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到祖国大地上”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14日,北京喜迎新年以来的第二场雪。凌晨,我趁着大雪未落赶到北京南苑机场,待飞抵南阳、住下,已是临近中午。吴刚书记风尘仆仆推门而入。本来,计划前往邓州采访吴书记,后来了解到吴书记要在南阳开会,就提出利用会议间隙对他采访。吴书记没有任何推脱,欣然答应。
  吴刚书记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从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长一直到县委书记,身上稳重、踏实的风格清晰可见。 201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作为一名“60后”,吴书记从小就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长大的,所以,当2015年从河南信阳市淮滨县转任邓州市市委书记时,他感觉是“很有幸组织派我到了邓州这样一个地方”“当前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采访就从“为什么偏偏是邓州”开始。
  记者:雷锋当年的战友应该很多,为什么偏偏是邓州出了个编外雷锋团?
  吴刚:这里面既有历史的机遇,也有时代的呼唤。邓州位于河南南阳西南部,地处中原腹地,范仲淹在此地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悬壶济世、坐堂行医的医圣张仲景就是邓州人。这里一方面地理环境相对闭塞,民风耿直淳朴、乐于助人;另一方面传统的耕读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当年,和雷锋一起入伍的560名邓州籍战友陆续复员、退伍、转业回来,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国门刚刚打开,人们受各种外来思想的冲击比较厉害,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大家一方面在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和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认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丢。这批战友,经过部队多年的教育熏陶,特别是和雷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近距离耳濡目染了雷锋精神,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坚定,军人的荣誉感更加强烈。再加上党委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百姓的期许,他们就当仁不让、自然而然地把传播雷锋精神当成了己任,一个坚持就是半个世纪。所以说,编外雷锋团的诞生,既是历史的巧合,又是时代的必然,既有文化的沉淀,又有社会变革的影响和促成,但无论如何,对邓州人民,对弘扬传统精神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者: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编外雷锋团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返乡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学雷锋,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吴刚: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符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标准,二是契合了我们党的宗旨。这是编外雷锋团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支撑。就编外雷锋团初期成员而言,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军人,社会对他们的期许高,自己对自己的期许高,荣誉感、责任感、事业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传承雷锋精神的伟大事业中,“虽千万人吾往矣”。同时,邓州历任党委和政府对编外雷锋团的行为都非常肯定,想办法为他们搭建平台,经常褒奖弘扬他们的做法,帮助、鼓勵、支持他们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党中央这个层面,改革开放以后,历任领导人都对雷锋精神有很多的肯定、评价、题词,对弘扬雷锋精神一直非常重视。其他地方也许因为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不同,没有将弘扬雷锋精神列入中心重点,但在邓州,中央的精神、上级的要求,在编外雷锋团这个群众团体上找到了切入点、结合点和落脚点,经过数十年的坚持,行稳致远,逐渐形成了一个深层次的政治生态,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生动局面。
  记者:编外雷锋团作为一个团队,就像一颗种子,因为落在了适合的土壤、遇到了适合的水分、赶上了适合的气候,自然而然就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吴刚:对,编外雷锋团是一个具有导向性和引领作用的优秀团队,在邓州就是“播种机”和“宣传队”。实际上,雷锋精神在全国各地一直都以不同的形式得以传承,各地都有学雷锋的先进个人或者先进集体,但有可能因为时代的需要、现实的要求而冠上了其他名称。
  记者:邓州这些年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是怎么做的?
