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既符合科学,又讲究艺术,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师生出色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无定法求良法、艺无止境创佳境”,如果教师能积极运用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应掌握的内容,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打比方就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况而经常采用的一种能“降低知识难度”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方,可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枯燥变为有趣,把复杂变为简单,把沉闷变为活跃。
一、打比方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各章节都存在一些逻辑性、抽象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相关经验,对这类知识很难形成切实的体会,讲解起来,难度较大,讲少了,学生不理解,降低学习兴趣;讲多了,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也未尽得达到效果。加上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低、教学周期较短、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通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为目标,上课更多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更轻松一点?如何能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较短的学习周期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多地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采用比方教学在这类课堂的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面,笔者提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打比方”的案例
一个巧妙的比方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维,实现有效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晦涩的专业术语、抽象的概念或专业性、逻辑性强的知识可以考虑采用此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本“网络的组织与管理”一章,在讲解DNS(域名服务器)、IP地址等知识时,我们采用了比方教学的方法。
案例一 老师:同学们,放假的时候,我们要到一个朋友小王家去玩耍,当我们到达小王所住的小区门口时却忘记了他家的具体地址,该怎么办呢?
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简单适用,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在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许多建议的同时,我们做适当的引导,并拿出丰富答案的一个做引子——比如我们可以向小区的门卫打听得知。接着做具体的说明,我们经常通过“域名”实现一台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访问,好比我们要找到“小王的家”,而实际在网络中一台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好比小王住在某幢楼某单元某室,也就是我们只有将“域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IP地址”才能实现对其访问,在网络中有一个叫做“DNS(域名服务器”的设备就负责做这项转换工作,它好比小区的门卫帮助我们实现对小王家的访问。紧接着,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如果我们发现一个网络通过IP地址可以访问而通过域名不可以时,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一下子就能想到是DNS的问题,好比小区门卫也不知道小王家的具体地址。
案例二 关于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且网络号决定了网络的规模(即网络中所包含的计算机数目)。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两组包含区号的电话号码,一个区号为三位,一个为四位。)我们把IP地址的“网络号”比作电话号码的“区号”,把“主机号”比作“具体某部电话的号码”,假设a电话号码的总位数一定时,区号占用位数越少的,包含的具体电话数目就越多。IP地址与之同理。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采用比方教学能让学生从所熟知的事物过渡到知识本身,这样的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在学习“HTML基本结构”时,我们把与比作天与地,而把比做人,那么一个人站住天地之间就是“HTML的基本结构了。另外,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我们让学生先想象一下我们人自身是如何接受、记忆、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再引出计算机对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在学习算法时,我们经常把一个变量比成一个盛物的容器;在学习CSS时,我们把它比作一个模子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联想、善于发现,我们会从教学实际中挖掘大量的资源。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打比方”初步探究
比方教学可以用于专题章节的整堂授课,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甚至仅仅用在为说明某个较难知识点的时候。当然,教无定法,就是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方法,也会因具体的课堂而发生变化,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与教师的教育机智,原则就是一切为了最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里,我们对一般意义上整堂课的比方教学模式做初步探究。
总体而言,比方教学可分为比方事物的呈现与说明,新知识的探究与建构,比方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要呈现一个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具备解决方法与经验的问题,这一步可以结合问题情境教学法。
第二步,将新知识与比方进行充分的比较,寻求它们之间的相似、相通之处,这一步可以结合分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研究。
第三步,构建正确的新知识,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的成果汇报与组间的对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新的知识纳入自身知识结构。
第四步,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充分想象其他可以做比的事物,学生由学习者变成知识真正的主人,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新知识。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打比方”需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中,比方用得好会促进教学,反之会影响教学,甚至会混淆学生的思维。在备课这个环节里,教师要认真研究知识本身是否有利用比方教学的必要性,是否找到合适的做比对象,学生是否对该比方熟悉等因素。一般,我们在运用比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本身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确很难有切实的体会;
第二,比方贴切,作比的双方要的确存在相似或相通之处;
第三,比方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熟悉并能够理解的,采用的比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表达要通俗;
第四,比方要符合社会道德观念,避免用一些负面的或意识形态的事物做比。
要用好比方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的素质很高,既要对知识本身理解透彻,又要能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经验,将二者做很好的类比;既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机智。采用轻松、幽默、生动的比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会在平淡中拉近师生彼此,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敬佩、认同和期待,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所喜爱的。
一、打比方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各章节都存在一些逻辑性、抽象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相关经验,对这类知识很难形成切实的体会,讲解起来,难度较大,讲少了,学生不理解,降低学习兴趣;讲多了,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也未尽得达到效果。加上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低、教学周期较短、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通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为目标,上课更多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更轻松一点?如何能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较短的学习周期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多地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采用比方教学在这类课堂的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面,笔者提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打比方”的案例
一个巧妙的比方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维,实现有效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晦涩的专业术语、抽象的概念或专业性、逻辑性强的知识可以考虑采用此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本“网络的组织与管理”一章,在讲解DNS(域名服务器)、IP地址等知识时,我们采用了比方教学的方法。
案例一 老师:同学们,放假的时候,我们要到一个朋友小王家去玩耍,当我们到达小王所住的小区门口时却忘记了他家的具体地址,该怎么办呢?
