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将中学音乐教学纳入了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主要倾向于学习严肃音乐,即高雅音乐,很少会涉及到通俗音乐。很多音乐大师和教育工作者认为通俗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习通俗音乐,这样有利于促进中学音乐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通俗音乐;中学音乐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通俗音乐就是那些符合现代人民群众的心理特征,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明白如话,易于流传,形式多样,比较简单的音乐。
一、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中学的音乐教材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教材是教师教學生的教育工具之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中学的音乐教材向学生介绍的是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音乐与戏曲、舞蹈、英雄人物、事件等这些内容。但是,这些音乐作品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音乐教材介绍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学生对这些作品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作品的内容。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阅历有限,无法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并远离生活。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一般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社会音乐生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很少会运用到其他的教学方法。
二、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融合后产生的积极影响
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不足之处,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通俗音乐确实存在一些糟粕,但为何它能够在中学生中流行,甚至是流行于整个社会,为此,我们就应该看到通俗音乐正面、积极的一面。
(一)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怀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想通过庸俗音乐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去接触一个从来没有触碰过的世界。通俗音乐具有明白如话、节奏感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有一些通俗音乐中表露出来的情感还能与中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另外,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通俗音乐能够帮助中学生缓解压力和疲劳。
(二)能够丰富中学生的生活
其实中学生对高雅音乐的理论知识了解得并不多,有时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不能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而通俗音乐正好弥补了高雅音乐的这种缺陷。庸俗音乐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旋律清晰,篇幅短小。这些都更能提起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实现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在中学音乐课堂适当引入通俗音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适当地引入通俗音乐。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通俗音乐,去深入体会通俗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对情感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实现通俗音乐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讲授法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利用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进行演唱,运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歌词改编谱曲等等。这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做好相应的筛选
通俗音乐中不仅有好的作品,同样也有不好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筛选。那些粗俗不堪的、不健康的通俗音乐作品,要坚决抵制它们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因为那些粗俗不堪的、不健康的作品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中学生的发展。像筷子兄弟的《父亲》这样的作品更能促进我们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中学生学会感恩。朴树的《平凡之路》则让中学生在伤感和迷茫时能寻找到未来的方向。
(三)教材式融入通俗音乐
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篇音乐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某些东西,达到教化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材融入通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够熟悉了解各类音乐,具备辨别音乐种类的能力,并对音乐进行归类和对比。例如关于爱情方面的音乐,教师要知道它是属于高雅音乐还是通俗音乐,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另外找出另一首爱情音乐,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把这两首音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结语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事物,我们要看到通俗音乐的正反两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在音乐课堂适当引入通俗音乐、做好相应的筛选以及教材式融入音乐等措施来实现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陈中慧.如何完善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4(11).
【关键词】通俗音乐;中学音乐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通俗音乐就是那些符合现代人民群众的心理特征,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明白如话,易于流传,形式多样,比较简单的音乐。
一、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中学的音乐教材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教材是教师教學生的教育工具之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中学的音乐教材向学生介绍的是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音乐与戏曲、舞蹈、英雄人物、事件等这些内容。但是,这些音乐作品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音乐教材介绍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学生对这些作品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作品的内容。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阅历有限,无法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并远离生活。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一般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社会音乐生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很少会运用到其他的教学方法。
二、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融合后产生的积极影响
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不足之处,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通俗音乐确实存在一些糟粕,但为何它能够在中学生中流行,甚至是流行于整个社会,为此,我们就应该看到通俗音乐正面、积极的一面。
(一)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怀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想通过庸俗音乐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去接触一个从来没有触碰过的世界。通俗音乐具有明白如话、节奏感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有一些通俗音乐中表露出来的情感还能与中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另外,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通俗音乐能够帮助中学生缓解压力和疲劳。
(二)能够丰富中学生的生活
其实中学生对高雅音乐的理论知识了解得并不多,有时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不能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而通俗音乐正好弥补了高雅音乐的这种缺陷。庸俗音乐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旋律清晰,篇幅短小。这些都更能提起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实现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在中学音乐课堂适当引入通俗音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适当地引入通俗音乐。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通俗音乐,去深入体会通俗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对情感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实现通俗音乐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讲授法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利用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进行演唱,运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歌词改编谱曲等等。这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做好相应的筛选
通俗音乐中不仅有好的作品,同样也有不好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筛选。那些粗俗不堪的、不健康的通俗音乐作品,要坚决抵制它们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因为那些粗俗不堪的、不健康的作品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中学生的发展。像筷子兄弟的《父亲》这样的作品更能促进我们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中学生学会感恩。朴树的《平凡之路》则让中学生在伤感和迷茫时能寻找到未来的方向。
(三)教材式融入通俗音乐
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篇音乐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某些东西,达到教化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材融入通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够熟悉了解各类音乐,具备辨别音乐种类的能力,并对音乐进行归类和对比。例如关于爱情方面的音乐,教师要知道它是属于高雅音乐还是通俗音乐,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另外找出另一首爱情音乐,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把这两首音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结语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事物,我们要看到通俗音乐的正反两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在音乐课堂适当引入通俗音乐、做好相应的筛选以及教材式融入音乐等措施来实现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陈中慧.如何完善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