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1月8日上午,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职业介绍所的登记簿里记录的招工单位已达到了100多家,然而职介所却显得有些冷清。当该所职工蒋敏把招2000名纺织工人的消息公布出来时,围观的人群波澜不兴。
这一幕,显示出困扰“长三角”、“珠三角”的民工荒已悄然现身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重庆。
用工乱局与工荒困境
在回龙坝镇大大小小的纺织厂门口和电杆上,到处张贴着随时招工的启事。蒋敏说:“织车工到我们所找工作,不但免费,而且还有补助。”
纺织女工贺小舒印证了蒋敏的说法:“有些织车工想跳槽了,就立马走人,跑去与别的老板讲条件,往往马上就可以上班。”
以前是企业不愿意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现在则是职工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如今,企业之间拿钱挖工人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你挖我的,我挖你的,“挖人费”达到几百元一个甚至更多。回龙坝镇党委、政府在全市乡镇中设立了第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庭,以规范企业用工和减少劳动争议,结果去年劳动争议案不升反降。“互相挖人太频繁了,企业老板干脆自己调解了事。”王国兴副镇长说。
吕钟勤在当地经营着一家纺织厂,缺员高达50%,90多台织布机停了一半,损失惨重。笔者见到他时,他正指挥人在厂门口挂招工广告牌。谈到缺工问题,吕一脸的无奈,为了解决缺工问题,他已托熟人帮忙从远郊区县带些人来。他说其他纺织厂的情况也差不多,要靠熟人帮忙介绍工人。
由于缺工严重,在回龙坝镇团歇路上催生出3家纺织培训技术学校,其实也就是以培训为主的纺织厂,学时2个月,学费由800元降到了400元,近3个月来,学员不到50名,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
统计出来的数据更让人吃惊,目前全镇530多家纺织企业几乎家家都缺工人,20000多人的用工规模缺工达4000人。如今,月工资开到了800元以上,一些厂家甚至降低门槛,包吃包住,年龄限制放宽到50岁,但还是招工难,与此前农民工排着队求工作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王国兴说:“全镇纺织行业出现的民工荒已经严重影响到回龙坝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工荒原因何在
民工荒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重庆出现,是个案抑或是全局性问题,对处于快速发展的重庆意义重大。
回龙坝镇作为重庆市政府命名的纺织专业镇,有530多家纺织企业,产业集中度之高在全国都属罕见。
依靠灵活的市场定位、低廉的价格,回龙坝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纺织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得以迅速发展。鼎盛时期,回龙坝镇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们甚至把上海、江浙一带国有纺织企业的织布机购买一空,同时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了200多家营销点。据统计,该镇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在2004年已达到20亿元的产值,年产坯布7亿米,占全国中低档坯布产量的1/5,占全市的64%。回龙坝镇以及周边乡镇共有织布机3.6万台,占全市的80%,从业人员1.6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万人。
事实上,在2003年下半年当地企业就已经出现了招工难,缺口最大的主要是普通织布工和杂工,而月工资上千元的机修工等技术工种并不缺,甚至还多出几百名。一向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普通民工突然对纺织企业变得挑剔起来,让人始料不及。
招工难引发职工跳槽频繁。20岁的罗华娟是当地一家企业的纺织女工,一连跳了4次槽,800元左右的月工资,相对于其他行业并不低,但她还是不满意。她跳槽的原因主要是纺织企业环境差、噪音大、收入不高。
镇企业办公室主任吕祖恒认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环境和收入问题。劳动者现在也要考虑劳动环境的问题了,厂房不规范,工资不高,劳动福利不好,是很难招到人的。来自沙坪坝区就业局的调查也印证了他的看法,因劳动环境和职工待遇而出现的民工荒,在部分条件差的摩配企业同样存在。
长期研究产业经济问题的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和劳动力资源如此丰富的重庆出现回龙坝民工荒现象,有大背景,就全国而言,民工荒已较为普遍。重庆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同样要受到全国劳动力大市场的影响,民工的选择范围更宽了,更关注自身的权益问题了。其次,回龙坝镇的产业集中度比较高,因为产业集中在一起后用工量大,所以出现大量缺工,这与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民工荒问题也有相似的地方。”
预警重庆经济战略转型
出现民工荒并不可怕,关键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求对策,以规避因为劳动力短缺和使用成本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回龙坝镇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纺织业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进行低附加值的中低档坯布的加工生产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在出现缺工后,如果提高劳动成本,企业利润空间将急剧缩小,一些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甚至重新洗牌;如果不提高劳动者待遇,企业又没有足够的可供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将陷入两难境地。
曾国平认为民工荒必然会导致企业重新洗牌,这是一个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的信号。回龙坝的民工荒可能是重庆市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产业升级的前奏。“作为政府来讲,面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庆对这种现象要有预警,要有预案。作为企业来讲,要看到用低成本劳动力、低价格竞争的局限性,重新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农民工也应注意到当前就业形势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应该学会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实现就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争取再当主力军,再当主角。把这些因素综合协调起来,我们就可以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解决好用工难题。”曾国平教授说。
现实的确如此。回龙坝镇生产的面料布只能卖6元/米,而沿海厂家购去面料经过印染等深加工后,就变成了120元/米,这使得回龙坝镇的产业升级愿望显得更加迫切。
产业升级在回龙坝镇也不乏成功案例。该镇的大型浆纱厂扬子江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涉足浆纱。为了上档次,尽管购买一台浆纱设备要花80多万元,该厂仍投入巨资购买了10多台,使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亿米,如今企业年产值已超过5000万元。由于环境的改善和技术革新,该厂有效化解了招工难的问题。
目前,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回龙坝纺织工业城,广泛招引江浙、香港等地大型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大型纺织企业集团,并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了纺织服装学院,结合全市“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对纺织工人进行“订单式”培训,以求从根本上破解民工荒这道难题,也从根本上解决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这一幕,显示出困扰“长三角”、“珠三角”的民工荒已悄然现身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重庆。
