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去的40多年里在地质应用领域,遥感方法以其宏观、形象、快速、经济和短周期提供多时相数据等技术优势,为地质工作者了解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推断地质作用过程和运动现状,预测矿产的前景和地质灾害的发生等提供了大量真实信息,为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在水文地质、工程地与环境地质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遥感技术;图像
一、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中的分析
地下水资源信息提取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之下,在地表上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地下水赋存状况的,但地下水可通过某些地表现象间接地得到反映。遥感手段研究地下水,正是利用这一点作为研究基础。通常人们通过研究地貌、地表岩性、河流、古河道、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地表现象间接了解地下水的运动和赋存状态。而这些与地下水赋存状态有关的地表现象,正是遥感技术的优势所在。在研究区,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从研究地表岩性、构造、冲洪积扇等第四系地层等人手,结合其它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地下水赋存条件和特征。推测地下水富水区,为客观准确的评估地下水资源潜力提供依据 。
1.冲洪积扇:其地下水分带规律最典型。从山口至其下部边缘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分三分:①潜水深埋带,位于冲洪积扇上部,地面坡度大,透性强,是冲洪积扇的补给区和补给水源,埋深可达数十米或更深,②潜水溢出带,此处坡度变,冲洪积物粒度变细,粘性土成分增加,在扇地形面与潜水面相交处,形成潜水溢出带。 ③潜水下沉带,溢出带向下,地下水由于向河流排泄和蒸发,使潜水埋深又略增加,一般为1~3m,本带的冲洪积物多为粘性土,多形成沼泽。
2.冲积物:在河流活动区域和湖流涨落地带均有分布,形状多呈现出不规则的条带状,在区内和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中部也有少数存在,冲积物的地下水赋存在河床河漫滩堆积地和河流低阶地(常为堆积阶地)的冲积物中。
3.积雪:由于图像季节的原因,从遥感图像上积雪不多,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少量残雪存在,富含水体,在雪山外围主要为冰川的沉积层,包括冰碛层及冰水沉积层。
4.残坡积:分布主要分布在那曲地区南部,特点是平缓的分水岭上及低缓的山顶、山岗上分布较多,含水程度为低或差。
5.湖积:主要分布于湖泊四周,在那曲地区分布较均匀,环绕湖泊分布,含水程度高;对已萎缩、干枯的湖泊,仅见湖积物,无水体。
6.沼泽:主要位于那曲南部,中部也有零星分布。沼泽区植被发育,有许多小水系会聚,地表补给良好,地下水丰富,含水程度高。
二、遥感技术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在对上述与地下水资源有关的第四系地质地貌进行遥感解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水文地质资料,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圈定出具有开采潜循以下原则:①具有使地下水富集的地貌条件;②有利于地表水人渗和地下水富集的岩性条件;③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低的地区;④地下水埋藏浅的地区。
三、遥感对地下水的影响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是受地貌、岩性与构造等综合因素制约,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建立“遥感找水模式”,为高原地区地下水的寻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遥感技术能快速、宏观地查明影响和制约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背景的水文相关要素的基本特征,从而分析研究与地下水联系的环境和条件,为地下水资源勘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3.遥感找水信息是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标志,是圈定遥感找水靶区的重要依据。
四、遥感技术在地下水勘查中的主要作用
遥感图像能够真实反映地表地形、地貌、岩性、第四纪沉积物、地质构造、水系、植被覆盖等水文地质要素的空间展布特性及相互联系。在地下水勘查中运用遥感技术对勘查区各类地质要素进行解译和提取,并结合多学科、多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得出系统、客观的结论。对第四纪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来说,其水文地质条件通常与地貌、第四纪地质、新构造和植被覆盖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形态、纹理、结构等影像特征提取这些要素,对于圈定相对富水地段、判断含水层的层位和各种边界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综合常规勘探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对于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来说,其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貌(含微地貌)、断裂构造(包括裂隙发育程度)、岩性(包括破碎程度和含水性)、地表水补给条件和植被覆盖等要素密切相关,而遥感图像在揭示地貌类型、断裂构造及植被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通过编制水文地质下垫面图,并结合多年降水量及入渗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可估算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综合分析遥感信息与常规调查资料,可以圈定出基岩地区相对富水区段,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找水效果。
五、遥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应用前景
很多批评者认为遥感的潜力(不仅仅是在水文地质领域中)被过分夸大了。漂亮的图片和可视化的方法可以表达出某些参数全面准确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我们很容易被这些表象蒙蔽。空间完整性和细节信息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实际的测量值通常与绘制出的参数有一定差异,主要的误差来源是转换过程中采用的模型和假设。这些假设可能只是在研究区的某一部分成立,或者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估计。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某些地区的参数图非常准确,但其余地区的参数图则毫无价值。很可惜,能真正反映这种差别的影像少之又少。因此,要谨慎使用遥感数据,不能因为有时不能产生可靠的结果而放弃使用。很多研究者认为遥感数据不能代替地面数据,后者在遥感解译的校正和确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卫星和飞机永远无法取代野外工作。只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将遥感数据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地下水资源评价。如果没能很好地认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就不能充分发掘遥感影像的价值。解译不完整也可能会导致大量资源对错误的地点进行地面调查。
遥感作为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技术,其信息获取的范围已从可见光波段延伸到了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数据采集方式从单波段发展到了多波段、多极化、多角度,从空间维扩展到了光谱维;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已从定性发展到了定量、定位。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网正在迅速形成。各种遥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资源、环境各领域,并向着其它经济与社会领域渗透。无疑,遥感技术的这种发展新趋向将成为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和包括地下水资源勘查在内的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汉湖,邓辉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4(3).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遥感技术;图像
