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黑暗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泓清泉,如乳汁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承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一
“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它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1948年,余光中21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纪与祖国分离;43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金山下钟声作响,看着重庆锦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那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二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75岁,52年。2005年,连战回家了。剥掉政治的污衣,让我们感受到了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默不作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滴滴落,寻根问祖,其实是在寻找真正的家啊!“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那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点评]这是一篇从题意到结构、从内容到语言都彰显作者才情与实力的佳作。其突出的特点如下:(一)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该考生抛开当前热点话题,选取海峡对岸骨肉相连的华夏儿女作为抒写对象,深切表达了因感念大陆、思恋故土、心怀感动而出发的美好情怀。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层次清晰,首尾呼应。(二)语言简练,富于才气。全文句式整散结合,行文自如潇洒。尤其是场面描写,形象逼真,把余光中、连战和林毅夫等人物生动地凸现了出来。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星星的闪烁。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心中,又时时刻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时,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总是由自然而生,与自然中生灵万物有着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时,我们看见一位瘦小的残疾姑娘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人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我们看见无数绿色的身影忙碌在铁道、公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四川时,我们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忧虑,在废墟中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惊叹!在风雨之中,在瓦砾之上,我们用感动见证了最顽强的民族,最伟大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动出发,谁不会变得更加成熟?谁不会更了解温暖的含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伸出你的手,将爱心的感动传给孩子;坚守你的岗位,将敬业的感动传给同事;攀登你的高峰,将拼搏的感动传给同伴……我相信,这些感动会在心中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而这,也就是带着感动出发的意义所在。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是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点评]文章立意明确,扣题紧密。作者由自然中的海棠、紫藤萝等“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过渡到“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表现我们因爱而感动,因感动而爱岗,因感动而敬业,从而把“出发”的内涵诠释得相当到位。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张力。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沙漠中没有路,驼铃依旧在响;天空中没有路,苍鹰依旧在飞;生活中没有路,我们带着感动出发,踏上征程。
从小就爱看书,因而了解了许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们的事迹,在翻动书页的刹那,我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
谁能够看得见美人泪?谁能够听见昭君哭?谁能够笑谈着沧海桑田?别叹息,听我说——没有不老的红颜……
湛蓝的天空辽阔得让鸟儿绝望,金黄的大漠遥远得让游子的目光无法企及故乡,昭君的曲子在回荡……
离别长安城那柔美的月光,离别长安城那向上扬起的檐角,昭君的心里有些不舍,但她很快明白,凄冷的皇宫不是她真正的归宿,明争暗斗不是她一生的追求,或许在大漠,她的心才是另一番壮阔。于是,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教会这里的人们耕与织,在人们的欢笑的眼神中,她明白了自己的归属。
经历了风沙,但却多了一份大漠女人的妩媚,这是另一番神圣的美。昭君的故事千古流传,她的事迹感动着我:江南水乡女子离开生她的地方,到遥远的大漠传播文化,为人们带去幸福,她的精神让人们学会感动,带着感动踏上征程……
万丈高楼坠足,扬子江心翻船。司马迁心惊肠断。铁链套头,镣铐加脚,狰狞磨刀,豺狼捋袖,一声惨呼,鬼神泣,天地愤……
本以为你会奔赴黄泉,可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岁月的风雨中,你带着你那如椽的大笔,走南闯北,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一滴血,点石成金;两行泪,浇红花蕾。生命诚可贵,精神更动人,在你的选择中,促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于是,我又被感动了: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潮平两岸阔”,偶然的黯淡,恰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中秋之月不可能岁岁如水,偶然的朦胧,恰是镜子背后之面。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朦山色……
在风中,我流着泪,我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在感动的边缘流泪,而是在幸福的风中泪花如雨坠……
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无限美!
[点评]本文作者从历史人物入手,选取王昭君和司马迁的故事作为材料,来表达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带着感动踏上征程。文章扣住“感动”与“出发”,把两者关系诠释得较为透彻。文章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尽显文采,是一篇新人耳目的优秀作文。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也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不曾感动过见多识广的你。
也许,“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酸,不曾感动过历经沉浮的你。
也许,“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唯美,不曾感动过风华正茂的你。
也许,“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顿悟不曾感动过心如止水的你……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9岁的小男孩领着其他同学逃离地震危险后,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班长”时,再坚强的你,能忍住泪水的横流么?
那么,当你看到一位在地震中死去的老师身下,活下来的安然无恙的学生时,再沉着的你,能止住心灵的哀泣么?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在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来后,幽默地说“我还以为地震把我震到外国去了”时,再冷静的你,能屏住苦笑的颤音么?
