,到2030年达到49亿,占全球人口的60%。
城市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空间形态还是功能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工业的聚集,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病的蔓延,导致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市中心区的衰败,城市特色消失,社会治安混乱。为逃避城市的各种恶疾,人们开始“伟大”的逃亡,从而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然面这种无序的城市扩张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生态危机,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低效,对汽车交通的严重依赖,造成资源的短缺,城市特色的丧失。其原因在于我们从根本上忘却了建设城市的居住和生活的目的,相反,我们却把实现这种生活的工具,即生产和交通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目的,使机器和汽车成为城市的主人,面不是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居民。
一、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最终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可以带动经济的良性发展。首先,良好的城市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和投资,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帮助经济发展获得持久动力。其次,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刺激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使产能增加,继面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相反,一个城市如果环境恶劣,人们就会纷纷离开,投资也会减少,产能下降,经济发展必然受阻。因此,重视环境问题也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2.良好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节剂,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绿色的植物都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紧张压力,使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增加其幸福感和满意度。
3.良好的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以前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只顾眼前利益面忽视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也已经在现今的生活中不断凸显出来。现在提倡的退耕还林等政策就是要求我们为后代留下一些自然资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后代的幸福就靠我们今天的努力。如果在建设规划时不考虑对未来的影响,人类自身也很难进步。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由此看来,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是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实际上就是协调三方面的利益发展经济,公平的分配发展成果,同时确保这一过程不损害城市生态系统,最终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现大多数人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二、实践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努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1.减少污染源。城市中的工厂是严重的污染源,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工厂附近的居民也常受到噪声的困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面忽略了环境污染问题。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此外,工厂也不易过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工厂要远离城市和居住区,通过对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提高绿化率。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建设,整治绿色开放空间。城市中心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地方。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绿色空间,可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密度。在没有条件规划建设大面积绿地的地方。可以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方式,不仅能改变单调的城市建筑立面,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环境质量。实行绿化建设与其他工程同时规划,同时施工,有条件的还可开辟林荫大道和建设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的清洁“肺”,不仅能美化环境,更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3.加强执法力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建。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坚持重点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切实解决当前环境污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城市建设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有法可依,真正将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到实处,也避免某些工程投机取巧只顾自身利益面牺牲环境的做法。
4.预留规划空间。在建设规划时,应为以后的使用预留足可变动的空间,同时要前瞻性的考虑这些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以可持续的思想进行规划,就要有战略性的眼光,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脉络,使现在的规划适应多年后的变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重复的修正而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在规划时考虑以后城市开发的方向和区域,相应的进行配套实施的规划,就能为以后多年的发展打好基础,不至于到时再来大费周章的修改已建成的设施,从而减少建设过程中对于人力物力的浪费,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种体现。
5.结合城市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应结合城市特色来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平衡为目标,同时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使二者达到一种有机的结合。每个城市的自然地质情况都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精神文化也各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规划,因地制宜的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规划时不能强制将河流改道或缩减湿地面积。同时,应根据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特点来进行规划,如果单纯的照搬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就无法发挥本市的特色和资源优势,这样,不仅不会对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反面会落入千城一面的局面。
其次,做好建设与保护工作。政府各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发展计划局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土地、水利、地矿、海洋、林业、农业、旅游等各环境保护部门则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生态监测、生态评价、生态监理等工作
最后,重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强调公众参与有助于使规划师有意识地接受和协调各方利益,尤其是保护一般民众的利益;同时,公众参与也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導力量仍然是政府和开发商,公众参与是薄弱环节,从长远看公众参与必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应逐步扩大参与的范围,丰富公众参与的手段和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最终实现公众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参与。
结语:
总结以往城市的发展理论,可以看出,城市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生活在城市中人类自身的发展。城市是发展的载体,人则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城市的建设规划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最佳效益的协调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德慈主编. 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非斐著. 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戴慎志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汇刊,2000(3)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在人类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城市也随之产生和发展。在经历了长期的缓慢增长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规模的城市化迅速发展起来。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500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1%,在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30亿,联合国预计在最近的30年内,全球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3倍,到2030年达到49亿,占全球人口的60%。