  吴刚: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抓活动养成。我们成立了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指导委员会和专门的活动办公室,每年年初都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认真研究,出台方案,制订措施,定期督导落实,确保学雷锋活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中蓬勃开展,坚持政治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突出实效性。二是抓典型引领。“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我们通过经济上倾力扶持、舆论上大力宣传、荣誉上全力褒奖,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树立编外雷锋团群体和个体先进典型,用典型的优秀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让雷锋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可、所接受、所弘扬,不断深入人心、走向全国。三是抓阵地建设。我们着力建设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阵地——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展览馆高42.9米,长66米,宽35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布展分为《我们的战友——雷锋》《持之以恒学雷锋》等五个板块,馆外配套建设了近300亩的雷锋广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雷锋精神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河南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等。四是抓氛围营造。我们重点抓了全方位设置学雷锋标识,命名雷锋路、雷锋公园、雷锋小学,设置学雷锋宣传栏、LED电子标语等,创建雷锋岗、雷锋窗口、雷锋号公交车、雷锋号出租车,营造全民学雷锋活动氛围。还邀请清华大学对邓州城市形象进行整体策划,多角度体现雷锋城元素,高品位提升雷锋城城市形象。这些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作用。
  记者:雷锋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对邓州当地的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吴刚: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持久而又广泛。我认识的一个家族三代人都是编外雷锋团成员,全家都是编外雷锋团成员的则更多,还有一个单位、一个班组集体加入编外雷锋团的。编外雷锋团首批成员的子女们成立了 “星火连”,后来从沈阳“雷锋团”退伍的战士成立了“薪火营”,寓意星火燎原、薪火相传。这些,在邓州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目前,编外雷锋团已经由当初的560人发展到现在的25个营、15个直属连排1.4万人,遍布各行各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群众团体。可以说,邓州大地学雷锋热潮不断掀起并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改革开放的城市形象,打造了邓州新的城市名片,促进了邓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邓州入选“中国好人榜”13人,占河南全省的十分之一。外地人到邓州,第一感觉就是社会发展,民风淳朴,好人层出不穷,觉得这就是他们心目中向往的“雷锋城”;邓州人出去,也把雷锋精神带到了更多的地方,在北京救人不留名的孙天丛、汶川抗震救灾英雄武文斌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雷锋精神已经从当年的一枝独秀,变成了今天的群星璀璨。
  记者:习总书记曾说,像雷锋、郭明义等英模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您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吴刚:习总书记在这方面是高瞻远瞩的。在新时代,一定要抬高雷锋精神的地位,提高它的践行标准。随着财富的积累、阶层的变化,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壮大,雷锋精神必须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予新的表达形式。今天,如果我们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仍局限于当年的做做好事、扫扫马路,停留在原来的层面,雷锋精神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屑一顾。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学习雷锋精神,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学习它的“神”,不能让雷锋精神只停留在3月5日这天,也不能让雷锋精神只流传在小学生和解放军官兵中间。比如,雷锋精神中的螺丝钉精神,过去强调“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去”。現在,就可以强调“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中国梦的奉献者,等等。通过不断赋予新内涵、拓展新途径、探索新形式,使雷锋精神始终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精神需求同频共振,成为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

  记者:邓州市编外雷锋团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5年前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作为邓州市市委书记,您认为邓州今后在弘扬雷锋精神上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吴刚:习总书记在一次接见“雷锋连”指导员时曾勉励官兵们说,“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总书记的指示同样是对邓州的勉励。目前,编外雷锋团已成为邓州乃至河南全民学雷锋的先锋和排头兵,成为中原大地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鲜艳旗帜。一直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都十分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现在除了每年继续向雷锋团输送新兵,也在着手吸收一些优秀的部队转业、退休干部充实到编外雷锋团的管理团队中,强化这支队伍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把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作为提高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好阵地、创新载体,继续精心培育、大力培树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典型,引领全民学雷锋活动蓬勃发展,让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可以是每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传人;邓州是一座雷锋城,每一座城市都能够成为雷锋城。”如果说努力方向,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人们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毛主席来到“煤都”抚顺视察(1958年2月13日),领袖赞誉“共和国长子”赤诚与奉献的话语,激发起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豪情。五年后的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抚顺这块热土上出现的英模——雷锋题词,开启了红色共和国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圈定了抚顺“雷锋精神发祥地”“全国学雷锋活动起源之地”的历史地位和雷锋文化文明圈的圆点。雷锋的名字从此与抚顺结下不解之缘。  
