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的2009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华诞。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指导今天,谋划未来,成为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来自不同行业、有着各异经历的代表委员,向记者讲述了与祖国母亲命运相连的人生感悟。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以政协提案及大会发言的形式,分别就 “全民发放消费券 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将光伏产业纳入扩大内需政策范畴”、“加大政策力度 支持民营经济度过当前金融危机”、“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可控盈利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度过难关
刘汉元,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联络委员会主任,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2002年,刘汉元位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中国内地100首富第9位,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商人”,全亚洲仅13位。2003年,刘汉元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名列2003年《财富》杂志全球40岁以下富豪榜中国内地第二位。2001年,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2月16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6000万A股公开发行,3月2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通威牌饲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授予“中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
记者:每年的富豪榜上都有你的名字,自己到底有多少财富,算过吗?
刘汉元:确实不太清楚。很多年前我们有一个观点:有1万、10万的时候,这些钱都是自己的。但财富稍微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个人的属性越来越小,社会的属性越来越大。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把自己的财富放到社会中,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闭上眼睛仔细想想,不管这些钱姓刘、姓李还是姓王,都是员工共同分享、税收共同分享、社会共同分享、产品共同分享,姓什么已经没有关系了。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您觉得如今的民营企业在社会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刘汉元:截至2008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43.28万户,注册资金达到11.26万亿元;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65%,占出口总额的68%,民营企业已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我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在税收贡献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数据,2008年民营企业纳税占我国税收总额近60%;从上世纪末开始,国有企业已不再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力军。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不仅吸纳1亿多农民工,也成为每年上百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另据统计,民营经济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2008年,民营企业在克服自身发展困难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据全国工商联对汶川大地震上报的8000多家会员企业不完全统计,累计捐赠款物近70亿元。
记者: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都是一个不易的里程,那么,在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刘汉元:尽管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5%的GDP和70-80%的年度经济增量,但在各项资源的配置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和被忽视的角色,尤其是民企融资难,使得民企发展过程中无法获得稳定、持续、持久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严厉的银根紧缩和信贷控制,已导致目前全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直接限制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和能力,总体规模不断萎缩、效益不断下滑、亏损不断加大,加上融资难,税制改革步伐缓慢,民企税赋沉重,市场进入困难、门槛高等问题愈加明显,导致2008年全国数十万家民企倒闭,甚至包括一些各地乃至全国的行业龙头。大量民企搬迁、减产、限产、停产或倒闭,使2000多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银根太紧,税赋太重,是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记者:是的,近十年来,我国税收每年的增幅是GDP增幅的2-3倍,目前全国税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您觉得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那些不同的地方呢?
刘汉元:去年11月出台的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基本上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垄断,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却无法更多参与其中。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营经济占据4万亿投资份额近90%,而民企参与份额尚不足10%,虽然一定程度存在着民营经济如何承接投资这个现实问题,但前后比例明显失调,倾斜和缺失十分明显。如此区别对待,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的充分、有效发挥,还有损市场公平竞争,必然长远地影响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在我的提案中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家应该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有规模的重点民营企业,优先给予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支持,为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担保和资金运作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利率优惠,并逐年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和扶持力度。
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甚至可由银行划分一定比例的贷款份额,专门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以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对重点民企的自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升级转型进行扶持。同时,国家应加速财税税制改革,留富于企,放水养鱼,通过财政退税、返税、减税等方式和手段,把钱留给企业,支持它们扩大再生产,从而带动消费,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此外,民营企业无法更多参与4万亿投资的根本原因,是这些项目所在行业基本都是垄断行业,比如铁路、机场等,这些行业的参与者以及到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资金的,大多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受政策限制,民间资本很难进入。为此,国家应在推出本轮4万亿财政投资的同时,应该借此时机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创造条件,降低门槛,加大扶持,让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4万亿投资的公平竞争之中,这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分享国家财政投入的收益,而一旦激发民营经济的建设发展热情,将在本次拉动内需的过程中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
记者:金融危机当前您能谈一下您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吗?