城市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空间形态还是功能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工业的聚集,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病的蔓延,导致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市中心区的衰败,城市特色消失,社会治安混乱。为逃避城市的各种恶疾,人们开始“伟大”的逃亡,从而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然面这种无序的城市扩张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生态危机,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低效,对汽车交通的严重依赖,造成资源的短缺,城市特色的丧失。其原因在于我们从根本上忘却了建设城市的居住和生活的目的,相反,我们却把实现这种生活的工具,即生产和交通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目的,使机器和汽车成为城市的主人,面不是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居民。
一、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最终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可以带动经济的良性发展。首先,良好的城市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和投资,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帮助经济发展获得持久动力。其次,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刺激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使产能增加,继面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相反,一个城市如果环境恶劣,人们就会纷纷离开,投资也会减少,产能下降,经济发展必然受阻。因此,重视环境问题也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2.良好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节剂,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绿色的植物都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紧张压力,使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增加其幸福感和满意度。
3.良好的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以前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只顾眼前利益面忽视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也已经在现今的生活中不断凸显出来。现在提倡的退耕还林等政策就是要求我们为后代留下一些自然资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后代的幸福就靠我们今天的努力。如果在建设规划时不考虑对未来的影响,人类自身也很难进步。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由此看来,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是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实际上就是协调三方面的利益发展经济,公平的分配发展成果,同时确保这一过程不损害城市生态系统,最终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现大多数人的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二、实践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努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1.减少污染源。城市中的工厂是严重的污染源,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工厂附近的居民也常受到噪声的困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面忽略了环境污染问题。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此外,工厂也不易过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工厂要远离城市和居住区,通过对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提高绿化率。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建设,整治绿色开放空间。城市中心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地方。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绿色空间,可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密度。在没有条件规划建设大面积绿地的地方。可以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方式,不仅能改变单调的城市建筑立面,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环境质量。实行绿化建设与其他工程同时规划,同时施工,有条件的还可开辟林荫大道和建设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的清洁“肺”,不仅能美化环境,更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3.加强执法力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建。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坚持重点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切实解决当前环境污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城市建设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有法可依,真正将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到实处,也避免某些工程投机取巧只顾自身利益面牺牲环境的做法。
4.预留规划空间。在建设规划时,应为以后的使用预留足可变动的空间,同时要前瞻性的考虑这些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以可持续的思想进行规划,就要有战略性的眼光,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脉络,使现在的规划适应多年后的变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重复的修正而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在规划时考虑以后城市开发的方向和区域,相应的进行配套实施的规划,就能为以后多年的发展打好基础,不至于到时再来大费周章的修改已建成的设施,从而减少建设过程中对于人力物力的浪费,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种体现。
5.结合城市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应结合城市特色来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平衡为目标,同时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使二者达到一种有机的结合。每个城市的自然地质情况都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精神文化也各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规划,因地制宜的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规划时不能强制将河流改道或缩减湿地面积。同时,应根据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特点来进行规划,如果单纯的照搬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就无法发挥本市的特色和资源优势,这样,不仅不会对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反面会落入千城一面的局面。
其次,做好建设与保护工作。政府各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发展计划局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土地、水利、地矿、海洋、林业、农业、旅游等各环境保护部门则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生态监测、生态评价、生态监理等工作
最后,重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强调公众参与有助于使规划师有意识地接受和协调各方利益,尤其是保护一般民众的利益;同时,公众参与也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導力量仍然是政府和开发商,公众参与是薄弱环节,从长远看公众参与必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应逐步扩大参与的范围,丰富公众参与的手段和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最终实现公众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参与。
结语:
总结以往城市的发展理论,可以看出,城市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生活在城市中人类自身的发展。城市是发展的载体,人则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城市的建设规划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最佳效益的协调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德慈主编. 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非斐著. 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戴慎志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汇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