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阶段渗透生活理念,往往可以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启发,引导小学生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样在扩宽学生认知范围的时候,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基于此,文章从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三个方面探析了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是将教师放置在主要的位置上,但是这种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导致整个课堂效率非常低。要想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将科学知识同生活相互结合在一起,学习知识中理解生活,生活中感悟科学,主动发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并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思维和科学素养。
一、整合生活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聯系,如何将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只是要关注课内的活动,还应该重视课外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对此,教师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植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提前发布一张记录单给学生,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让城市中的学生回到农村去观察并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再者,还可以借助周围资源完成科学实验,当时代在发展的时候,教材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但是部分学校设备器材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时候需要利用身边的资源完成实验活动。例如在《电》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废旧玩具中的电池拆卸下来,完成点亮小灯泡的科学实验。当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能够培养他们废物再利用的环保理念,而且自己拆除零件再次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周围的科学现象。另外,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生活素材,不要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好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工作。对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关注现阶段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寻找事物和新课内容的衔接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到科学的世界中。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水和空气”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假设绿色瓶子中装满空气,蓝色瓶子装满水,如若再往绿色瓶子打入空气会如何?教师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纷纷表示,瓶子可能会爆炸,接着让学生实际操作,瓶子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向蓝色瓶子装水的时候,却开始溢出多余的水。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绿色瓶子的空间大,蓝色瓶子空间小,所以无法再继续灌输水,由此可以看出,恰当的生活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尽快掌握空气可被压缩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借助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月相变化》的教学中,如若是在现实中直接让学生去观看月亮的变化情况,学生很难理解月亮、地球的运动关系。而多媒体设备的巧妙运用,使得原本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能掌握两者的关系,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从视觉层面去理解地球的变化规律。因此,教师结合当下学生,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当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就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利用一些辅助设备来组织科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懂得利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三、开展生活活动,深化学生的认知记忆
教师利用实践活动去诠释科学知识,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方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生活概念等。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信任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组织实践活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深化小学生的认知体验。疫情背景下,为了让学生领悟到科学的魅力,教师根据课程核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质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他们的思维、感官意识,真正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组织“家庭实验室”,让学生在家也能“玩”科学,例如DIY新冠模型,当学生在动作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病毒的结构,而且也能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去分析病毒基因,展示蛋白质的外壳和包膜,实验进行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疫情视角去看待科学问题,组织“制作口罩”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这两个实践活动,学生都能轻松完成,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获得一个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当下,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顺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这是现阶段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组织一些生活性质极强的科学实验,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郝成三.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6, 000(010):65.
[2]陈青秀.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17, 000(006):48-48.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是将教师放置在主要的位置上,但是这种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导致整个课堂效率非常低。要想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将科学知识同生活相互结合在一起,学习知识中理解生活,生活中感悟科学,主动发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并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思维和科学素养。
一、整合生活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聯系,如何将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只是要关注课内的活动,还应该重视课外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对此,教师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植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提前发布一张记录单给学生,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让城市中的学生回到农村去观察并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再者,还可以借助周围资源完成科学实验,当时代在发展的时候,教材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但是部分学校设备器材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时候需要利用身边的资源完成实验活动。例如在《电》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废旧玩具中的电池拆卸下来,完成点亮小灯泡的科学实验。当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能够培养他们废物再利用的环保理念,而且自己拆除零件再次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周围的科学现象。另外,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生活素材,不要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好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工作。对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关注现阶段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寻找事物和新课内容的衔接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到科学的世界中。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水和空气”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假设绿色瓶子中装满空气,蓝色瓶子装满水,如若再往绿色瓶子打入空气会如何?教师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纷纷表示,瓶子可能会爆炸,接着让学生实际操作,瓶子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向蓝色瓶子装水的时候,却开始溢出多余的水。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绿色瓶子的空间大,蓝色瓶子空间小,所以无法再继续灌输水,由此可以看出,恰当的生活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尽快掌握空气可被压缩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借助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月相变化》的教学中,如若是在现实中直接让学生去观看月亮的变化情况,学生很难理解月亮、地球的运动关系。而多媒体设备的巧妙运用,使得原本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能掌握两者的关系,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从视觉层面去理解地球的变化规律。因此,教师结合当下学生,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当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就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利用一些辅助设备来组织科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懂得利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三、开展生活活动,深化学生的认知记忆
教师利用实践活动去诠释科学知识,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方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生活概念等。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信任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组织实践活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深化小学生的认知体验。疫情背景下,为了让学生领悟到科学的魅力,教师根据课程核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质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他们的思维、感官意识,真正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组织“家庭实验室”,让学生在家也能“玩”科学,例如DIY新冠模型,当学生在动作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病毒的结构,而且也能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去分析病毒基因,展示蛋白质的外壳和包膜,实验进行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疫情视角去看待科学问题,组织“制作口罩”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这两个实践活动,学生都能轻松完成,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获得一个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当下,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顺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这是现阶段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组织一些生活性质极强的科学实验,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郝成三.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6, 000(010):65.
[2]陈青秀.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17, 000(006):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