期刊
2017年3月,上海建橋学院雷锋馆建成开馆,此乃上海高校第一家,这标志着我院的学雷锋活动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建桥学院14年学雷锋一以贯之,硕果累累。最近,在新学期雷锋馆开馆之际,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了《雷锋日记》。通过研读,本人对雷锋与雷锋精神的内涵、新形势下学雷锋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雷锋,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们为什么学雷锋  为什么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会受到全国老百姓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24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把核心價值观贯穿于法治的各环节、全过程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它作为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法治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它既要求体现人民的意志,又要
期刊
雷锋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的温情讲述,是红色共和国引以骄傲的文化纪念碑,也是建造者全部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革命军人生命意志的外在显现。(一)  抚顺雷锋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创建自己价值品格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诞生的。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时也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在改造旧博物馆的同时,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新博物(纪念)馆,其中包括东北烈
期刊
今年的2月5日,是己亥年的大年初一,有一部现象级的科幻电影上映,口碑炸裂,票房钵满,叫作《流浪地球》。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日,有一个名号被岁月磨洗得愈加闪亮,丰碑矗立,坐标永恒,他叫作雷锋。  太阳系面临危机之时,人类启动“地球流浪计划”,寻找新的物质家园。然而,人类最光辉的本性是精神的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种精神一直给我们力量,一直让我们坚守,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  学习需
期刊
雷锋主题展览是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的一座标志性丰碑,这是因为军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雷锋的全部日记和大多数遗物均被军博收藏。第二,自从军博举办第一次雷锋展周恩来总理莅临参观并留下了许多佳话开始,每当军博举办雷锋展,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来参观,并为之题词。第三,由于北京和军博的特殊地理优势,每次雷锋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多年来利用军博的平台,军博已经有了一批代代相习的雷锋研究
期刊
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营区内,有这样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外形犹如一颗硕大的螺丝钉深植大地,象征着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它就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雷锋纪念馆。  在这座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纪念馆里,共展出图片380幅,实物展品416件。纪念馆开馆以来,共接待各界观众150余万人次。60多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把纪念馆作为教育基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军内唯一的雷锋纪念馆,坚持以宣讲雷锋
期刊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有一个约1600平方米的小院。两扇红色的大门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厚重里渗透着沧桑。大门上用白漆书写的四行大字虽然有些暗淡,但依然清晰可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悔不悔,看看烈士精神伟,怨不怨,学学英雄多奉献。左侧门柱用红漆写着:雷锋资料展览馆,门楣上一幅雷锋的头像已模糊不清了。这个看上去有些破旧的小院与邻近崭新的住宅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极不协调
期刊
位于浙江名城金华市八一七街1098号的金华雷锋文化馆,每天都吸引着数以百计参观学习的人们。  猪年春节,虽然天寒地冻,但这里成了长假里亲朋好友组团的参观点。人们在这里听雷锋故事、看雷锋实物、与雷锋合影。于是,一则“雷锋馆的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微文在《人民日报》“资讯周刊”上推发后,6天时间点击量达到二百多万。  “人气洋溢雷锋馆,网上点赞二百万。”金华人在传递这一新闻时,自然会想到头戴印有雷锋像和
期刊
兵营文化生活  唱一首军歌鼓斗志,写一段赠言暖心窝,聊一聊家常情相连,搞一次联欢眼界阔。改革强军的春风喜雨,不断纯净着军营的生态环境。官兵之间那种生死相依的战友深情,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连日来,笔者置身驻鲁某部正在开展的“新常态下战友情、战斗力”主题实践活动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片段,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有了烦恼聊一聊解开心结斗志昂  炎夏的泉城,热浪袭人。该部四营五连通信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