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目标,也是人类未来得以生存的保证。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发展上尤为重要,然而我国人均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用水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而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污染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做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水资源水供给可持续发展水环境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的紧缺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l/4,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2,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m3。在一般年份,农业受旱面积667万至2000万hm2,因旱减收粮食200亿、300亿kg,上千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生产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
淡水资源需求图
据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水资源总量24 6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 873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 869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
1.2水资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水资源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是中国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有毒有机物质、大量流失的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水体。在各流域中,长江流域接纳污水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41%,海滦河流域次之。城市地表水污染严重,城市饮用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有机和无机耗氧物和氨氮。2000年对59座城市、69条河流的113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平均值、亚硝酸盐平均值和悬浮物平均值超标的河流分别为67.4%、51%、62.7%、29%和41%。
水污染图
2.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是: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但是,我国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2.1水资源供给的问题
中国虽然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同时也是“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也相当明显。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的逐渐增大,总体资源的稀缺性加剧,特别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长期处在这样的束缚下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难度。
其次,是工业用水与需求的矛盾。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人口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表现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行业之间,特别是工业、农业与居民的生活用水上。
2.3水资源的分布与配置上的不合理
中国水资源区域差异显著。水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东南、华南等地区。总的来看,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资源综合优势最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最后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而在我国人口密集与农业发达的华北平原的水资源极度匮乏。
对资源的配置应该是把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利用,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使用。在生活与工业用水上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而且工业用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3.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方式
水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要达到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唯一的措施是从人的角度来采取措施。
3.1控制人口的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首要措施,降低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然后再提高人口素质,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既充分又合理的利用。尽管现在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然而,实践证明,人类是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逐步找到以上矛盾缓解和协调的途径的,从而实现良好的人口环境。适度的经济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持久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的。
我国人口增长图
3.2提高利用率
这就要通过技术替代,将尚未纳入利用范围的、相对丰富的资源替代已纳入利用范围的、相对稀缺的资源,不断进行旨在扩大可供利用资源范围的技术创新;另外,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也就是说,要通过技术创新,扩大资源基础存量,缓解资源稀缺压力,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方式可采用的模式有产业结构创新集群,实行水行业垂直一体化战略,就是实现水行业的纵向整合,即实现面向供应商的后向一体化和面向客户的前向一体化,重新塑造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组成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预测水平和科学性,实现水源地的多元化,降低水危机风险,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水服务体系,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实行个性化服务。培育行业发展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走城市经济运行之路。
3.3优化资源配置
3.3.1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對水资源的配置,政府要占据主导地位。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供水事业仍然是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支出范围,政府
仍然是供水事业的主要投资者,但投资者却不一定是经营者。政府不要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以确保市场竞争的效率和公平。政府要加强服务功能,及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拆除市场壁垒,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按照公平、效益的原则,实行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3.3.2健全市场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应主要依赖于市场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以价格显示资源的稀缺情况,并以此来调节资源流的供给与需求,使资源自然而然地流向需求强度最大、使用效率最高、产生效益最大的领域,从而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
要尽快建立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市场进入行为,既保持适度的竞争,又要维护各类和各段时期竞争者的公平权益。除大中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经营必须中方控股外,其余城市供水行业项目都允许或者鼓励社会资本和私营企业投资,投资方式和投资形式不限。要努力使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3.3.3 发挥公众的参与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涉及到公众的自身利益,以及消费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政府和社会舆论常常会对城市供水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因此,供水企业一方面要以充足的水量供应,向公众提供高质量和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措施争取得到公众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对企业形象的认可,并吸收公众资金参与供水行业发展,使公众利益与供水企业的利益一致。
3.3.4做好湿地的保护
湿地作为相对污染较小的地方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湿地沼泽的储水量也非常丰富达到11.47x1000km3。因此做好湿地保护对未来的发展很有意义。
4.总结
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对企业来说就是要采用新技术,降低污染,杜绝污水直接排放,做好污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2]周克钊,张永良;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7年01期
[3]于雷,吴舜泽,徐毅;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回顾及展望[J];环境保护;2007年06期