刘汉元:自从去年11月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以来,由于投资计划更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拉动经济至少需要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由此就会错过当前的时机,难以在较短时间拉动内需,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老百姓的观望心态难以缓解,企业生产过剩、民众消费低迷等都将可能对市场信心、未来经济发展预期产生消极影响。从近几个月的一些关键指标和经济数据来看,目前信心尚未恢复,亟需继续加大力度,继续出台一批重大经济刺激计划,采取果断措施,避免我国经济继续下行而步入通货紧缩。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给出口、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并由此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意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8年1月以来持续下降,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公众认为收入水平是其2009年消费的瓶颈。随着国内企业当前生产效益的不断下滑,如果没有充足的市场消费需求,必然影响企业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和意愿,并由此造成供应减少、物价上升,最终又使得消费进一步萎缩,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只有解决好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内的消费低迷问题,扩大国内消费,才能令4万亿投资具有可持续性,使其发挥最大的乘数效应。
记者:对于金融危机,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了拉动内需发放消费券,现在我国一些省、市也已经吹响了消费券发放的号角,您认为这样是否能有效的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
刘汉元: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国内生产能力总体过剩,尤其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我国几乎是全世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国内同样也存在大量潜在需求,只是由于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不足,大家购买愿望不强,从而出现了一边企业产能过剩、大量工厂停产,而另一边百姓想买而无钱购买的现实状况,从而导致大批企业设备闲置、亏损严重,被迫关门停产,尤其是春节后出现全国2000多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严峻形势。因此,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可让想消费的人有钱消费,快速将消费愿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加速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地拉动内需,直接刺激和带动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发放消费券,将有效提振民众当前消费信心,并使其成为弥补半年乃至一年内消费信心不足的主要措施。
尤其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将由此获得更多收入和更大利润,从而有能力、有意愿、自觉地进行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直接带动就业和税收增长,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我国经济重回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将光伏产业纳入扩大内需政策范畴
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刘汉元认为,太阳能作为当前及未来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国家有必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光伏产业纳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扶持的范畴,从国家规划的4万亿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既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更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带动太阳能应用终端、输变电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采访中刘汉元指出,人类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地球上超过50亿年积累的能源,将在几十、上百年间耗尽,能源危机正逐渐蔓延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不仅羁绊了全球经济发展,也成为全球政治、军事冲突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从国内还是世界来看,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非常突出。与此同时,燃烧这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导致的温室效应,可能在这些能源被耗光之前,就已经把地球环境破坏到人类无法居住的程度,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300亿吨,如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将在2030年达到400亿吨,其中我国将占据1/4的比例。同时,我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不同程度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综合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10%左右。
2002—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3%;2007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1088MW,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光伏产品及光伏发电成本还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尚未出台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从而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上游“硅料生产”及下游“光伏产品应用或光伏发电”两头均在国外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势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他谈到,每一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需要有新技术、新产业、新突破,然后带动社会发展,带动经济走向繁荣。从此意义上讲,当前的金融危机并非只是金融领域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增长周期已过去,因此必须有新的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牵引经济发展走出衰退。而新能源产业无疑是下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光伏产业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建设机会,是一个现有的、成熟的、功在千秋的产业拉动和新的增长点。
刘汉元常委建议,可借鉴欧洲国家行之有效的作法,包括借鉴我国已实施多年的对风电的鼓励性作法,强制性要求国家电网对光伏发电按补贴性的“上网电价”全额收购。根据现阶段光伏发电的成本,宜将初期的补贴性“上网电价”确定为1.5—2元人民币/千瓦时,今后随着产业的规模化、成熟度上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每隔三年或五年对价格进行一次调整,最终将随着传统能源价格的上升、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两者趋于平衡,再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即可。同时,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推广,特别是对进行太阳能级硅材料制备以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研发、推广的单位,应当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并动员社会力量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沙漠和偏远地区建立独立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以政协提案及大会发言的形式,分别就 “全民发放消费券 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将光伏产业纳入扩大内需政策范畴”、“加大政策力度 支持民营经济度过当前金融危机”、“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可控盈利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度过难关
刘汉元,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联络委员会主任,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2002年,刘汉元位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中国内地100首富第9位,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商人”,全亚洲仅13位。2003年,刘汉元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名列2003年《财富》杂志全球40岁以下富豪榜中国内地第二位。2001年,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2月16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6000万A股公开发行,3月2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通威牌饲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授予“中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
记者:每年的富豪榜上都有你的名字,自己到底有多少财富,算过吗?
