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统计资料显示,在各类火灾事故中,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不能安全疏散所致。如日本的“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是被烟熏致死的;美国米高梅饭店特大火灾,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也是被烟熏死的。从这些火灾事例足见防排烟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才能做到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并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同时使消防人员更有效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科学地进行防排烟设计、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当前,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防烟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火灾隐患。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1 长度超过20米内走道未设机械排烟设施
  在很多工程审核,验收中,经常发现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或仅一侧设置可开启外窗的超过30米的走道均未设机械排烟设施。而《高规》第6.1.15条规定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自然通风主要靠热压(烟囱效应)或者气压作为驱使力,上述的内走道则不具备自然通风要求。另外当上述走道长度超过30米时,走道最远端距防烟分区排烟口(可开启外窗)也必定超过30m,也不符合《高规》第8.4.5条“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的规定。应考虑在走道另一侧设置一个与外界相连的通风口,如条件不允许,则只能设置机械排烟口。
  2 作为自然排烟用途的排烟窗设置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不准确
  在有的工程中,设计人员将平时作为通风用的自然排烟窗设置为固定窗或者设置类似玻璃墙的半开窗、斜开窗,其设置的形式和位置均不利于自然排烟。应改用直接可对外开启的排烟窗。另需注意,开窗面积应满足《高规》第8.2.2条规定的可开启的外窗面积,不应包含固定窗面积和推拉窗打开时另一半的面积。
  3 中庭排烟窗的设置形式不利于平时的操作
  《高规》第8.2.2.5条规定净高小于12m的中庭可采用开启的天窗或高位侧窗自然排烟。有的工程却忽视了其设置的形式,即安装高度较高的排烟天窗及高位侧窗缺少便于开启的操作装置,不利于火灾时的自然排烟,应在下部适当位置设置能手动开启排烟窗的装置。
  4 分段后的疏散楼梯间的下段未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第6.2.8条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在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由于此条规定,所有的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但由于设计院的各专业的独立性很强,如建筑与暖通专业未勾通好,则很经常地出现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在设计或施工上遗漏了正压送风系统。
  5 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
  6 对自然排烟方式的限制条件不理解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导致建筑高度很自然地在增长,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超高层住宅楼随处可见。为了节省投资,一些开发商及设计人员对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施设计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而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其实规范已明确规定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受外界的自然环境影响,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应按照《高规》第8.3.1条之要求设置防烟设施,才能保证建筑内部的高温烟气顺利到室外空间。
  7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采取防烟设计
  《高规》第6.2.2.1条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高规》同时规定了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求,其中《高规》第6.2.1.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应在楼梯间入口处设前室、阳台或凹廊,《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而实际工程中,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场中设在中部的封闭楼梯,为节省投资,增大商场使用面积,许多未按规范设正压送风及前室。
  8 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地上密闭场所设置机械排烟,但未考虑补风系统。
  当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地上密闭场所等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自然补风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包括机械进风和自然进风),且进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以便系统组织气流,使烟气尽快并通畅的被排除。对于一般可开启门窗的地上建筑或自然通风良好的地下建筑,在排烟过程中,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可通过通风口或门窗缝隙补充进入排烟空间时,可不设补风系统。
  9 三层以下(含地下一层)的楼梯及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及前室的送风量太大
  根据《高规》第8.2.2.2条的规定,若相邻5层楼梯间开启外窗总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楼梯间即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根据《高规》第8.3.1.2条之规定其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送风量往往简单采用《高规》第8.3.2条最低送风量。但由于四层以上其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无须正压送风,所以风量将集中在一至三层,因此将造成送风量过大,而导致防火门开启困难。
  10 剪刀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未按规定分别独立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由于塔式建筑在一段时期的盛行,导致了许多剪刀楼梯间的出现。《高规》第6.1.2.3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在实际的工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将两个系统合为一个系统,施工单位也经常图省事,一个风道一个方向轮流开口。
  11 排烟阀安装位置不对
  由于施工人员对排烟阀的作用不理解,认为与送风阀没什么两样,造成排烟阀经常被很规矩地安装在墙面的正中位置。其实排烟口的设计、安装是有明确要求的,如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米,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12 合用前室因管理不到位而形同虚设
  目前有许多建筑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用消防电梯与客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閉防火门。这种工程投用后,往往造成前室的门为了行人的方便而常开着,甚至是防火门的闭门器被拆除,防火门被拆除,导致防烟前室不防烟。因此,笔者建议尽可能不采用这种设计,如要采用,则防烟前室的门应设计为常开的防火门,进而真正起到防烟前室的防烟作用。
  13 结束语
  防排烟设计是建筑消防设计中较复杂的环节,也是建筑生命安全系统的重点,目前防排烟系统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作为设计人员在充分掌握理解规范要求的同时,也应了解目前防排烟技术的发展情况,针对具体工程应仔细分析其客观特性,检查规范符合性和设计细节诸多容易出现偏差或遗漏的问题,实现安全可靠的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旦,田月丹,段方柱.建筑防排烟问题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16(04):126~128.
  [2] 徐志胜,常玉锋,白国强,周庆.高层建筑火灾防排烟的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3,30(12):34~35.
  [3]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S].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S].
其他文献
摘要: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党提出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红色旅游由于其特有的教育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一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到改革开放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对钢结构梁柱连接形式进行了叙述,结合螺栓连接,栓焊混合连接及全焊型连接各自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每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并阐述了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具体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框架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结构由于具有重量轻、塑性韧性好、制造简便、易于采用工业化生产、施工安装周期短、抗震性能较好等许多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
期刊
摘 要: 这几年来,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能源节约问题,连续出台一些节约能源的政策、相关文件,节约能源逐渐变成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针对建筑电气规划中潜在的常有问题,讨论电气设计节能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TT系统;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下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能源缺少的问题。我们国家是一个能源损耗的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探讨了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智能化、格局形式和交通组织,提出初步解决设想,并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应不断适应医疗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在對我国当前工程造价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因素,分析了工程造价在工程施工投标报价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比了国内外在工程造价的确定形式的差别比较。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一个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包括以下程序:即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评估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的优势,分析了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了减少渠道的水量的损失,提高渠系的水利用系数。我们必须保证混凝土防渗渠道效果和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得严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材质的品质、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监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空间的要求逐渐增高,为满足建筑上大空间要求,笔者结合实例介绍一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顶层屋盖为大跨度的网架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大跨度网架;框架结构;屋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工作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结构设计人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工程:为了满足建筑上大空间的要求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概预算编制原则、编制方法、个别概算编制,以此来验证采用相应措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铁路工程; 概预算;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投资控制,一直是建设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广大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各级相关部门等,都在不断地探求其有效控制途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要素一是基于设计标准、设计方案、设计规范等形成的项目设计图纸,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关键。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对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质量通病治理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水利工程施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发展井渠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管理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S2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井渠结合的必要性   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   1.1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   大中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渗漏损失和浪费,但对改建后的渗漏损失仍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