[4]王登礼,李新堂;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实现可持续利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党永良,张金丽;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利用[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曲格平;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水资源水供给可持续发展水环境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的紧缺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l/4,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2,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m3。在一般年份,农业受旱面积667万至2000万hm2,因旱减收粮食200亿、300亿kg,上千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生产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
淡水资源需求图
据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水资源总量24 6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 873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 869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
1.2水资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水资源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是中国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有毒有机物质、大量流失的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水体。在各流域中,长江流域接纳污水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41%,海滦河流域次之。城市地表水污染严重,城市饮用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有机和无机耗氧物和氨氮。2000年对59座城市、69条河流的113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平均值、亚硝酸盐平均值和悬浮物平均值超标的河流分别为67.4%、51%、62.7%、29%和41%。
水污染图
2.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是: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但是,我国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2.1水资源供给的问题
中国虽然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同时也是“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也相当明显。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的逐渐增大,总体资源的稀缺性加剧,特别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长期处在这样的束缚下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难度。
其次,是工业用水与需求的矛盾。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人口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表现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行业之间,特别是工业、农业与居民的生活用水上。
2.3水资源的分布与配置上的不合理
中国水资源区域差异显著。水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东南、华南等地区。总的来看,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资源综合优势最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最后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而在我国人口密集与农业发达的华北平原的水资源极度匮乏。
对资源的配置应该是把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利用,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使用。在生活与工业用水上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而且工业用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3.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方式
水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要达到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唯一的措施是从人的角度来采取措施。
3.1控制人口的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首要措施,降低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然后再提高人口素质,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既充分又合理的利用。尽管现在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然而,实践证明,人类是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逐步找到以上矛盾缓解和协调的途径的,从而实现良好的人口环境。适度的经济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持久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的。
我国人口增长图
3.2提高利用率
这就要通过技术替代,将尚未纳入利用范围的、相对丰富的资源替代已纳入利用范围的、相对稀缺的资源,不断进行旨在扩大可供利用资源范围的技术创新;另外,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也就是说,要通过技术创新,扩大资源基础存量,缓解资源稀缺压力,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方式可采用的模式有产业结构创新集群,实行水行业垂直一体化战略,就是实现水行业的纵向整合,即实现面向供应商的后向一体化和面向客户的前向一体化,重新塑造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组成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预测水平和科学性,实现水源地的多元化,降低水危机风险,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水服务体系,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实行个性化服务。培育行业发展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走城市经济运行之路。
3.3优化资源配置
3.3.1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對水资源的配置,政府要占据主导地位。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供水事业仍然是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支出范围,政府
仍然是供水事业的主要投资者,但投资者却不一定是经营者。政府不要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以确保市场竞争的效率和公平。政府要加强服务功能,及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拆除市场壁垒,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按照公平、效益的原则,实行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3.3.2健全市场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应主要依赖于市场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以价格显示资源的稀缺情况,并以此来调节资源流的供给与需求,使资源自然而然地流向需求强度最大、使用效率最高、产生效益最大的领域,从而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
要尽快建立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市场进入行为,既保持适度的竞争,又要维护各类和各段时期竞争者的公平权益。除大中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经营必须中方控股外,其余城市供水行业项目都允许或者鼓励社会资本和私营企业投资,投资方式和投资形式不限。要努力使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3.3.3 发挥公众的参与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涉及到公众的自身利益,以及消费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政府和社会舆论常常会对城市供水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因此,供水企业一方面要以充足的水量供应,向公众提供高质量和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措施争取得到公众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对企业形象的认可,并吸收公众资金参与供水行业发展,使公众利益与供水企业的利益一致。
3.3.4做好湿地的保护
湿地作为相对污染较小的地方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湿地沼泽的储水量也非常丰富达到11.47x1000km3。因此做好湿地保护对未来的发展很有意义。
4.总结
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对企业来说就是要采用新技术,降低污染,杜绝污水直接排放,做好污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2]周克钊,张永良;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7年01期
[3]于雷,吴舜泽,徐毅;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回顾及展望[J];环境保护;2007年06期
[4]王登礼,李新堂;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实现可持续利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党永良,张金丽;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利用[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曲格平;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