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农村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当前中学暴力事件不断升级,数量大为增加。对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手段以及措施进行应对,及时处理以及应对好校园的暴力事件。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园暴力事件 成因 干预策略
最近几年,农村校园经常出现校园暴力事件,这些暴力事件不但对学生的安全产生严重危害,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学校本来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地,这地方是神圣的,但是,校园暴力却破坏了这里的平静以及神圣,加强对暴力事件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关于农村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分析。
一、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
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庭暴力。在农村,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采取的方式比较粗暴,往往是棍棒相加或者拳打脚踢。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暴力环境中生长的孩子,习惯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在遇到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也会采取暴力的方式。第二,家教缺失。在很多地方,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困扰,很多农村父母选择出外打工,孩子便留给了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来照管,孩子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
2.學校因素的影响
第一,学校缺少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情感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师只是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各项品质的培养。目前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当事学生大都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嫉妒心强,还有的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状态。但是,很少会有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配备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第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仅仅是用思想品德课本里的那点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导致很多学生不懂法,因而他们也就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第三,学校无法对学生实施惩戒。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基本没有惩戒权的,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只能容忍和姑息。
3.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中学里的学生生活在城市化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思想意识变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另外,虽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是社会上那些肆意妄为和践踏法律的事件不断发生,给学生带来了很不好的示范作用。此外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非主流等思想的影响。
二、针对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事件的干预策略
1.家庭干预
良好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应当成为孩子尊敬和学习的对象。父母应杜绝在家庭中使用暴力,在学校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时应积极参与并配合学校工作。
2.学校干预
学校干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举行家长培训会。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都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对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因此,学校应定期安排培训会,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改善家长的教育意识。二是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予以实施,建立良好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加强教师师德以及法制观念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的打骂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以及人格侮辱等都是一种校园暴力行为,所以应该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尽量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
3.社会干预
第一,设立校园暴力行为专门研究机构。通过对学生暴力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校园暴力干预策略。第二,社会应当改变应试教育的考核办法。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第三,社会风气的整治,不要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暴力美学等负面思想影响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仅包括学校的因素,而且社会以及家庭也有一定责任,对此应当通过家庭、校园以及社会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共同出力抵制农村的中学暴力,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情、姜小庆、李春玫、戴新平、杨维、袁兆康.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7(10):1524-1526 1529.
[2] 邹开亮、刘佳明.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法制归因与对策[J]. 三明学院学报,2017,34(05):45-48.
[3] 张璐璟. 日本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对中国的启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49 153.
[4] 秦颖. 媒体校园暴力事件报道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276 282.
[5] 张江红.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 山西农经,2017(17):130 133.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园暴力事件 成因 干预策略
最近几年,农村校园经常出现校园暴力事件,这些暴力事件不但对学生的安全产生严重危害,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学校本来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地,这地方是神圣的,但是,校园暴力却破坏了这里的平静以及神圣,加强对暴力事件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关于农村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分析。
一、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
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庭暴力。在农村,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采取的方式比较粗暴,往往是棍棒相加或者拳打脚踢。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暴力环境中生长的孩子,习惯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在遇到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也会采取暴力的方式。第二,家教缺失。在很多地方,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困扰,很多农村父母选择出外打工,孩子便留给了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来照管,孩子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
2.學校因素的影响
第一,学校缺少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情感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师只是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各项品质的培养。目前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当事学生大都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嫉妒心强,还有的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状态。但是,很少会有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配备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第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仅仅是用思想品德课本里的那点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导致很多学生不懂法,因而他们也就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第三,学校无法对学生实施惩戒。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基本没有惩戒权的,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只能容忍和姑息。
3.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中学里的学生生活在城市化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思想意识变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另外,虽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是社会上那些肆意妄为和践踏法律的事件不断发生,给学生带来了很不好的示范作用。此外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非主流等思想的影响。
二、针对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事件的干预策略
1.家庭干预
良好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应当成为孩子尊敬和学习的对象。父母应杜绝在家庭中使用暴力,在学校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时应积极参与并配合学校工作。
2.学校干预
学校干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举行家长培训会。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都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对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因此,学校应定期安排培训会,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改善家长的教育意识。二是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予以实施,建立良好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加强教师师德以及法制观念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的打骂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以及人格侮辱等都是一种校园暴力行为,所以应该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尽量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
3.社会干预
第一,设立校园暴力行为专门研究机构。通过对学生暴力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校园暴力干预策略。第二,社会应当改变应试教育的考核办法。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第三,社会风气的整治,不要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暴力美学等负面思想影响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仅包括学校的因素,而且社会以及家庭也有一定责任,对此应当通过家庭、校园以及社会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共同出力抵制农村的中学暴力,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情、姜小庆、李春玫、戴新平、杨维、袁兆康.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7(10):1524-1526 1529.
[2] 邹开亮、刘佳明.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法制归因与对策[J]. 三明学院学报,2017,34(05):45-48.
[3] 张璐璟. 日本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对中国的启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49 153.
[4] 秦颖. 媒体校园暴力事件报道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276 282.
[5] 张江红.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 山西农经,2017(17):130 133.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