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还有些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正内涵。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实施生命道德观教育的内容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生命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09-01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更应该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大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风华正茂,一方面处于不断探索、追问、求知之中,另一方面,又处于压力、忧患、竞争之下。这个时候,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将对他们之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或漠视自己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从而使得对大学生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所谓的生命道德教育就是要使我们的大学生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1.1 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关系可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即使生活中出现挫折,也多能正确对待,积极调适,一般不会采取过激行为。反之,家庭成员关系淡薄的学生,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渴望水平和教育方式也对他们产生影响。过于严格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水平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他们懦弱、依赖、自我中心等性格,从而增加了他们遭遇挫折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系统地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对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过分重视知识传授、文化学习,忽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尤其缺乏引导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甚至对于有关生命的基本常识也缺乏教授。同时,教育过多关注升学、考试、分数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们生活在紧张和恐惧中,导致学生无暇去思考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懂得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更享受不到生命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1.3 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近年来国内外某些报刊、影视媒体中对悲观厌世情绪的大肆渲染、对自杀行为的细致描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还缺乏足够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年学生。一些大学生在重视自身生存权利和利益的同时,也将放弃生命视作自身的一种权利,他们认为自己有选择生或死的自由,有处理自己生命的权利,表现出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珍惜和呵护。社会环境作为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氛围,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命观,成为形成某种生命意识的基础。
1.4 大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从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影响作用。在许多大学生看来,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困境、失败总是消极、不受欢迎、令人恐惧、没有价值的,是挫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阻碍。因此,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差异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前途的信心,从而影响他们健康生命观的建立。
2 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
2.1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道德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完整的对生命的认识,形成对生命的热爱、珍惜、尊重、敬畏、欣赏,并能主动的追求生命的意义。
2.2 生命挫折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的挫折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中挫折的辩证认识能力,使大学生明白,生活是美好的,但是,生活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充满着坎坷、曲折和挫折,同时,挫折教育还培养学生接受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战胜苦难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苦难的积极意义,即人在苦难中更能超乎寻常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尊严和力量,并激发自己潜在的活力,唤醒个体的崇高感,激励个体的人格尊严与价值。
2.3 生命责任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在生命的进程中,时时处处响彻着一种深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强音:生命是一种责任,与生俱来的或后天萌发的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那种对生命漠视甚至轻言放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2.4 生命死亡教育
要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命道德教育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只有正确的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生存意识中是不会想到死亡的,没有死亡意识也就体会不到生命的短暂,意识不到生命的珍贵,因此,也就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没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由于没有生命死亡的紧迫感,就会感觉到现实的人生平淡、无奇甚至乏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生命的死亡意识。
3 实施生命道德教育的对策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不够尊重和敬畏的,对待生命的行为是草率和轻贱的。对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作出积极对策与思考。现在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就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主要目的,一是帮助我们的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做到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二是引导大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培养责任意识,陶冶健全人格,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生命的真谛。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的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分面的合力。
对于大学生所处的高校而言,应该转变德育观念,确立生命道德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生命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除了注重以“两课”教学为主要渠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发课堂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外,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感情。家庭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和谐氛围。这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这种欢乐幸福的体会能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我们的社会应为生命道德教育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营造对学生乃至全社会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生命道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要多管齐下,除了有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学校教育、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外,还须大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本身的道德素质、生命意识、心理素质、责任意识等等,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生命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路晓军.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9).
[2] 章文丽.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J].史教资料,2005,(4).
[3] 赵倩.大学生的生命观问题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 庄和美.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社科纵横,2006,(1).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生命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09-01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更应该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大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风华正茂,一方面处于不断探索、追问、求知之中,另一方面,又处于压力、忧患、竞争之下。这个时候,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将对他们之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或漠视自己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从而使得对大学生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所谓的生命道德教育就是要使我们的大学生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1.1 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关系可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即使生活中出现挫折,也多能正确对待,积极调适,一般不会采取过激行为。反之,家庭成员关系淡薄的学生,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渴望水平和教育方式也对他们产生影响。过于严格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水平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他们懦弱、依赖、自我中心等性格,从而增加了他们遭遇挫折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系统地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对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过分重视知识传授、文化学习,忽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尤其缺乏引导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甚至对于有关生命的基本常识也缺乏教授。同时,教育过多关注升学、考试、分数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们生活在紧张和恐惧中,导致学生无暇去思考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懂得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更享受不到生命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1.3 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近年来国内外某些报刊、影视媒体中对悲观厌世情绪的大肆渲染、对自杀行为的细致描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还缺乏足够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年学生。一些大学生在重视自身生存权利和利益的同时,也将放弃生命视作自身的一种权利,他们认为自己有选择生或死的自由,有处理自己生命的权利,表现出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珍惜和呵护。社会环境作为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氛围,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命观,成为形成某种生命意识的基础。
1.4 大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从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影响作用。在许多大学生看来,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困境、失败总是消极、不受欢迎、令人恐惧、没有价值的,是挫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阻碍。因此,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差异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前途的信心,从而影响他们健康生命观的建立。
2 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
2.1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道德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完整的对生命的认识,形成对生命的热爱、珍惜、尊重、敬畏、欣赏,并能主动的追求生命的意义。
2.2 生命挫折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的挫折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中挫折的辩证认识能力,使大学生明白,生活是美好的,但是,生活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充满着坎坷、曲折和挫折,同时,挫折教育还培养学生接受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战胜苦难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苦难的积极意义,即人在苦难中更能超乎寻常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尊严和力量,并激发自己潜在的活力,唤醒个体的崇高感,激励个体的人格尊严与价值。
2.3 生命责任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在生命的进程中,时时处处响彻着一种深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强音:生命是一种责任,与生俱来的或后天萌发的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那种对生命漠视甚至轻言放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2.4 生命死亡教育
要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命道德教育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只有正确的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生存意识中是不会想到死亡的,没有死亡意识也就体会不到生命的短暂,意识不到生命的珍贵,因此,也就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没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由于没有生命死亡的紧迫感,就会感觉到现实的人生平淡、无奇甚至乏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生命的死亡意识。
3 实施生命道德教育的对策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不够尊重和敬畏的,对待生命的行为是草率和轻贱的。对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作出积极对策与思考。现在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就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主要目的,一是帮助我们的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做到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二是引导大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培养责任意识,陶冶健全人格,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生命的真谛。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的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分面的合力。
对于大学生所处的高校而言,应该转变德育观念,确立生命道德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生命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除了注重以“两课”教学为主要渠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发课堂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外,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感情。家庭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和谐氛围。这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这种欢乐幸福的体会能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我们的社会应为生命道德教育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营造对学生乃至全社会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生命道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要多管齐下,除了有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学校教育、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外,还须大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本身的道德素质、生命意识、心理素质、责任意识等等,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生命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路晓军.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9).
[2] 章文丽.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J].史教资料,2005,(4).
[3] 赵倩.大学生的生命观问题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 庄和美.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社科纵横,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