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媒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本文主要对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转型进行分析,从用户思维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方法和策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用户思维;传统媒体;转型
前言
在当前,很多传统媒体都存在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探讨媒体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用户思维,体现出用户的使用需求,才能够提高媒体的应用效果。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40年前,在数字化传播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信息领域出现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能使传播时间、传播地点的选择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新颖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型媒体,就是“新媒体”。光缆电信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通信网、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高清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都被赋予新媒体的内涵。
同时,由于新兴电子设备的层出不穷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单向的不可逆的线性传播渠道向双向互动式的非线性传播方式转变。新媒体的另一个诱人发展是媒体内容创作、出版、传播和消费的“非垄断性”,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创造性地参与到媒体传播的各个方面。一般认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于媒体内容的速度化、数字化及传播方式的动态化和交互式。
2、以用户思维推进农村传统媒体转型
当前国内农村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最核心的问题不是缺钱或者缺技术,而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意识。虽然社会的客观现实是正在迅速互联网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化,但传统媒体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文化和模式中,没有自觉用互联网思维来面对互联网社会,没有真正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质。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质包括自由、平等、开放,以及在信息交互中融入彼此的服務。媒体人向来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单向传播模式将他们的思维固化,视受众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态度和理念已经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信息传播变得如此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所以媒体人必须放下身架,平视受众,找准用户需求,真诚为大众服务。只有转变成这样的观念和思维,真正的媒体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目前很多农村传统媒体都在发展新興媒体,推进媒体融合,但是对于融合又常常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比如把融合简单化为“报道上网”或“网评见报”,以为建立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就是融合,或者极端地认为融合的终极目的是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出现这些误区的关键还在于缺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开放,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简约极致、开放共享、迭代创新、跨界协作,通过流量的积累寻找盈利模式。仅有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是远远不够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有可能解构传统媒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构建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时代的媒体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和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人除了从媒体角度思考未来,更应该从思维和理念上思考未来。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媒体形态和格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交往方式和运行方式,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被裹挟其中。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就得按照新的游戏规则来办事,只有用平等、开放的心态制作内容,用专业、特色的水准生产新闻,用贴心、细致的服务传播信息,才能证明媒体存在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下的管理是扁平化的管理,真正的农村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传统媒体要对内部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进行真刀真枪的改革。比如建立“中央新闻厨房”和集成信息处理系统,对新闻进行一次采编、多次加工。引进互联网创业机制,利用新媒体孵化器打造一批媒体融合的品牌项目。薪酬分配和考核指标向媒体融合方向有意识倾斜。比如BBC在艰难的15年全媒体转型之路上,改革的核心就是连接不同平台的媒体资源,将电视、广播、网络三个业务部门整合成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单个业务部门的总编辑改为每日轮班的方式坐在“全媒体总编”的位置上,各个频道和部门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但BBC内部人士仍然说:“迄今我们只是刚刚完成了转型的中间阶段,而新旧媒体的真正融合远没有实现。”媒体融合之路没有捷径,只能建设坚实的平台基础,转变思维方式,打造全新系统,这看上去是“笨方法”,却也是一条“正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今后在农村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把握好媒体的用户思维,在用户反应比较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思维方式和应用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改善,才能够发挥以用户思维推进传统媒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楚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新闻战线,2017,(01):14-17.
[2]谭天,张子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J].编辑之友,2017,(01):20-25.
[3]王翔,刘又玮.新媒体视野下自媒体的运营策略与发展趋势探析——以自媒体“咪蒙”为例[J].理论导刊,2017,(03):97-100.
[4]李芒,乔侨,李营.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策略的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62-67.
[5]田晓伟.论学术新媒体的发展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7,38(04):21-26.
【关键词】:用户思维;传统媒体;转型
前言
在当前,很多传统媒体都存在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探讨媒体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用户思维,体现出用户的使用需求,才能够提高媒体的应用效果。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40年前,在数字化传播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信息领域出现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能使传播时间、传播地点的选择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新颖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型媒体,就是“新媒体”。光缆电信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通信网、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高清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都被赋予新媒体的内涵。
同时,由于新兴电子设备的层出不穷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单向的不可逆的线性传播渠道向双向互动式的非线性传播方式转变。新媒体的另一个诱人发展是媒体内容创作、出版、传播和消费的“非垄断性”,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创造性地参与到媒体传播的各个方面。一般认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于媒体内容的速度化、数字化及传播方式的动态化和交互式。
2、以用户思维推进农村传统媒体转型
当前国内农村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最核心的问题不是缺钱或者缺技术,而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意识。虽然社会的客观现实是正在迅速互联网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化,但传统媒体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文化和模式中,没有自觉用互联网思维来面对互联网社会,没有真正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质。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质包括自由、平等、开放,以及在信息交互中融入彼此的服務。媒体人向来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单向传播模式将他们的思维固化,视受众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态度和理念已经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信息传播变得如此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所以媒体人必须放下身架,平视受众,找准用户需求,真诚为大众服务。只有转变成这样的观念和思维,真正的媒体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目前很多农村传统媒体都在发展新興媒体,推进媒体融合,但是对于融合又常常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比如把融合简单化为“报道上网”或“网评见报”,以为建立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就是融合,或者极端地认为融合的终极目的是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出现这些误区的关键还在于缺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开放,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简约极致、开放共享、迭代创新、跨界协作,通过流量的积累寻找盈利模式。仅有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是远远不够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有可能解构传统媒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构建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时代的媒体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和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人除了从媒体角度思考未来,更应该从思维和理念上思考未来。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媒体形态和格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交往方式和运行方式,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被裹挟其中。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就得按照新的游戏规则来办事,只有用平等、开放的心态制作内容,用专业、特色的水准生产新闻,用贴心、细致的服务传播信息,才能证明媒体存在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下的管理是扁平化的管理,真正的农村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传统媒体要对内部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进行真刀真枪的改革。比如建立“中央新闻厨房”和集成信息处理系统,对新闻进行一次采编、多次加工。引进互联网创业机制,利用新媒体孵化器打造一批媒体融合的品牌项目。薪酬分配和考核指标向媒体融合方向有意识倾斜。比如BBC在艰难的15年全媒体转型之路上,改革的核心就是连接不同平台的媒体资源,将电视、广播、网络三个业务部门整合成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单个业务部门的总编辑改为每日轮班的方式坐在“全媒体总编”的位置上,各个频道和部门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但BBC内部人士仍然说:“迄今我们只是刚刚完成了转型的中间阶段,而新旧媒体的真正融合远没有实现。”媒体融合之路没有捷径,只能建设坚实的平台基础,转变思维方式,打造全新系统,这看上去是“笨方法”,却也是一条“正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今后在农村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把握好媒体的用户思维,在用户反应比较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思维方式和应用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改善,才能够发挥以用户思维推进传统媒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楚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新闻战线,2017,(01):14-17.
[2]谭天,张子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J].编辑之友,2017,(01):20-25.
[3]王翔,刘又玮.新媒体视野下自媒体的运营策略与发展趋势探析——以自媒体“咪蒙”为例[J].理论导刊,2017,(03):97-100.
[4]李芒,乔侨,李营.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策略的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62-67.
[5]田晓伟.论学术新媒体的发展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7,38(0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