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7例进行观察。对照组单纯行剖宫产术,研究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术中见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妊娠;子宫肌瘤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9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其发生和生长与雌激素及孕激素有关[1],其发病率约为0.4%~7.1%,30~50岁妇女常发,20岁以下少见。近年来,随着晚婚、晚育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发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明显增多,对于剖宫产的同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2]。本文回顾了2008年5月~2013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产妇的资料,分析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87例,年龄25~42岁,平均31.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6周。初产妇64例,经产妇23例。其中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肌壁间肌瘤60例,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6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且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8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0.8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37.5周。初产妇61例,经产妇26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年龄、孕周、孕产史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肌瘤所在部位及类型: 位于子宫前壁的肌瘤患者共65例,其中肌瘤位于子宫前壁上方48例,位于子宫前壁处10例,位于子宫前壁下方7例。位于子宫后壁的肌瘤患者共22例,其中位于子宫后壁上方19例,位于子宫后壁中下方3例。
1.3 手术方法 研究组87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均于腹膜内进行,先行剖宫产,然后切除肌瘤,为减少术中出血,在瘤体切口周围可注射催产素或垂体加压素。切口设计、切除方式与非妊娠期切除法相同。术中采用缩宫素20U加生理盐水20ml以促进子宫收缩,于子宫肌瘤周围及基底部注射后切除子宫肌瘤。剜出肌瘤后,全层间断缝合瘤腔及子宫切口,不留死腔。缝合后肌瘤剥除切口呈线形,仅暴露少量缝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术中见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肌瘤均切除,切除子宫肌瘤最大为75mm×62mm×72mm。术后病理检示31例患者子宫肌瘤变性,以红色变性多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只有手术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产褥病例10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产褥病例8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两组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肿瘤,常发于生育年龄,因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处理应根据妊娠月份、肌瘤大小、临床表现等因素而定。目前,对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有两种观点[3]: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患者处于妊娠期,子宫肌瘤血管丰富,肌核界限不清,此时行肌瘤切除容易引起大出血,胎儿分娩后子宫收缩变形更易使肌瘤位置改变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且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机会。而且剖宫产后肌瘤会随之缩小,因此不主张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另一种观点认为剖宫产时应该尽量切除肌瘤,这样不仅能消除子宫肌瘤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也可可以有效预防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复旧不良性产后出血,同时能够终止肌瘤的继续发展和二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楚以及相应的经济负担。
3.2 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突然发生腹疼、呕吐、高热等现象时,要立即送至医院就诊,医生大多会采用支持且保守的治疗,有宫缩现象时应在保胎的前提条件下抑制宫缩,用少量抗菌药预防感染等。经治疗后,症状如能缓解,妊娠方可继续,等待分娩。如果肌瘤是位于子宫体部,随着子宫的增大,可将肌瘤挤出盆腔,则不会对分娩造成影响。如果肌瘤是位于子宫下段或是宫颈部,则容易影响先露的衔接,并可导致胎位异常,阻碍正常分娩。分娩过程中肌瘤会使子宫收缩功能失常,引起原发或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应行剖宫产。
3.3 本文经过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文献报道[4]相符,证明产妇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切实可行的。但对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如子宫角部、输卵管附近及阔韧带肌瘤等)处理应特别慎重。妊娠期切除子宫肌瘤,术后有发生早产、流产和子宫破裂的几率,所以妊娠早期和中期的产妇同时患有子宫肌瘤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严密观察,不必急于处理。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剖宫产术,需要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应谨慎对待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卵管及输尿管间质部的大肌瘤,以免造成血管破裂,输尿管、输卵管损伤。本文经研究认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改善子宫复旧,减少产后盆腔感染,同时亦可消除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和行子宫切除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产后患者身体的康复,提高产科科室服务质量,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智,陈咏玫,王爱军.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J].中国微创医学,2013,13(9):827-828.
[2]齐璇,张建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术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0,21(11):988-989.
[3]魏秀清,高岚,梁红,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剥除术81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82-83.
