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研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力度的加强,园林绿化造景的美观与植物的选择也成为园林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独有的创造、创新能力是历代城市绿化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选择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国际上以“城市之肺”来比喻森林对城市的作用。由城市森林构造的“肺部”吸纳的则是尘土、废气、噪音等污染物,呼出的是氧气和水分。这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功能。
  2、美化市容
  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美好的市容风貌不仅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二、树种选择配置
  树木是构成森林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科学的选择城市森林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城市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成本。
  1、发展各种高大的乔木树种
  在我国城市绿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达到以较少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必须发挥乔木树种占有空间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优势。我国的高大树木物种资源丰富,应该广泛加以利用。在高大乔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一些长寿命的基调树种以外,还要重视一些速生树种的使用,特别是在我国城市森林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发展速生树种可以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2、选择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乡地树种
  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上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主要载体之一。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安全,它能够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抵抗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干扰的能力强,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因此,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应该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建群种是森林植物群落中在群落外貌、土地利用、空间占用、数量等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树木种类。建群种可以是乡土树种,也可以是在引入地经过长期栽培,已适应引入地自然条件地的外来种。建群种无论是在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增建群落的稳定性,还是展现当地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1、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做到“以人为本”。
  1.2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调和、均衡、韵律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2、不同的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方法
  2.1公园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公共绿地,也是面积相对较大,服务对象较多的绿地类型,体现了一个城市园林水平和艺术水平。
  2.2公园绿地主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要有适合老年人散步休憩的疏林小路,又要有符合儿童喜好、色彩鲜亮的观色植物,还要有适合青年人运动的围合空间,以及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安全、噪音隔离。
  2.3在植物配置上,设计要大气,物种选择上要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使其不仅满足人们对景观艺术的要求同时还能发挥其生态效能,还可以按照科、属、种配置专类园进行科普教育。在总体布局上要协调,同时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合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2.4植物配置总体效果,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
  3、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临街建筑和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地带。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一般为敞开式,即使有围护,大多由低矮、通透的材料构成,因而是城市的共享绿化空间,可谓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小品。
  3.1根据城市街道情况,合理的对各种乔灌草进行布局宜树则树,宜草则草,草树结合。草坪作为背景,树木花卉、乔木灌木,互相点缀衬托。对于老城区和建筑密集区,绿地配置中应做到见缝插针、适时适地,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
  3.2应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它的特色和风格,如新会-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叶榕及厦门-英雄城的木棉都是成功的典范。而北方城市不能象南方那样常年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要作到适地适树,近量选择一种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体现城市的特色。
  3.3应系统规划,符合自然生态规律,进而创造生态效益,遵循生物多样化原则,尽可能保持乡土物种,力图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进而来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
  4、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作为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其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为居民着想,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化自成体系,并与城区绿化系统相协调。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晓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2011,30(5):64-65.
  [2]陈金河.城市园林绿化应注重森林生态建设[J].福建热作科技,2012,27(4)
其他文献
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徐声汉编著的《战胜心灵顽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治》于2000年4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手足口病是小儿的常见传染病,在中国许多省市均有报道且大多为非重症患者。2008年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并出现了死亡病例,为此,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良好的园林建设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使人们生活在更加舒适的环境当中。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备受重视,在园林管理工作中,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植物的生长及园林的整体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同其他的农林作物形同,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一
ERP系统是一个财务会计导向的全面企业集成系统,管理整个供需链上的各个实体的价值,实现对生产、财务、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流程管理;是依托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早期应用ERP系统的上市公司,通过ERP项目的实施,既获得了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教
“三年困难时期”,极大的冲击了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在国家援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生产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广大的乡村社会来说,即是以此为一个核心的应对过程。本文充分利
跨国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当代移民现象的理论,但将这一理论历史化,也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华人跨国移民现象。近代华人的跨国实践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对侨乡的经济产生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被称为以及核算,它是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实际上就是是对集中核算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本文从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思想、对策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集中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对策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会计 集中核算 内部审计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企业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职能部门的会计和出纳,各只设报账
[编者按]精神疾病的诊断历来是一个难题.由于病因不明而缺乏客观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复杂,医生个人因素等原因,精神科的临床误诊在当前仍是不可避免的.有关精神科误诊的研究是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vulnerable plaque instability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level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