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冠状动脉疾病
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各种不良反应随之增多,但个别少见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不良反应易被医生忽视和误诊。2001年5月至2007年9月,本院共收治类似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双硫醒样反应1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男性,年龄28~66岁,平均37.6岁。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3例予头孢氨苄口服, 2例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6例因肺部感染,2例予头孢哌酮钠,2例头孢曲松钠,2例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2例因牙周炎予甲硝唑口服。13例平素均嗜酒,8例于用药期间饮酒,5例于用药1~3 d后饮酒;7例饮啤酒,4例饮白酒,2例饮红酒,但饮酒量明显少于平素饮酒量。
1.2 临床表现 13例均于饮酒后5~36 min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其中8例诉有濒死感,6例伴有一过性意识不清。查体:体温36.7℃~37.5℃,脉搏87~138次/min,呼吸21~29次/min,血压59~119/42~81 mm Hg(其中8例<90/60 mm Hg)。13比例均为急性病容,其中8例面色苍白,5例面色潮红。烦躁3例;双肺听诊13例均未闻及干湿啰音,7例呼吸音粗糙,11例心率101~138次/min,2例心率正常。
1.3 医技检查 13例均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全项检查。血白细胞升高5例,最高为15.1×109/L;血钾低于正常3例,分别为2.87 mmol/L、3.00 mmol/L、3.42 mmol/L;肝功能及心肌酶均正常。11例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除aVR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段压低0.2~0.4 mV。2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其中1例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2~0.3 mV,T波倒置,1例V1 5导联ST段压低0.2~0.3 mV。9例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7例正常,1例左心房增大,左房内径(LA)37 mm(有高血压病史),1例左室假腱索。5例平板运动试验均阴性。
1.4 诊治情况 13例均诊断为双硫醒样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给予吸氧、卧床。87例血压<90/60 mm Hg者,给予多巴胺3~51 μg/min静脉滴注,6~20 min后血压回升,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停用多巴胺。血压>120/80 mm Hg且ST段明显压低者,给予硝酸甘油5 μg/min静脉滴注。13例均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三磷酸腺苷40 mg、10%氯化钾10 ml、维生素C 500 mg、维生素B6200 mg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加速乙醇代谢;血钾低者加大补钾量;呕吐严重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保护胃黏膜。13例均于治疗后1.5~2 h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遂停药观察,未见其他异常。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硫醒样反应。9例随访均未再发作胸闷、憋气,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4例失访。
2 讨论
双硫醒是一种戒酒药物,可阻止乙醇在体内代谢,使人产生严重不适感,对酒产生厌恶而达到戒酒目的。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代谢受阻,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双硫醒反应由此得名。应用头孢菌素时,饮酒可产生此种反应,是因为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蓄积而呈醉酒状,表现为面红、血压下降、胸闷、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等[1]。同时甲硝唑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也提到,甲硝唑干扰乙醛代谢,服药期间饮酒易导致急性乙醛中毒[2]。本组均有上述症状,且心电图均出现ST T改变,其中11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分析其原因为乙醇使体循环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工作量和氧需要量增加,导致心动过速和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近年来,应用头孢菌素期间饮酒致双硫醒样反应已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但甲硝唑致双硫醒样反应,并不多见,尤其是心脏方面的反应,本组最初均未能排除冠状动脉病变,但经随访观察,证实胸闷、憋气及心电图改变均为双硫醒样反应。笔者检索以往相关文献,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期间饮酒发生双硫醒样反应的报道很多,尤其近2年有增多趋势。在此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或甲硝唑时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 d内禁酒,也不要应用含乙醇的药品或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避免发生双硫醒样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兰婷.最新临床用药须知.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105 883.
[2] 李俊,抗寄生虫药//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8 467.
[3] 陶清,龚兰生.乙醇与心脏//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1.
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各种不良反应随之增多,但个别少见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不良反应易被医生忽视和误诊。2001年5月至2007年9月,本院共收治类似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双硫醒样反应1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男性,年龄28~66岁,平均37.6岁。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3例予头孢氨苄口服, 2例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6例因肺部感染,2例予头孢哌酮钠,2例头孢曲松钠,2例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2例因牙周炎予甲硝唑口服。13例平素均嗜酒,8例于用药期间饮酒,5例于用药1~3 d后饮酒;7例饮啤酒,4例饮白酒,2例饮红酒,但饮酒量明显少于平素饮酒量。
1.2 临床表现 13例均于饮酒后5~36 min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其中8例诉有濒死感,6例伴有一过性意识不清。查体:体温36.7℃~37.5℃,脉搏87~138次/min,呼吸21~29次/min,血压59~119/42~81 mm Hg(其中8例<90/60 mm Hg)。13比例均为急性病容,其中8例面色苍白,5例面色潮红。烦躁3例;双肺听诊13例均未闻及干湿啰音,7例呼吸音粗糙,11例心率101~138次/min,2例心率正常。
1.3 医技检查 13例均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全项检查。血白细胞升高5例,最高为15.1×109/L;血钾低于正常3例,分别为2.87 mmol/L、3.00 mmol/L、3.42 mmol/L;肝功能及心肌酶均正常。11例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除aVR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段压低0.2~0.4 mV。2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其中1例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2~0.3 mV,T波倒置,1例V1 5导联ST段压低0.2~0.3 mV。9例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7例正常,1例左心房增大,左房内径(LA)37 mm(有高血压病史),1例左室假腱索。5例平板运动试验均阴性。
1.4 诊治情况 13例均诊断为双硫醒样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给予吸氧、卧床。87例血压<90/60 mm Hg者,给予多巴胺3~51 μg/min静脉滴注,6~20 min后血压回升,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停用多巴胺。血压>120/80 mm Hg且ST段明显压低者,给予硝酸甘油5 μg/min静脉滴注。13例均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三磷酸腺苷40 mg、10%氯化钾10 ml、维生素C 500 mg、维生素B6200 mg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加速乙醇代谢;血钾低者加大补钾量;呕吐严重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保护胃黏膜。13例均于治疗后1.5~2 h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遂停药观察,未见其他异常。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硫醒样反应。9例随访均未再发作胸闷、憋气,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4例失访。
2 讨论
双硫醒是一种戒酒药物,可阻止乙醇在体内代谢,使人产生严重不适感,对酒产生厌恶而达到戒酒目的。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代谢受阻,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双硫醒反应由此得名。应用头孢菌素时,饮酒可产生此种反应,是因为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蓄积而呈醉酒状,表现为面红、血压下降、胸闷、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等[1]。同时甲硝唑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也提到,甲硝唑干扰乙醛代谢,服药期间饮酒易导致急性乙醛中毒[2]。本组均有上述症状,且心电图均出现ST T改变,其中11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分析其原因为乙醇使体循环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工作量和氧需要量增加,导致心动过速和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近年来,应用头孢菌素期间饮酒致双硫醒样反应已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但甲硝唑致双硫醒样反应,并不多见,尤其是心脏方面的反应,本组最初均未能排除冠状动脉病变,但经随访观察,证实胸闷、憋气及心电图改变均为双硫醒样反应。笔者检索以往相关文献,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期间饮酒发生双硫醒样反应的报道很多,尤其近2年有增多趋势。在此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或甲硝唑时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 d内禁酒,也不要应用含乙醇的药品或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避免发生双硫醒样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兰婷.最新临床用药须知.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105 883.
[2] 李俊,抗寄生虫药//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8 467.
[3] 陶清,龚兰生.乙醇与心脏//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