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闻的集大成之作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听的“惘闻”乐队的曲子随时光飞逝忘得差不多了,唯独“垂死的岁末”里面,那个苦闷年轻人喃喃自语“叉叉叉,还有意义吗?”还依稀有些印象。后来有一天一位朋友介绍给我听“焦虑抑制剂”,如题所述,那真是一首无比抑郁的歌,像知了一样嗡嗡嗡响的东西,整个声场像被压扁了一样,而就在这无止尽的自怨自艾里,一把口琴如同召唤来一整个春天,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就是这样,我重新燃起了对“惘闻”的爱。在谈论这种爱之前,我想把对“惘闻”恨的心态表露一下:首先,“惘闻”的作品实在是太“正”了,这些大连人是十年如一日的标准极了的后摇之声,那种步步前进绝不跳跃的基调有时规矩得让人厌烦。因此也就出现了到《L&R》那里被乐评界吐槽为创新不足的地步。其次,作为羡慕嫉妒恨的一种,他们把曲子做得那么伤感、那么好听,简直能把全国小清新联盟都给收了。
  那么,《0.7》是不是像那部叫《21克》的电影,人死后减轻的重量的意思?还是说火球偏离轨道0.7单位就会撞上地球?还是这个和“2012”一样是充满隐喻性的,悲剧性的意思呢?不过在“垂死的岁末”那里,他们已经展露了那副末世情调,到《0.7》他们又应景感怀了一番。
  建立在这样的悲观基调上,那华丽的“惘闻”式高潮,总会在漫长的孕育中来临且屡试不爽,如同“焦虑抑制剂”那样,他们总能在陷入死水一潭的境地里忽地搅出水面,令人生充满释怀之感;到金曲“污水塘”,在低音回荡中能量积蓄,在释怀时仍旧要稳住气息,将声势降低到午夜细雨那般,他们似乎更进一步地知道怎么压住内心的能量,然后一口气将之倾泻而出。
  所有这些伎俩都让我们这些歌迷烂透心扉了,但又欲罢不能。对于“惘闻”来说,他们即使出一百张唱片也不过是为了雕琢出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出来。《0.7》听起来就像是这样的集大成之作,一张把一块感情劈成无数纤细的音符来表达的作品,一张把音乐的血肉演绎得如此丰满的作品。
  “2012”用一种健壮式的美,用一种昂扬向上,用一种从八音盒到宇宙发出银光的美,意图清晰地传达了所谓经典后摇滚的美学,在高潮处,仿佛唤醒了由群山映衬的银白天空,原有的音乐世界霎时更开阔;“Rain Watcher”是这种爆破美学的另一个经典样本。他们把暴风雨来袭前的静谧之气拿捏得如此美妙,在这种律动里缓缓地动,放低,再放低,紧接着地动山摇。
  这张新作的另一看点在于他们对于温存记忆的贪婪,“Lonely God”是一首把高潮放下来的歌曲,题名引自一袋蔬菜味马铃薯零食,以及里面带着回响的记忆的话,他们就是要用这些具有识别性的属性来唤醒每个人的伤感怀旧。这也是对世界绝望让自己焕发生机的方式。在所有这些对感伤之绪传达的作品上,《0.7》应该可以让“惘闻”释怀了。★★★★
  推荐曲目:2012/Lonely God
其他文献
“来吧。”汪峰坐在沙发上,身子往后一靠,示意我可以开始采访了。  这是汪峰的地盘。今年5月,汪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名字再简单不过,就叫“汪峰工作室”。房间不大不小,汪峰出版的唱片和获得的奖杯摆满了整整一面陈列墙。七八名员工正在电脑前忙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5分钟前,一个洪亮的声音从电梯间传出,员工们都挺直了腰板,光听声音就知道老板来了。汪峰戴着他标志性的黑框眼镜,没有竖起鸡冠头,却戴了一顶
期刊
Some Night  FUELED BY RAMEN,2月14日  纽约三人乐队Fun.将卡巴莱歌舞剧与学院摇滚相结合。这促使这支三人乐队登上美国单曲榜的榜首—得益于最近备受追捧的美国音乐喜剧电视节目《Glee》采用了他们的歌曲。然而,除了由Janelle Monae协助演唱的金曲“We Are Young”拥有捶打心脏的震撼和征服整个露天运动场的宏大气魄,其他歌曲显得出奇地平淡无味:如“Car