那么,当你看到救援的公路两旁,木鸡般呆立着的人们,在泪痕未干中举起一块块写着“谢谢”的纸板时,再铁石心肠的你,能抑住号啕不禁的感动么?
至少,我不能!
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老人,在杀死了鲨鱼后,孤身屹立船头,在猎猎风声中缓缓说道:“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无法被打败!”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雪灾、事故、流言蜚语中,我们决然地高昂起自己的头颅。8.0级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更挺起了脊梁!一幕幕救灾时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真谛……
黑格尔曾说过,在我们人类的天赋中,有一项既仁慈又残酷的本能,那就是在失去的当时,并不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倒是过后绵绵无期的思念,更令人撕心裂肺。
那么,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
[点评]本文情感真挚,思想深邃。作者从优美的诗句入手,拓展到众人感动的汶川救灾现场,进而展示自己被震撼的内心世界,并发出号召:“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全文感染力强,能激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文章行文老练,不同凡响。无论是排比句的运用,还是对名言的引用,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积淀。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当岁月飘然逝去,沉淀的无言的断壁残垣,春风吹来的时候,谁人忆起,那时花开……
——题记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自由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远处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前朝的诗,可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滋生着一腔的感动,蔓延在烂漫的花开之中。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世俗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陌上并为这三月风情所陶醉、感动的人,那么花开也是寂寞,风情也是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不知道被多少人吟咏了多少遍。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仿佛人的骨子里都是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意韵……
陌上花开,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人归缓缓,那花便开得执著,便有了灵性;花开陌上,那人便有了感动,便抛开了尘俗。
陌上花,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带着感动出发。
我不禁低头,嗅着这些花儿。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在伴随着历史而开而落。我不敢说自己可以见证历史,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摩这些娇嫩而顽强的花朵。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的诗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心中始终充满感动。而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拥有因为感动而散发的芬芳。陌上花开,它们可以不伟大,但它们庄严;它们可以不永恒,但它们真诚;它们可以不完美,但它们努力。
这些渺小却不卑弱的花儿,让我们带着感动,从春天出发,驶向彼岸的怒放……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点评]该考生从“眼前陌上花开”入题,进而联想到“三月风情陌上花”的诗句,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用抒情的笔调、充满感情的文字,表达了内心深处对“那时花开”的感动之情。文意层层推进,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全篇的感染力;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读来富有韵味。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易被感动的人,但是今年的五月,我却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题记
五月,本是一个祥和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宁静,更是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灾难面前,我们失去了同胞,失去了财富,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许多的感动,这将是我们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我感动于那神圣的职业操守。在关键的时刻,一个普通的老师用他那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谭老师是个普通教师,但在关键时刻,他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举动。强震突袭,人民教师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感动呢?
我感动于那伟大的母爱。“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一位母亲出于本能用自己的身体为怀中仅四个月大的孩子撑出了一片天地。伟大的母亲,你的灵魂可以安息了。
我感动于那纯真的友情。“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废墟上一个男孩用早已血肉模糊的双手刨着那些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身边的围墙还在颤抖。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女孩得救了。生离死别之后,他们相拥相泣。
我感动于那危难见真情的爱情。“宝贝,我很想你,我们结婚吧!”在听到女友的最后一次呼唤后,他发出这样一条短信。而电话的那一头的她早已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灾难阻隔了他们今生的情意,却阻挡不了他们来世的相约。
我感动于那真情的无私。四只羊只换回了1000块钱,而这几乎是她全部的财产,她却毫无保留地全献给了灾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淳朴的灵魂。
我感动于那母性的博爱。“娃…妈妈…来不及…啊…”危难时刻他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身陷废墟。
我感动于他们神圣的使命。大地又颤抖了,上级下了死命令,所有人员立即撤离。但随即,几名战士大叫:“还有活着的孩子。”转身又要往里钻,另几名战士死死将他们拖住。这时,一名刚从废墟中抱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了,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他们义无返顾,这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考场作文,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热爱生活,掌握了大量的时新作文素材,并在作文中巧妙地演绎,以“我感动于——”这样开头的排比段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感天动地的英雄画面,也使得本文语言如高山流水,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篇文章在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画面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写道:“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这不但写出了这些感动带给“我”的深远影响,也巧妙地点了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评:张坤)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是一棵树,一棵长在黄山之巅的树。
谁说草木无情,冷若冰霜;谁说草木麻木,迟钝呆板。作为一棵树,我也有喜怒哀乐。我对这个世界是满怀着感动的。每当红彤彤的太阳刚露出云海,彤光四射,把周围的一切都染红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我觉得那景象神奇而惊心动魄;每当夜幕降临,月亮阿姨唱着甜美的摇篮曲哄星星宝宝入睡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在这静谧的夜里,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甜蜜而温馨。