刘汉元:确实不太清楚。很多年前我们有一个观点:有1万、10万的时候,这些钱都是自己的。但财富稍微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个人的属性越来越小,社会的属性越来越大。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把自己的财富放到社会中,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闭上眼睛仔细想想,不管这些钱姓刘、姓李还是姓王,都是员工共同分享、税收共同分享、社会共同分享、产品共同分享,姓什么已经没有关系了。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您觉得如今的民营企业在社会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刘汉元:截至2008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43.28万户,注册资金达到11.26万亿元;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65%,占出口总额的68%,民营企业已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我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在税收贡献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数据,2008年民营企业纳税占我国税收总额近60%;从上世纪末开始,国有企业已不再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力军。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不仅吸纳1亿多农民工,也成为每年上百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另据统计,民营经济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2008年,民营企业在克服自身发展困难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据全国工商联对汶川大地震上报的8000多家会员企业不完全统计,累计捐赠款物近70亿元。
记者: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都是一个不易的里程,那么,在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刘汉元:尽管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5%的GDP和70-80%的年度经济增量,但在各项资源的配置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和被忽视的角色,尤其是民企融资难,使得民企发展过程中无法获得稳定、持续、持久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严厉的银根紧缩和信贷控制,已导致目前全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直接限制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和能力,总体规模不断萎缩、效益不断下滑、亏损不断加大,加上融资难,税制改革步伐缓慢,民企税赋沉重,市场进入困难、门槛高等问题愈加明显,导致2008年全国数十万家民企倒闭,甚至包括一些各地乃至全国的行业龙头。大量民企搬迁、减产、限产、停产或倒闭,使2000多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银根太紧,税赋太重,是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记者:是的,近十年来,我国税收每年的增幅是GDP增幅的2-3倍,目前全国税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您觉得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那些不同的地方呢?
刘汉元:去年11月出台的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基本上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垄断,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却无法更多参与其中。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营经济占据4万亿投资份额近90%,而民企参与份额尚不足10%,虽然一定程度存在着民营经济如何承接投资这个现实问题,但前后比例明显失调,倾斜和缺失十分明显。如此区别对待,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的充分、有效发挥,还有损市场公平竞争,必然长远地影响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在我的提案中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家应该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有规模的重点民营企业,优先给予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支持,为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担保和资金运作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利率优惠,并逐年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和扶持力度。
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甚至可由银行划分一定比例的贷款份额,专门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以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对重点民企的自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升级转型进行扶持。同时,国家应加速财税税制改革,留富于企,放水养鱼,通过财政退税、返税、减税等方式和手段,把钱留给企业,支持它们扩大再生产,从而带动消费,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此外,民营企业无法更多参与4万亿投资的根本原因,是这些项目所在行业基本都是垄断行业,比如铁路、机场等,这些行业的参与者以及到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资金的,大多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受政策限制,民间资本很难进入。为此,国家应在推出本轮4万亿财政投资的同时,应该借此时机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创造条件,降低门槛,加大扶持,让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4万亿投资的公平竞争之中,这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分享国家财政投入的收益,而一旦激发民营经济的建设发展热情,将在本次拉动内需的过程中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
记者:金融危机当前您能谈一下您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吗?
