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那么,在具体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①在备课时,严格执行课标;②整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出创新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初中历史
课改重在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就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因此,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那么,在具体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在备课时,严格执行课标
课标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对于老师有一定约束力,是否认真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改理念,则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课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他们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的,事实上,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完全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
在备课时,我们心中要时刻有课标意识,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不能照搬教参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情的了解,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和更易操作,同时也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2.整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出创新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凡对于实现课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并不是新名词,它就存在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和新的科技成果。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要体现开发和发掘课程资源并落实到教学中。
2.1 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尽管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也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基础。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求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老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创新。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并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历史课程资源,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责任。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不再是以往的“教本”,只能视为教学资源。它只是教师引领学生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载体,是教和学的一个依托。只有正确认识课标和教材,突破束缚,勇于创新,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2.2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创设情境、展示材料等,因此,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很多老师存在了误区,以为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替代常规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提高。其实不然。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程资源的广博、新奇而忽视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演绎课件,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多媒体展示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的思考时间都被挤掉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只有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教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一堂好课。
2.3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
社会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强化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这样的实践调查使学生真切感受历史。
要慎重使用社会调查,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老师的引导作用。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方式要耗时,有些内容也不适合搞调查,也无需实践。
3.改进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普通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是课改的重要理念。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要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安排恰当,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在提问后,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见解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去获取知识,不可越俎代庖。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是教师的责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如,记忆性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知识,我们可选用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等;在思维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内容,我们可选用讨论法、探究法、启发讲授法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也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初中历史
课改重在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就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因此,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那么,在具体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在备课时,严格执行课标
课标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对于老师有一定约束力,是否认真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改理念,则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课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他们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的,事实上,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完全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
在备课时,我们心中要时刻有课标意识,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不能照搬教参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情的了解,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和更易操作,同时也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2.整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出创新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凡对于实现课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并不是新名词,它就存在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和新的科技成果。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要体现开发和发掘课程资源并落实到教学中。
2.1 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尽管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也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基础。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求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老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创新。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并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历史课程资源,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责任。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不再是以往的“教本”,只能视为教学资源。它只是教师引领学生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载体,是教和学的一个依托。只有正确认识课标和教材,突破束缚,勇于创新,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2.2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创设情境、展示材料等,因此,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很多老师存在了误区,以为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替代常规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提高。其实不然。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程资源的广博、新奇而忽视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演绎课件,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多媒体展示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的思考时间都被挤掉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只有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教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一堂好课。
2.3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
社会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强化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这样的实践调查使学生真切感受历史。
要慎重使用社会调查,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老师的引导作用。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方式要耗时,有些内容也不适合搞调查,也无需实践。
3.改进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普通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是课改的重要理念。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要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安排恰当,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在提问后,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见解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去获取知识,不可越俎代庖。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是教师的责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如,记忆性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知识,我们可选用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等;在思维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内容,我们可选用讨论法、探究法、启发讲授法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也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