我在群山之巅,山腰山脚的同伴在羡慕我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同时总是惋叹我的孤独寂寞,其实,我是很快乐的,因为我能够经常看到游客们不畏艰难的攀登。
瞧,那儿有一群人正在吃力地往上爬,背上的行囊压得他们只得弯着背。刚开始还挺顺利,层层阶梯还算稳当,道旁的栏杆和手中的拐杖还可助他们一臂之力。道路两旁的风景固然好看,而我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山顶,看着他们的那股韧劲就知道,所以,他们也无暇四顾。黄山的路有的地方还算平坦,而有的地方就比较崎岖了。他们四个人在山间一块休息的地方商量着什么。一人拿着地图比划着,似乎遇到什么困难了。哦,对了,不远处朝北的地方有一段陡峭的山路,就像诗中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这一段路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这是通达山顶的必经之路。他们好像有了办法,个个脱下自己的衬衫连接起来,排头的人将一端捆在腰间,后面的三个人依次抓牢用衣服连起来的长绳,他们开始攀登天险了。狭窄的小道两旁都是坚硬的岩石,没有扶梯,从上往下看就像一把利剑从顶劈下的剑痕。我的心紧紧地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只要有一个人脚下打滑他们就会全部滚落下来。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
我在心底为他们高呼“万岁”,他们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自己,我很感动,我是被这人间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奇迹而感动。我将带着这份感动,整装出发,在这高山之巅继续迎接风雪的挑战。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它以其如下两方面的特征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可:一是本文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如“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作者这里以动作描写为主,真实确切地再现了四位登山者艰难的攀登过程;“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则活现了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的情形。这些描写读来如在目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本文构思新颖独特,给人以新意。作者把自己设定为黄山之巅的一棵树,因为身处绝顶而见识不凡,于是,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升起落下而感动,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的不懈攀登而感动,这既有新意又见深度,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点评:张坤)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安徽界首顾集中学]
一考生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黑暗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泓清泉,如乳汁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承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一
“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它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1948年,余光中21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纪与祖国分离;43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金山下钟声作响,看着重庆锦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那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二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75岁,52年。2005年,连战回家了。剥掉政治的污衣,让我们感受到了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默不作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滴滴落,寻根问祖,其实是在寻找真正的家啊!“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那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点评]这是一篇从题意到结构、从内容到语言都彰显作者才情与实力的佳作。其突出的特点如下:(一)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该考生抛开当前热点话题,选取海峡对岸骨肉相连的华夏儿女作为抒写对象,深切表达了因感念大陆、思恋故土、心怀感动而出发的美好情怀。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层次清晰,首尾呼应。(二)语言简练,富于才气。全文句式整散结合,行文自如潇洒。尤其是场面描写,形象逼真,把余光中、连战和林毅夫等人物生动地凸现了出来。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星星的闪烁。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心中,又时时刻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时,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总是由自然而生,与自然中生灵万物有着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时,我们看见一位瘦小的残疾姑娘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人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我们看见无数绿色的身影忙碌在铁道、公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四川时,我们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忧虑,在废墟中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惊叹!在风雨之中,在瓦砾之上,我们用感动见证了最顽强的民族,最伟大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动出发,谁不会变得更加成熟?谁不会更了解温暖的含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伸出你的手,将爱心的感动传给孩子;坚守你的岗位,将敬业的感动传给同事;攀登你的高峰,将拼搏的感动传给同伴……我相信,这些感动会在心中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而这,也就是带着感动出发的意义所在。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是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点评]文章立意明确,扣题紧密。作者由自然中的海棠、紫藤萝等“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过渡到“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表现我们因爱而感动,因感动而爱岗,因感动而敬业,从而把“出发”的内涵诠释得相当到位。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张力。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沙漠中没有路,驼铃依旧在响;天空中没有路,苍鹰依旧在飞;生活中没有路,我们带着感动出发,踏上征程。
从小就爱看书,因而了解了许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们的事迹,在翻动书页的刹那,我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
谁能够看得见美人泪?谁能够听见昭君哭?谁能够笑谈着沧海桑田?别叹息,听我说——没有不老的红颜……
湛蓝的天空辽阔得让鸟儿绝望,金黄的大漠遥远得让游子的目光无法企及故乡,昭君的曲子在回荡……
离别长安城那柔美的月光,离别长安城那向上扬起的檐角,昭君的心里有些不舍,但她很快明白,凄冷的皇宫不是她真正的归宿,明争暗斗不是她一生的追求,或许在大漠,她的心才是另一番壮阔。于是,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教会这里的人们耕与织,在人们的欢笑的眼神中,她明白了自己的归属。