刘汉元:自从去年11月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以来,由于投资计划更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拉动经济至少需要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由此就会错过当前的时机,难以在较短时间拉动内需,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老百姓的观望心态难以缓解,企业生产过剩、民众消费低迷等都将可能对市场信心、未来经济发展预期产生消极影响。从近几个月的一些关键指标和经济数据来看,目前信心尚未恢复,亟需继续加大力度,继续出台一批重大经济刺激计划,采取果断措施,避免我国经济继续下行而步入通货紧缩。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给出口、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并由此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意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8年1月以来持续下降,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公众认为收入水平是其2009年消费的瓶颈。随着国内企业当前生产效益的不断下滑,如果没有充足的市场消费需求,必然影响企业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和意愿,并由此造成供应减少、物价上升,最终又使得消费进一步萎缩,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只有解决好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内的消费低迷问题,扩大国内消费,才能令4万亿投资具有可持续性,使其发挥最大的乘数效应。
记者:对于金融危机,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了拉动内需发放消费券,现在我国一些省、市也已经吹响了消费券发放的号角,您认为这样是否能有效的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
刘汉元: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国内生产能力总体过剩,尤其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我国几乎是全世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国内同样也存在大量潜在需求,只是由于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不足,大家购买愿望不强,从而出现了一边企业产能过剩、大量工厂停产,而另一边百姓想买而无钱购买的现实状况,从而导致大批企业设备闲置、亏损严重,被迫关门停产,尤其是春节后出现全国2000多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严峻形势。因此,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可让想消费的人有钱消费,快速将消费愿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加速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地拉动内需,直接刺激和带动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发放消费券,将有效提振民众当前消费信心,并使其成为弥补半年乃至一年内消费信心不足的主要措施。
尤其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将由此获得更多收入和更大利润,从而有能力、有意愿、自觉地进行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直接带动就业和税收增长,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我国经济重回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将光伏产业纳入扩大内需政策范畴
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刘汉元认为,太阳能作为当前及未来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国家有必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光伏产业纳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扶持的范畴,从国家规划的4万亿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既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更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带动太阳能应用终端、输变电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采访中刘汉元指出,人类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地球上超过50亿年积累的能源,将在几十、上百年间耗尽,能源危机正逐渐蔓延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不仅羁绊了全球经济发展,也成为全球政治、军事冲突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从国内还是世界来看,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非常突出。与此同时,燃烧这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导致的温室效应,可能在这些能源被耗光之前,就已经把地球环境破坏到人类无法居住的程度,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300亿吨,如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将在2030年达到400亿吨,其中我国将占据1/4的比例。同时,我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不同程度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综合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10%左右。
2002—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3%;2007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1088MW,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光伏产品及光伏发电成本还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尚未出台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从而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上游“硅料生产”及下游“光伏产品应用或光伏发电”两头均在国外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势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他谈到,每一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需要有新技术、新产业、新突破,然后带动社会发展,带动经济走向繁荣。从此意义上讲,当前的金融危机并非只是金融领域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增长周期已过去,因此必须有新的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牵引经济发展走出衰退。而新能源产业无疑是下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光伏产业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建设机会,是一个现有的、成熟的、功在千秋的产业拉动和新的增长点。
刘汉元常委建议,可借鉴欧洲国家行之有效的作法,包括借鉴我国已实施多年的对风电的鼓励性作法,强制性要求国家电网对光伏发电按补贴性的“上网电价”全额收购。根据现阶段光伏发电的成本,宜将初期的补贴性“上网电价”确定为1.5—2元人民币/千瓦时,今后随着产业的规模化、成熟度上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每隔三年或五年对价格进行一次调整,最终将随着传统能源价格的上升、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两者趋于平衡,再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即可。同时,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推广,特别是对进行太阳能级硅材料制备以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研发、推广的单位,应当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并动员社会力量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沙漠和偏远地区建立独立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