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简单适用,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在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许多建议的同时,我们做适当的引导,并拿出丰富答案的一个做引子——比如我们可以向小区的门卫打听得知。接着做具体的说明,我们经常通过“域名”实现一台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访问,好比我们要找到“小王的家”,而实际在网络中一台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好比小王住在某幢楼某单元某室,也就是我们只有将“域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IP地址”才能实现对其访问,在网络中有一个叫做“DNS(域名服务器”的设备就负责做这项转换工作,它好比小区的门卫帮助我们实现对小王家的访问。紧接着,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如果我们发现一个网络通过IP地址可以访问而通过域名不可以时,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一下子就能想到是DNS的问题,好比小区门卫也不知道小王家的具体地址。
案例二 关于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且网络号决定了网络的规模(即网络中所包含的计算机数目)。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两组包含区号的电话号码,一个区号为三位,一个为四位。)我们把IP地址的“网络号”比作电话号码的“区号”,把“主机号”比作“具体某部电话的号码”,假设a电话号码的总位数一定时,区号占用位数越少的,包含的具体电话数目就越多。IP地址与之同理。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采用比方教学能让学生从所熟知的事物过渡到知识本身,这样的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在学习“HTML基本结构”时,我们把与比作天与地,而把比做人,那么一个人站住天地之间就是“HTML的基本结构了。另外,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我们让学生先想象一下我们人自身是如何接受、记忆、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再引出计算机对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在学习算法时,我们经常把一个变量比成一个盛物的容器;在学习CSS时,我们把它比作一个模子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联想、善于发现,我们会从教学实际中挖掘大量的资源。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打比方”初步探究
比方教学可以用于专题章节的整堂授课,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甚至仅仅用在为说明某个较难知识点的时候。当然,教无定法,就是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方法,也会因具体的课堂而发生变化,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与教师的教育机智,原则就是一切为了最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里,我们对一般意义上整堂课的比方教学模式做初步探究。
总体而言,比方教学可分为比方事物的呈现与说明,新知识的探究与建构,比方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要呈现一个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具备解决方法与经验的问题,这一步可以结合问题情境教学法。
第二步,将新知识与比方进行充分的比较,寻求它们之间的相似、相通之处,这一步可以结合分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研究。
第三步,构建正确的新知识,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的成果汇报与组间的对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新的知识纳入自身知识结构。
第四步,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充分想象其他可以做比的事物,学生由学习者变成知识真正的主人,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新知识。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打比方”需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中,比方用得好会促进教学,反之会影响教学,甚至会混淆学生的思维。在备课这个环节里,教师要认真研究知识本身是否有利用比方教学的必要性,是否找到合适的做比对象,学生是否对该比方熟悉等因素。一般,我们在运用比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本身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确很难有切实的体会;
第二,比方贴切,作比的双方要的确存在相似或相通之处;
第三,比方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熟悉并能够理解的,采用的比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表达要通俗;
第四,比方要符合社会道德观念,避免用一些负面的或意识形态的事物做比。
要用好比方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的素质很高,既要对知识本身理解透彻,又要能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经验,将二者做很好的类比;既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机智。采用轻松、幽默、生动的比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会在平淡中拉近师生彼此,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敬佩、认同和期待,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所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