[4]李宁,黄蓓蓓.剖宫产同时挖除子宫肌瘤52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0):1182-1183.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7例进行观察。对照组单纯行剖宫产术,研究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术中见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妊娠;子宫肌瘤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9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其发生和生长与雌激素及孕激素有关[1],其发病率约为0.4%~7.1%,30~50岁妇女常发,20岁以下少见。近年来,随着晚婚、晚育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发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明显增多,对于剖宫产的同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2]。本文回顾了2008年5月~2013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产妇的资料,分析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87例,年龄25~42岁,平均31.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6周。初产妇64例,经产妇23例。其中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肌壁间肌瘤60例,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6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且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8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0.8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37.5周。初产妇61例,经产妇26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年龄、孕周、孕产史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肌瘤所在部位及类型: 位于子宫前壁的肌瘤患者共65例,其中肌瘤位于子宫前壁上方48例,位于子宫前壁处10例,位于子宫前壁下方7例。位于子宫后壁的肌瘤患者共22例,其中位于子宫后壁上方19例,位于子宫后壁中下方3例。
1.3 手术方法 研究组87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均于腹膜内进行,先行剖宫产,然后切除肌瘤,为减少术中出血,在瘤体切口周围可注射催产素或垂体加压素。切口设计、切除方式与非妊娠期切除法相同。术中采用缩宫素20U加生理盐水20ml以促进子宫收缩,于子宫肌瘤周围及基底部注射后切除子宫肌瘤。剜出肌瘤后,全层间断缝合瘤腔及子宫切口,不留死腔。缝合后肌瘤剥除切口呈线形,仅暴露少量缝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术中见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肌瘤均切除,切除子宫肌瘤最大为75mm×62mm×72mm。术后病理检示31例患者子宫肌瘤变性,以红色变性多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只有手术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产褥病例10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产褥病例8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两组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肿瘤,常发于生育年龄,因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处理应根据妊娠月份、肌瘤大小、临床表现等因素而定。目前,对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有两种观点[3]: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患者处于妊娠期,子宫肌瘤血管丰富,肌核界限不清,此时行肌瘤切除容易引起大出血,胎儿分娩后子宫收缩变形更易使肌瘤位置改变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且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机会。而且剖宫产后肌瘤会随之缩小,因此不主张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另一种观点认为剖宫产时应该尽量切除肌瘤,这样不仅能消除子宫肌瘤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也可可以有效预防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复旧不良性产后出血,同时能够终止肌瘤的继续发展和二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楚以及相应的经济负担。
3.2 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突然发生腹疼、呕吐、高热等现象时,要立即送至医院就诊,医生大多会采用支持且保守的治疗,有宫缩现象时应在保胎的前提条件下抑制宫缩,用少量抗菌药预防感染等。经治疗后,症状如能缓解,妊娠方可继续,等待分娩。如果肌瘤是位于子宫体部,随着子宫的增大,可将肌瘤挤出盆腔,则不会对分娩造成影响。如果肌瘤是位于子宫下段或是宫颈部,则容易影响先露的衔接,并可导致胎位异常,阻碍正常分娩。分娩过程中肌瘤会使子宫收缩功能失常,引起原发或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应行剖宫产。
3.3 本文经过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文献报道[4]相符,证明产妇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切实可行的。但对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如子宫角部、输卵管附近及阔韧带肌瘤等)处理应特别慎重。妊娠期切除子宫肌瘤,术后有发生早产、流产和子宫破裂的几率,所以妊娠早期和中期的产妇同时患有子宫肌瘤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严密观察,不必急于处理。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剖宫产术,需要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应谨慎对待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卵管及输尿管间质部的大肌瘤,以免造成血管破裂,输尿管、输卵管损伤。本文经研究认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改善子宫复旧,减少产后盆腔感染,同时亦可消除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和行子宫切除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产后患者身体的康复,提高产科科室服务质量,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智,陈咏玫,王爱军.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J].中国微创医学,2013,13(9):827-828.
[2]齐璇,张建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术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0,21(11):988-989.
[3]魏秀清,高岚,梁红,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剥除术81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82-83.
[4]李宁,黄蓓蓓.剖宫产同时挖除子宫肌瘤52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0):118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