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中最美的声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可使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韵律美;在课堂中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节奏美;通过创造最美和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最和谐的声音,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美的声音陶冶性情。
  [关键词]生活教育 音乐教学 美的声音
  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让生活化的音乐元素进入音乐课堂,使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韵律美
  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如果用心去听,你就会觉得它们非常悦耳、动听。校园里,有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的讲课声,还有写作业的沙沙声;操场上,有整齐的跑步声,各种球类的蹦跳声,也有啦啦队的呐喊声;家里有钟表的嘀嗒嘀嗒走动声、叮当叮当的报时声;厨房里有快节奏的切菜声、潺潺的流水声……如果我们仔细听,就会发现声音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声音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上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创设的应该是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虚构的音响世界;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美丽符号,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声音的韵律美,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中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体验声音的丰富色彩。如,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有个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声音进行仔细聆听,知道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里,从而认识声音与音乐的关系,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在探究中学习创造,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节奏美
  陶行知先生视美育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美育的思想。他在办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他认为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感受和认识美的能力,才能成为有着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的人。而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利用学生天生的模仿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倾听与感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音响资料直观、形象地实现学生从聆听到体验,再从体验到模仿,从而实现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倾听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以体会声音的节奏美为中心,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为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认真听辨音色、节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根据音乐情景创编生活中的小故事,好像钟表工人在愉快地劳动以及休息的场景。能以音乐剧或配乐故事的形式展示这个生活场景。在欣赏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模仿各种钟表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当
  —
  |当
  —|
  布谷0
  |布谷
  0 |
  在模仿时力求所创编的动作、生活中的小故事一定与音乐的节拍、速度相吻合。结合这个单元以“珍惜时间”为主线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音乐流动中领悟“浪费时间是可耻的”这一简单道理,这就是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三、创造最美和声。表现声音的和谐美
  陶行知先生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其中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创造和谐的声音,表现声音的和谐美。如,在合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合唱是一种美的和音,是一种奇妙的和谐”,我们结合生活中四季的更替变化指导学生聆听和学唱合唱歌曲《春雨沙沙》《夏夜》《秋叶》《踏雪寻梅》等,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着重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讓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验多声部歌曲的和谐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另外,每一门学科教学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音乐教学的学科特色在于课堂中要充分体现音乐的本体性。因此在教学中,在所有的编创、唱、演等活动中,都要注重音乐所特有的节奏感、和谐美,不管是单声部的齐唱歌曲还是多声部的合唱歌曲都要体现音乐应该表现出来的韵律感、声音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受到节奏、旋律、声音带来的美感,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如,歌曲《春雨沙沙》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他们听听风声、雨声、水滴声,创编一些有特点的节奏。还可以指导学生将三个声音按节奏合起来念:
  风声:
  × - × -
  呼 - 呼 -
  雨声:XX XX XX XX
  刷刷 刷刷 刷刷 刷刷
  水滴声:× × × ×
  滴 答 滴 答
  通过三个声部的合作,让学生轻松感受美的和声。同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力度(风声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速度的变化(雨越下越大,雨点越来越密集)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音乐离开了生活,便缺少了创新的源泉,这就是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事实也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表现声音的和谐,能创造最美、最和谐的声音。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那么就用美的音乐来引领学生们的启航旅程。他们需要的是快乐音乐的源泉,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自信、坚强,那么就让他们来倾听生活中最美的声音,在音乐的殿堂里享受和谐、灿烂的人生。
其他文献
《多边形内角和》是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具体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示所发现的规律,积累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之前听过其他老师的这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好似“设计师”,学生看似在探究,实则只是“操作工”。笔者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感悟及积累的经验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带着疑惑,带着思考,在市级联
【摘要】课程是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建构道德与审美、完善精神世界的重要的方式,建构校本德育课程是落实学校德育教育有效路径。文中通过以成语文化为题眼,打开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视角;以学科统整为主线,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新模式;以人文环境为核心,打造校本德育课程的新空间;以创意活动为路径,推动校本德育课程的新体验;以家校协同为支撑,释放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能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以传统文化与国学为背景的校本德育课程学
【摘要】教师因为已有的知识系统、功利心态、本位思想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短视性思维现象。短视性思维局限了教师的思考方式,让教师在目标设定、体系认知、素养落实中缺乏了或降低了反思能力。本文根据短视性思维后果,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探索改变教师短视性思维现状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短视效应 数学思维 儿童立場  民谚有云:人无远见,安身不牢。部分教师因为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短期提升,甚
【摘要】湖畔绿色少年科学院是一所成立五年的年轻少科院,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迷惘,有过困难,但少科院还是顺利地发展起来。此文从学校少科院如何通过学校的常规特色活动促进发展做了一些阐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在少科院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困难和难点,本文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少科院 特色活动 实践 探索  我校湖畔绿色少年科学院是少先队员模拟成人科学院的角色模拟活动场所,中心任务是学习、研究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结合“杏坛杯”展评活动中的语文课,从三个方面对“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进行探讨:下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上浮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生长机制,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益。  【关键词】展评活动 让学习真正发生 有效机制  一、缘起篇:关注“学习真正发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冷静审视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家课程,全国各地兴起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校以教改为契机,围绕“树立品牌特色,走进一流教育”的办学目标,借助学校社团活动特色平台,以项目研究为抓手,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念先行:确立学校特色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社会的进步更需
【摘要】如何让中年段的写作水到渠成,课堂上的“向读学写”非常重要。但每一次“向读学写”的训练,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着重考虑到对于学生而言是否真正有效。这就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对“向读学写”这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用激趣的形式、特定的范式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擦出学生写作的思维火花,从而让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写作环节更有效,更高效,更丰富。  【关键词】“向读学写” 精心设计 关注细
徐州市“学讲行动计划”中赋予的理念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还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师生共同生长状态的改变。我们将“学讲计划”和学校的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有机融合,努力呈现“会学乐讲,合作分享,快乐成长”的课堂生态。我们惊喜地看到在学讲下的“快乐课堂”,尤其是语数英科四门学科,焕发的勃勃生机。然而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关注所有学科,让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在“学讲计划”的推进中得到生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如何在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呢?本文以教學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为例,剖析“步步生趣、层层感悟、环环深入”等过程,着力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妙趣横生、富有意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与恰当运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以融“情”为核心,以立“境”为手段,通过创设主题式、片段式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