经历了风沙,但却多了一份大漠女人的妩媚,这是另一番神圣的美。昭君的故事千古流传,她的事迹感动着我:江南水乡女子离开生她的地方,到遥远的大漠传播文化,为人们带去幸福,她的精神让人们学会感动,带着感动踏上征程……
万丈高楼坠足,扬子江心翻船。司马迁心惊肠断。铁链套头,镣铐加脚,狰狞磨刀,豺狼捋袖,一声惨呼,鬼神泣,天地愤……
本以为你会奔赴黄泉,可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岁月的风雨中,你带着你那如椽的大笔,走南闯北,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一滴血,点石成金;两行泪,浇红花蕾。生命诚可贵,精神更动人,在你的选择中,促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于是,我又被感动了: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潮平两岸阔”,偶然的黯淡,恰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中秋之月不可能岁岁如水,偶然的朦胧,恰是镜子背后之面。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朦山色……
在风中,我流着泪,我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在感动的边缘流泪,而是在幸福的风中泪花如雨坠……
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无限美!
[点评]本文作者从历史人物入手,选取王昭君和司马迁的故事作为材料,来表达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带着感动踏上征程。文章扣住“感动”与“出发”,把两者关系诠释得较为透彻。文章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尽显文采,是一篇新人耳目的优秀作文。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也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不曾感动过见多识广的你。
也许,“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酸,不曾感动过历经沉浮的你。
也许,“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唯美,不曾感动过风华正茂的你。
也许,“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顿悟不曾感动过心如止水的你……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9岁的小男孩领着其他同学逃离地震危险后,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班长”时,再坚强的你,能忍住泪水的横流么?
那么,当你看到一位在地震中死去的老师身下,活下来的安然无恙的学生时,再沉着的你,能止住心灵的哀泣么?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在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来后,幽默地说“我还以为地震把我震到外国去了”时,再冷静的你,能屏住苦笑的颤音么?
那么,当你看到救援的公路两旁,木鸡般呆立着的人们,在泪痕未干中举起一块块写着“谢谢”的纸板时,再铁石心肠的你,能抑住号啕不禁的感动么?
至少,我不能!
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老人,在杀死了鲨鱼后,孤身屹立船头,在猎猎风声中缓缓说道:“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无法被打败!”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雪灾、事故、流言蜚语中,我们决然地高昂起自己的头颅。8.0级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更挺起了脊梁!一幕幕救灾时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真谛……
黑格尔曾说过,在我们人类的天赋中,有一项既仁慈又残酷的本能,那就是在失去的当时,并不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倒是过后绵绵无期的思念,更令人撕心裂肺。
那么,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
[点评]本文情感真挚,思想深邃。作者从优美的诗句入手,拓展到众人感动的汶川救灾现场,进而展示自己被震撼的内心世界,并发出号召:“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全文感染力强,能激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文章行文老练,不同凡响。无论是排比句的运用,还是对名言的引用,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积淀。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当岁月飘然逝去,沉淀的无言的断壁残垣,春风吹来的时候,谁人忆起,那时花开……
——题记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自由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远处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前朝的诗,可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滋生着一腔的感动,蔓延在烂漫的花开之中。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世俗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陌上并为这三月风情所陶醉、感动的人,那么花开也是寂寞,风情也是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不知道被多少人吟咏了多少遍。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仿佛人的骨子里都是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意韵……
陌上花开,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人归缓缓,那花便开得执著,便有了灵性;花开陌上,那人便有了感动,便抛开了尘俗。
陌上花,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带着感动出发。
我不禁低头,嗅着这些花儿。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在伴随着历史而开而落。我不敢说自己可以见证历史,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摩这些娇嫩而顽强的花朵。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的诗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心中始终充满感动。而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拥有因为感动而散发的芬芳。陌上花开,它们可以不伟大,但它们庄严;它们可以不永恒,但它们真诚;它们可以不完美,但它们努力。
这些渺小却不卑弱的花儿,让我们带着感动,从春天出发,驶向彼岸的怒放……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点评]该考生从“眼前陌上花开”入题,进而联想到“三月风情陌上花”的诗句,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用抒情的笔调、充满感情的文字,表达了内心深处对“那时花开”的感动之情。文意层层推进,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全篇的感染力;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读来富有韵味。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易被感动的人,但是今年的五月,我却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题记
五月,本是一个祥和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宁静,更是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灾难面前,我们失去了同胞,失去了财富,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许多的感动,这将是我们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我感动于那神圣的职业操守。在关键的时刻,一个普通的老师用他那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谭老师是个普通教师,但在关键时刻,他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举动。强震突袭,人民教师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感动呢?