一、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中的分析
地下水资源信息提取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之下,在地表上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地下水赋存状况的,但地下水可通过某些地表现象间接地得到反映。遥感手段研究地下水,正是利用这一点作为研究基础。通常人们通过研究地貌、地表岩性、河流、古河道、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地表现象间接了解地下水的运动和赋存状态。而这些与地下水赋存状态有关的地表现象,正是遥感技术的优势所在。在研究区,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从研究地表岩性、构造、冲洪积扇等第四系地层等人手,结合其它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地下水赋存条件和特征。推测地下水富水区,为客观准确的评估地下水资源潜力提供依据 。
1.冲洪积扇:其地下水分带规律最典型。从山口至其下部边缘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分三分:①潜水深埋带,位于冲洪积扇上部,地面坡度大,透性强,是冲洪积扇的补给区和补给水源,埋深可达数十米或更深,②潜水溢出带,此处坡度变,冲洪积物粒度变细,粘性土成分增加,在扇地形面与潜水面相交处,形成潜水溢出带。 ③潜水下沉带,溢出带向下,地下水由于向河流排泄和蒸发,使潜水埋深又略增加,一般为1~3m,本带的冲洪积物多为粘性土,多形成沼泽。
2.冲积物:在河流活动区域和湖流涨落地带均有分布,形状多呈现出不规则的条带状,在区内和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中部也有少数存在,冲积物的地下水赋存在河床河漫滩堆积地和河流低阶地(常为堆积阶地)的冲积物中。
3.积雪:由于图像季节的原因,从遥感图像上积雪不多,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少量残雪存在,富含水体,在雪山外围主要为冰川的沉积层,包括冰碛层及冰水沉积层。
4.残坡积:分布主要分布在那曲地区南部,特点是平缓的分水岭上及低缓的山顶、山岗上分布较多,含水程度为低或差。
5.湖积:主要分布于湖泊四周,在那曲地区分布较均匀,环绕湖泊分布,含水程度高;对已萎缩、干枯的湖泊,仅见湖积物,无水体。
6.沼泽:主要位于那曲南部,中部也有零星分布。沼泽区植被发育,有许多小水系会聚,地表补给良好,地下水丰富,含水程度高。
二、遥感技术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在对上述与地下水资源有关的第四系地质地貌进行遥感解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水文地质资料,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圈定出具有开采潜循以下原则:①具有使地下水富集的地貌条件;②有利于地表水人渗和地下水富集的岩性条件;③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低的地区;④地下水埋藏浅的地区。
三、遥感对地下水的影响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是受地貌、岩性与构造等综合因素制约,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建立“遥感找水模式”,为高原地区地下水的寻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遥感技术能快速、宏观地查明影响和制约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背景的水文相关要素的基本特征,从而分析研究与地下水联系的环境和条件,为地下水资源勘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3.遥感找水信息是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标志,是圈定遥感找水靶区的重要依据。
四、遥感技术在地下水勘查中的主要作用
遥感图像能够真实反映地表地形、地貌、岩性、第四纪沉积物、地质构造、水系、植被覆盖等水文地质要素的空间展布特性及相互联系。在地下水勘查中运用遥感技术对勘查区各类地质要素进行解译和提取,并结合多学科、多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得出系统、客观的结论。对第四纪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来说,其水文地质条件通常与地貌、第四纪地质、新构造和植被覆盖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形态、纹理、结构等影像特征提取这些要素,对于圈定相对富水地段、判断含水层的层位和各种边界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综合常规勘探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对于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来说,其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貌(含微地貌)、断裂构造(包括裂隙发育程度)、岩性(包括破碎程度和含水性)、地表水补给条件和植被覆盖等要素密切相关,而遥感图像在揭示地貌类型、断裂构造及植被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通过编制水文地质下垫面图,并结合多年降水量及入渗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可估算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综合分析遥感信息与常规调查资料,可以圈定出基岩地区相对富水区段,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找水效果。
五、遥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应用前景
很多批评者认为遥感的潜力(不仅仅是在水文地质领域中)被过分夸大了。漂亮的图片和可视化的方法可以表达出某些参数全面准确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我们很容易被这些表象蒙蔽。空间完整性和细节信息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实际的测量值通常与绘制出的参数有一定差异,主要的误差来源是转换过程中采用的模型和假设。这些假设可能只是在研究区的某一部分成立,或者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估计。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某些地区的参数图非常准确,但其余地区的参数图则毫无价值。很可惜,能真正反映这种差别的影像少之又少。因此,要谨慎使用遥感数据,不能因为有时不能产生可靠的结果而放弃使用。很多研究者认为遥感数据不能代替地面数据,后者在遥感解译的校正和确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卫星和飞机永远无法取代野外工作。只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将遥感数据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地下水资源评价。如果没能很好地认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就不能充分发掘遥感影像的价值。解译不完整也可能会导致大量资源对错误的地点进行地面调查。
遥感作为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技术,其信息获取的范围已从可见光波段延伸到了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数据采集方式从单波段发展到了多波段、多极化、多角度,从空间维扩展到了光谱维;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已从定性发展到了定量、定位。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网正在迅速形成。各种遥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资源、环境各领域,并向着其它经济与社会领域渗透。无疑,遥感技术的这种发展新趋向将成为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和包括地下水资源勘查在内的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汉湖,邓辉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