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各种先天或是后天的因素,社会上部分儿童智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品,这些儿童被人们称为智力障碍儿童,通俗的讲也就是智障儿童。经研究证明,对智障儿童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对智障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障儿童;学习;生活;培养
智障儿童的智商往往在七十或七十以下,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自我照顾、社交、工作等方面发展有明显困难。及早地重视智障儿童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尽可能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为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提出想法与对策,应当引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正常儿童尚且是如此,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大也更为明显。要想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首先需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习惯养成第一步,需要教师为智障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在良好的心里环境下,智障儿童的潜能往往可以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老师可以调动智障儿童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教授智障儿童一些易于接受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一些未知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学习的动机。
2循序渐进锻炼智障儿童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与他人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智障儿童更是在其性格、特点、缺陷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老师应当对症下药,结合对智障儿童的观察和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而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比如,有的智障儿童不擅长照顾自己,没有清洁自己的意识与习惯,那么老师可以在下课之后领着他去洗手间,自己洗手之后再为智障儿童也洗手,让他意识到这个动作是应该的,这样的方式可以最直观地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只有这么一次,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不一定会记住这件事情,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进步,更别说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时就需要利用反复性原则,老师反复地待学生去洗手,久而久之,智障儿童也会有下意识的去洗手的现象了。
3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
在老师循序渐进的锻炼下,得以有效地纠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不仅需要系统的锻炼方法,更需要老师的耐心。为了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需要对智障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矫正,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按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方式做到专业、严谨,对智障儿童多采用正面教育,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一旦发现智障儿童有所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一丁点,也要多多表扬、鼓励。很明显,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愉悦时,他的效果将会是最好的,比如,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表现得非常自卑,老师可以与这名智障儿童主动交流,一开始可以尝试较为简单的问话,并且对他表示认可以及鼓励。长此以往,在老师不断地指引启发下,成功感的不断强化下,这名学生也会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4老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智障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想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仅仅靠老师在学校的引导与教育是绝对无法实现的。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在家里的时间要比在学校的时间多出很多来,为了老师在学校中教授孩子的东西能够得以保存下来不被丢之脑后,家长非常有必要配合教师做到统一标准。如果家长不按照老师的标准来要求智障儿童,这对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更会是孩子思想产生混乱,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将会全部白费。只有家长与老师双管齐下,为同一个目标也就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够有效果。
5总结
要想完成一件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对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这件事上,更是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比起正常孩子来感知觉迟钝而缓慢,这不是任何一种疾病,却是孩子们永久的缺陷,为了让他们有基本的独立工作及照顾自己的能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下去,家长还有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只能竭尽全力去培养他们,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的生命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芳茹.对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5,(8):141-142.
[2]李明.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12):97.
[3]滕麗欣.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养成教育[J].吉林教育,2018,000(003):55-55.
◆关键词:智障儿童;学习;生活;培养
智障儿童的智商往往在七十或七十以下,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自我照顾、社交、工作等方面发展有明显困难。及早地重视智障儿童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尽可能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为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提出想法与对策,应当引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正常儿童尚且是如此,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大也更为明显。要想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首先需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习惯养成第一步,需要教师为智障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在良好的心里环境下,智障儿童的潜能往往可以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老师可以调动智障儿童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教授智障儿童一些易于接受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一些未知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学习的动机。
2循序渐进锻炼智障儿童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与他人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智障儿童更是在其性格、特点、缺陷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老师应当对症下药,结合对智障儿童的观察和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而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比如,有的智障儿童不擅长照顾自己,没有清洁自己的意识与习惯,那么老师可以在下课之后领着他去洗手间,自己洗手之后再为智障儿童也洗手,让他意识到这个动作是应该的,这样的方式可以最直观地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只有这么一次,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不一定会记住这件事情,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进步,更别说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时就需要利用反复性原则,老师反复地待学生去洗手,久而久之,智障儿童也会有下意识的去洗手的现象了。
3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
在老师循序渐进的锻炼下,得以有效地纠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不仅需要系统的锻炼方法,更需要老师的耐心。为了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需要对智障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矫正,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按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方式做到专业、严谨,对智障儿童多采用正面教育,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一旦发现智障儿童有所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一丁点,也要多多表扬、鼓励。很明显,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愉悦时,他的效果将会是最好的,比如,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表现得非常自卑,老师可以与这名智障儿童主动交流,一开始可以尝试较为简单的问话,并且对他表示认可以及鼓励。长此以往,在老师不断地指引启发下,成功感的不断强化下,这名学生也会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4老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智障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想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仅仅靠老师在学校的引导与教育是绝对无法实现的。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在家里的时间要比在学校的时间多出很多来,为了老师在学校中教授孩子的东西能够得以保存下来不被丢之脑后,家长非常有必要配合教师做到统一标准。如果家长不按照老师的标准来要求智障儿童,这对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更会是孩子思想产生混乱,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将会全部白费。只有家长与老师双管齐下,为同一个目标也就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够有效果。
5总结
要想完成一件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对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这件事上,更是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比起正常孩子来感知觉迟钝而缓慢,这不是任何一种疾病,却是孩子们永久的缺陷,为了让他们有基本的独立工作及照顾自己的能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下去,家长还有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只能竭尽全力去培养他们,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的生命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芳茹.对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5,(8):141-142.
[2]李明.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12):97.
[3]滕麗欣.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养成教育[J].吉林教育,2018,000(003):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