期刊
树音乐,5月15日  关于CNdY的唱声有两点想说,其一是这令我穿越到“麦田守望者”肖玮唱“在路上”的嗓音,那副真挚、柔弱,捧着理想光辉的嗓音。这当然跟CNdY的唱是南辕北辙的,不过我禁不住假设,如果退掉做作的科技感和机械感,退掉像“街区”这首歌里面黑色浓稠的演唱效果,退掉沉默青年的拘谨气,我想他的声音可能会像肖玮那样好听。这张专辑能让人记住的是它的直接,一股脱缰野马般想把人脑炸开的热量,采样在里
期刊
当Hot Chip以2004年的《Coming On Strong》开始崭露头角时,歌词里有诸如“开着我的法国标致汽车,喷射出Yo La Tengo”之类的玩笑。博学的歌词以及与黑人音乐的相似和多变,都显示出这帮聪明小子正在对他们所喜欢的音乐进行不遗余力的膜拜。  他们2006年那支突破性的单曲“Over And Over”,充满了简单重复所带来的无厘头乐趣。就像20年前的Scritti Poli
期刊
Streets In The Sky  COOKING VINYL,5月21日  距离The Enemy的榜首专辑《We'll Live and Die in These Towns》发行已经有5年的时间,Tom Clarke的乐队已从当年的朋克小兵变成了今天的音乐节老手。不出意料,虽然依然充满阶级斗争的怒火,但曾经的怒目圆睁已经转向了更为精致的大气磅礴。《Streets In The Sky》一
期刊
10年前黑胶唱片就被判了死刑,有了CD和后来的数字下载,黑胶唱片早已过时。但我们大错特错了。2012年,它是音乐的灵魂。  折点出现在2007年,从设立了“唱片店日”开始。起初,这是个由少数美国唱片店雇员发起的小型活动,后来发展成一项全球性大事件,刺激了数以百计的黑胶唱片特别版本一次性发行—都是是黑胶收藏者喜欢的全新的、从未面世的尖货。那种古老的、无人问津的、在“乐施会”卖1英镑5张的黑胶单曲唱片
期刊
吃草的鱼,5月11日  5年前,范晓萱组建了独立厂牌“吃草的鱼”,一如其歌路的回游:蛰伏过后,找到真实的自己。先前的“蓝旗袍”是她在爵士圈的初试啼声,更早的追溯,来自其母亲林智鹃,曾活跃于台湾Pub的爵士歌手,也是这张EP的主角Miss D.D。这张EP是母女二人的首次公开献声,也是一场用爵士乐打造的心灵之约。钢琴、爵士鼓、小号及和声等爵士乐的御用元素在EP中一一呈现,只是这次,所有的元素都围绕M
期刊
Manifest!  LUCKY NUMBER,6月4日  紧随同行乐队Yeasayer、MGMT和Chairlift的脚步,时下最时髦的新乐队Friends正努力将不为人熟知的布鲁克林另类跳舞音乐带进人们的视野当中。他们最早的两支单曲“Friend Crush”和大红大紫的“I’m His Girl”也出现在这张专辑中,它们多少抢走了其他歌曲的风头,但这两首歌为潇洒时尚、注重打击乐的编曲形式做了
期刊
Synthetica  METRIC MUSIC INTERNATIONAL,6月25日  Metric的音乐融合了新浪潮、arena-rock等多种风格,再加上主唱Emily Haines既倔强又不失甜美的个人魅力,他们理应取得比现在更大的名声才是。但他们的第5张专辑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机会,他们只是在2009年的专辑《Fantasies》的基础上,用更为流行的元素润色修饰一番。和Lou Reed合
期刊
有人说自从科特·科本(Kurt Cobain)自杀之后,摇滚乐的时代也随之结束。这种说法,其实又会牵扯出摇滚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的问题。如果把摇滚乐这个概念放大到无穷,广义到最广,那么摇滚乐显然一直活着,甚至已经得到中国主流社会的部分认同。  但如果只是把摇滚乐放在一个狭义的领域,即以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段巅峰期为参照,那么毫无疑问,即使摇滚乐并非真的在1994年就已经死去,但至少也是在新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