我感动于那伟大的母爱。“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一位母亲出于本能用自己的身体为怀中仅四个月大的孩子撑出了一片天地。伟大的母亲,你的灵魂可以安息了。
我感动于那纯真的友情。“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废墟上一个男孩用早已血肉模糊的双手刨着那些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身边的围墙还在颤抖。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女孩得救了。生离死别之后,他们相拥相泣。
我感动于那危难见真情的爱情。“宝贝,我很想你,我们结婚吧!”在听到女友的最后一次呼唤后,他发出这样一条短信。而电话的那一头的她早已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灾难阻隔了他们今生的情意,却阻挡不了他们来世的相约。
我感动于那真情的无私。四只羊只换回了1000块钱,而这几乎是她全部的财产,她却毫无保留地全献给了灾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淳朴的灵魂。
我感动于那母性的博爱。“娃…妈妈…来不及…啊…”危难时刻他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身陷废墟。
我感动于他们神圣的使命。大地又颤抖了,上级下了死命令,所有人员立即撤离。但随即,几名战士大叫:“还有活着的孩子。”转身又要往里钻,另几名战士死死将他们拖住。这时,一名刚从废墟中抱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了,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他们义无返顾,这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考场作文,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热爱生活,掌握了大量的时新作文素材,并在作文中巧妙地演绎,以“我感动于——”这样开头的排比段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感天动地的英雄画面,也使得本文语言如高山流水,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篇文章在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画面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写道:“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这不但写出了这些感动带给“我”的深远影响,也巧妙地点了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评:张坤)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是一棵树,一棵长在黄山之巅的树。
谁说草木无情,冷若冰霜;谁说草木麻木,迟钝呆板。作为一棵树,我也有喜怒哀乐。我对这个世界是满怀着感动的。每当红彤彤的太阳刚露出云海,彤光四射,把周围的一切都染红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我觉得那景象神奇而惊心动魄;每当夜幕降临,月亮阿姨唱着甜美的摇篮曲哄星星宝宝入睡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在这静谧的夜里,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甜蜜而温馨。
我在群山之巅,山腰山脚的同伴在羡慕我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同时总是惋叹我的孤独寂寞,其实,我是很快乐的,因为我能够经常看到游客们不畏艰难的攀登。
瞧,那儿有一群人正在吃力地往上爬,背上的行囊压得他们只得弯着背。刚开始还挺顺利,层层阶梯还算稳当,道旁的栏杆和手中的拐杖还可助他们一臂之力。道路两旁的风景固然好看,而我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山顶,看着他们的那股韧劲就知道,所以,他们也无暇四顾。黄山的路有的地方还算平坦,而有的地方就比较崎岖了。他们四个人在山间一块休息的地方商量着什么。一人拿着地图比划着,似乎遇到什么困难了。哦,对了,不远处朝北的地方有一段陡峭的山路,就像诗中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这一段路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这是通达山顶的必经之路。他们好像有了办法,个个脱下自己的衬衫连接起来,排头的人将一端捆在腰间,后面的三个人依次抓牢用衣服连起来的长绳,他们开始攀登天险了。狭窄的小道两旁都是坚硬的岩石,没有扶梯,从上往下看就像一把利剑从顶劈下的剑痕。我的心紧紧地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只要有一个人脚下打滑他们就会全部滚落下来。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
我在心底为他们高呼“万岁”,他们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自己,我很感动,我是被这人间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奇迹而感动。我将带着这份感动,整装出发,在这高山之巅继续迎接风雪的挑战。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它以其如下两方面的特征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可:一是本文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如“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作者这里以动作描写为主,真实确切地再现了四位登山者艰难的攀登过程;“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则活现了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的情形。这些描写读来如在目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本文构思新颖独特,给人以新意。作者把自己设定为黄山之巅的一棵树,因为身处绝顶而见识不凡,于是,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升起落下而感动,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的不懈攀登而感动,这既有新意又见深度,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点评:张坤)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安徽界首顾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