用工乱局与工荒困境
在回龙坝镇大大小小的纺织厂门口和电杆上,到处张贴着随时招工的启事。蒋敏说:“织车工到我们所找工作,不但免费,而且还有补助。”
纺织女工贺小舒印证了蒋敏的说法:“有些织车工想跳槽了,就立马走人,跑去与别的老板讲条件,往往马上就可以上班。”
以前是企业不愿意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现在则是职工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如今,企业之间拿钱挖工人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你挖我的,我挖你的,“挖人费”达到几百元一个甚至更多。回龙坝镇党委、政府在全市乡镇中设立了第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庭,以规范企业用工和减少劳动争议,结果去年劳动争议案不升反降。“互相挖人太频繁了,企业老板干脆自己调解了事。”王国兴副镇长说。
吕钟勤在当地经营着一家纺织厂,缺员高达50%,90多台织布机停了一半,损失惨重。笔者见到他时,他正指挥人在厂门口挂招工广告牌。谈到缺工问题,吕一脸的无奈,为了解决缺工问题,他已托熟人帮忙从远郊区县带些人来。他说其他纺织厂的情况也差不多,要靠熟人帮忙介绍工人。
由于缺工严重,在回龙坝镇团歇路上催生出3家纺织培训技术学校,其实也就是以培训为主的纺织厂,学时2个月,学费由800元降到了400元,近3个月来,学员不到50名,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
统计出来的数据更让人吃惊,目前全镇530多家纺织企业几乎家家都缺工人,20000多人的用工规模缺工达4000人。如今,月工资开到了800元以上,一些厂家甚至降低门槛,包吃包住,年龄限制放宽到50岁,但还是招工难,与此前农民工排着队求工作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王国兴说:“全镇纺织行业出现的民工荒已经严重影响到回龙坝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工荒原因何在
民工荒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重庆出现,是个案抑或是全局性问题,对处于快速发展的重庆意义重大。
回龙坝镇作为重庆市政府命名的纺织专业镇,有530多家纺织企业,产业集中度之高在全国都属罕见。
依靠灵活的市场定位、低廉的价格,回龙坝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纺织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得以迅速发展。鼎盛时期,回龙坝镇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们甚至把上海、江浙一带国有纺织企业的织布机购买一空,同时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了200多家营销点。据统计,该镇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在2004年已达到20亿元的产值,年产坯布7亿米,占全国中低档坯布产量的1/5,占全市的64%。回龙坝镇以及周边乡镇共有织布机3.6万台,占全市的80%,从业人员1.6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万人。
事实上,在2003年下半年当地企业就已经出现了招工难,缺口最大的主要是普通织布工和杂工,而月工资上千元的机修工等技术工种并不缺,甚至还多出几百名。一向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普通民工突然对纺织企业变得挑剔起来,让人始料不及。
招工难引发职工跳槽频繁。20岁的罗华娟是当地一家企业的纺织女工,一连跳了4次槽,800元左右的月工资,相对于其他行业并不低,但她还是不满意。她跳槽的原因主要是纺织企业环境差、噪音大、收入不高。
镇企业办公室主任吕祖恒认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环境和收入问题。劳动者现在也要考虑劳动环境的问题了,厂房不规范,工资不高,劳动福利不好,是很难招到人的。来自沙坪坝区就业局的调查也印证了他的看法,因劳动环境和职工待遇而出现的民工荒,在部分条件差的摩配企业同样存在。
长期研究产业经济问题的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和劳动力资源如此丰富的重庆出现回龙坝民工荒现象,有大背景,就全国而言,民工荒已较为普遍。重庆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同样要受到全国劳动力大市场的影响,民工的选择范围更宽了,更关注自身的权益问题了。其次,回龙坝镇的产业集中度比较高,因为产业集中在一起后用工量大,所以出现大量缺工,这与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民工荒问题也有相似的地方。”
预警重庆经济战略转型
出现民工荒并不可怕,关键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求对策,以规避因为劳动力短缺和使用成本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回龙坝镇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纺织业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进行低附加值的中低档坯布的加工生产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在出现缺工后,如果提高劳动成本,企业利润空间将急剧缩小,一些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甚至重新洗牌;如果不提高劳动者待遇,企业又没有足够的可供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将陷入两难境地。
曾国平认为民工荒必然会导致企业重新洗牌,这是一个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的信号。回龙坝的民工荒可能是重庆市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产业升级的前奏。“作为政府来讲,面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庆对这种现象要有预警,要有预案。作为企业来讲,要看到用低成本劳动力、低价格竞争的局限性,重新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农民工也应注意到当前就业形势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应该学会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实现就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争取再当主力军,再当主角。把这些因素综合协调起来,我们就可以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解决好用工难题。”曾国平教授说。
现实的确如此。回龙坝镇生产的面料布只能卖6元/米,而沿海厂家购去面料经过印染等深加工后,就变成了120元/米,这使得回龙坝镇的产业升级愿望显得更加迫切。
产业升级在回龙坝镇也不乏成功案例。该镇的大型浆纱厂扬子江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涉足浆纱。为了上档次,尽管购买一台浆纱设备要花80多万元,该厂仍投入巨资购买了10多台,使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亿米,如今企业年产值已超过5000万元。由于环境的改善和技术革新,该厂有效化解了招工难的问题。
目前,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回龙坝纺织工业城,广泛招引江浙、香港等地大型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大型纺织企业集团,并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了纺织服装学院,结合全市“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对纺织工人进行“订单式”培训,以求从根本上破解民工荒这道难题,也从根本上解决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