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中引导学生灵活解题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zh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适时提示,引导迁移;探究操作,再现过程;一题多解,融会贯通三方面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解题的方法。指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增加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举一反三;灵活解题
  中图分类号:G623.5;G62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86-01
  数学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普遍性、发散性、延展性要求学生从小学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学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寻求不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数学思维模式,将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适时提示,引导迁移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讲解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时,并不能一上来就告诉学生圆柱的特点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应借助多媒体播放出圆柱体的形状,然后问学生:“大家先观察一下圆柱体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教师将圆柱的侧面与两个底面涂成不同的两种颜色。这时,学生会很快作出反应,圆柱是由一个侧面与两个相同的底面组成的。接着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那么大家觉得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学生能很快得出答案: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2×底面积。再引导学生寻求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家觉得圆柱的侧面是个怎样的图形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很快就会得出圆柱侧面展开为矩形,其边长刚好为底面圆的周长,故其面积=2πrh,最后得出圆柱表面积=2πrh 2πr2=2πr(r h)。进而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圆锥表面积计算,很快得出圆锥表面积=底面积 侧面积(展开图形为扇形)=πr2 πrl。适时提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答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探究操作,再现过程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科学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自主构建学习体系,获得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并没有一上来就告诉大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开始“题海战术”巩固知识,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单纯地记住了这种图形的计算公式,再遇到别的多边形便会一头雾水。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三角形、长方形学具,在课上先引导学生复习矩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随意的拼、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形状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便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S=1/2ah。随后在讲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便主动利用学具进行探索,自己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如,有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得到:梯形面积=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上底 下底)×高÷2。还有人发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梯形,得到:梯形面积=S(平行四边形) S(三角形)=(上底 下底)×高÷2。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从会一道题到会一类题。
  三、一题多解,融会贯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解题方法。比如习题: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A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B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题目布置后,鼓励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题。解法一:A车行驶距离:5×55=275km,B车行驶距离:45×5=225km,甲、乙相距:275 225=500km。解法二:两车每小时共行驶:55 45=100km,甲、乙相距:100×5=500km。解法三: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的时间,就应该等于甲乙的速度之和,故假设甲、乙相距x千米,则x÷5=55 45,解得x=500km。解法四:甲、乙两地的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车行驶的路程,故假设甲、乙相距x千米,则x-55×5=45×5,解得x=500km。又如,在比较分数2/3、6/8的大小时,可以通过寻找最小公倍数通分比较。即解法一:转化为比较16/24与18/24的大小,即2/3<6/8。解法二:将6/8约分化为3/4,再比较2/3与3/4的大小,得出2/3<3/4,即2/3<6/8。一题多解,既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增加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通过适时提示,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玉光贤.谈谈数学问题中的一题多解[J].中学课程辅导,2013(03).
  [2]刘海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5(06).
其他文献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10公里的螺峰村,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是滇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昆明古八景之一的“古渡鱼灯”反映的正是过去官渡的繁荣。官渡在唐宋已是滇池东北岸的一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对学生心理调控、情操陶冶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从再造情境,以景生情;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激情促进情感教学几个方面研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98-01  当代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思想极为活跃,面对一
摘 要: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取得很好效果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美术教师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83-01   兴趣在学习动机中
历史,是事实,是史实,不容太多的修改与篡改。但是,在传授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却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曾经的事实能够深刻地镌刻在学生的心中,体现在对现实的思考中,真正达到让学生“以史为鉴”的目的。  历史情感教育以史为鉴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有人曾经讲过“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历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形象。但是,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