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施工单位招聘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擁有了人才优势,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占稳脚,才能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水利施工单位内部大都不同程度出现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它岗位人员紧缺的现象。招聘大学生成为充实各种人才的主要力量,南水北调工程为招聘大学生提供了实习舞台,但一部分大学生试用期满就会选择离开另谋高就,形成每年都招人,但每年都缺人的局面。
  1.招聘学生流失的原因
  1.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伴随着用人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在不过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大学生就业历经了统招统分、学校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完全自主择业三个阶段,换言之,就是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他们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满脑袋都是市场经济概念,绝没有老一代大学生那种对单位的强烈依附感,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没有“从一而终”的意识,合则留,不合就走人,另谋出路。
  1.2经济收入因素
  目前待遇好坏、薪酬高低已成为大学生们选择单位的一个首
  要考虑因素。作为新生代,从小在市场经济中熏陶成长,本身对待遇问题就敏感;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学生由过去的国家免费上学变为自费上学,每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达1万多元,有些大学生还未毕业就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因而迫切需要寻找高薪单位。尽管现在单位性质已由事改企,但仍在过渡期间,受自身机关事业单位性质的制约,在工资、薪酬等货币物质性激励方面较私营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毕业前所期盼的美好憧景和经济收入相距甚远,尤其是与开发商、设计、监理等单位相比,薪酬相对要低很多,所以毅然选择离开。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及用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招聘学生感觉到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一些招聘学生的流失。
  1.3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影响
  由于大学急剧扩招,而人才的需求量并没有同步扩大,导致
  大学生就业形势吃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都向学生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即在没有找到理想单位的情况下,先找到一个落脚单位再说,然后在工作中再慢慢地寻找合适单位。结果招聘单位可能成为他们的跳板,只不过是没办法才先到单位来找个“发工资的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单位,他们马上“跳槽”远走高飞。另外,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经历,为他们的“二次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成为今后谋生的垫脚石。这些存在“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大学生在初入单位工作时就没想把这份工作干得长久,他们只是在积攒资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等把专业技能和实践知识掌握之后,就会选择去理想的单位。现在许多企业明确提出不要学校里刚出来的大学生,怕还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对工作一两年后的大学生却非常欢迎,我们的企业就成了大学生们最理想的“培训基地”。
  1.4企业内部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在企业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灰色交易现象,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国有企业现在虽然大部分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上一些陋习依然存在,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上岗。企业人际关系复杂,形成了非正式组织类型中的小团体、小圈子及利益分割,在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等方面,仍存在着资历和拉关系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招聘学生看不到职业生涯的希望,导致了招聘学生的流失。
  1.5水利施工单位特殊性的制约
  水利施工单位一般都在偏远地区,施工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与招聘学生在学校里所想象的工作环境有天壤之别,因此有一些从小在繁华的城市里长大,生活中很少受过磨练的“都市幸运儿”,很难能忍受工地枯燥生活之苦,同时由于水利施工单位的特殊性,造成一部分适龄青年谈朋友难、成家难。面对这些现实,不能在本岗位踏实工作,总是想方设法找门路联系其他单位,等待一有时机就选择其他好单位。
   2.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水利施工单位应做到:一是在招聘时,优先考虑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水利事业奉献的有志之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历经磨练后,能够很快地适应水利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并能以苦为乐,耐得住寂寞,成为真正的水工人。二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真真正正地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千方百计、因地制宜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适时加强与招聘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并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三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根据招聘学生的工作能力,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人才成长规划,铺平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让他们有目标,有奔头,只要工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到相应的更好更高的岗位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招聘学生流失的现象定会有所改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引用工程实例,对现浇箱梁支架地基处理的分析以及采用杂填土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现浇连续箱梁 满堂支架 支架 地基处理 杂填土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座三层全互通涡轮式立交桥,底层为辅道系统,中间层为人民路,上层为东环路,立交主线均为双向6 车道,左转匝道为单向双车道,右转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行人、非机动车及附近
期刊
摘要:本文对手持GPS定位仪做出了相关介绍,对于手持GPS地位仪使用应注意的事项做了相关论述,并对Trimble Geo RTK手持GPS定位仪的坐标转化实际应用做出了探讨,为GPS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關键字:手持GPS;概述;注意事项;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D03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手持GPS的概述  手持GPS定位仪是业内GPS仪器中的一种,它的定位功能较强
期刊
摘要:在桥梁实际施工时容易出现预应力不足、梁体裂缝、支座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对预应力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文章结合某桥梁施工工程实践,使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预制的工程施工技术,并且提出加强桥梁外观质量的对策与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时控制危险的方法及措施  注桩桩基施工中
期刊
【摘要】本课题在对电子邮件原理和垃圾邮件的过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垃圾邮件过滤算法,并实现了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键字过滤算法的实现。关键字过滤是根据中文分词算法和关键字过滤的词典的实际情况改进而来。  【关键词】垃圾邮件过滤;关键字过滤;  中图分类号:F6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电子邮件由于方便、快捷、低成本的
期刊
摘要:我国原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迫使政府部门不断地改善城市道路,大规模的房屋拆迁必然产生巨额的补偿,而在此过程中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桂林市某城区人民政府城乡建设局的程某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关键词:拆迁、滥用职权、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案情简介  程某某,男,53岁,桂林市某城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期刊
摘要:电力电缆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封、堵、隔的方法,可以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主设备能安全地运行。本文对电缆的防火技术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电力电缆防火 封堵 工艺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电缆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是传输和分配电能。为了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敷设环境,电力电缆都被设计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防水性能和机械性能。但是,当电缆回路内发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客流量大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客站的应急疏散,采用网络通讯的智能型应急疏散系统,并对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有效解决该场所人员密集或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客流有序、安全、快速疏散;同时为产品招标采购、集成及施工提供优选方案。  【关键词】:应急疏散 网络通讯方案优化 集成施工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客流量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交通客站越来
期刊
摘要:结合沪昆铁路客专无砟轨道工程隧道底座板施工技术,阐述无砟轨道工程隧道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无砟轨道隧道底座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述  沪昆铁路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8标大屋场隧道施工里程为DK795+280~DK798+552,线路全长3272米,隧道内正线设计为CRTSII
期刊
摘要:作为矿井火灾这一个拥有高发率、高危害的事故,它不仅对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矿井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加强矿井的防灭火工作是相关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矿井火灾的原因、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通过论述分析出了提高其防灭火工作强度的措施。  关键字:矿井火灾原因;防灭火工作中的问题;强化防灭火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投入要不断增加,并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要达到GDP的4%,但实际上教育投入连续多年一直没有达到这一规定,而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利用菲德模型,通过对1997-200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度量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的总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教育已经对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