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_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承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任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小学科学教学常常出现低效而混乱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备受广大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深化认识、精心备课、巧用方法等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学科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前准备不充分;二是轻视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不足;三是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不重视。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一、深化认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深化对小学科学的学科认识
  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考试指挥棒的指引,小学教师常常将教学重心放在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要科目上,常常忽视不是主要考试科目的科学课程。对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内在原因。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和常识性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实践精神。只有正确认识小学科学学习的必要性,把握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堂活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深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教学的效果与效益。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有效”, 深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强调。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丰富和能力增长的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学会科学地看待问题,树立科学的态度。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效益的一种强调。提倡在课时、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又好又快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心备课: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1.备教学内容——教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逻辑体系、重难点等内容十分熟悉,更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传授知识、剖析问题。
  小学科学虽然教材版本比较多,但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服务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进行内容对比和筛选,尽量将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2.备教学对象——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人,面对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关注人的主体体验、生活经历乃至个人喜好。因此,在备课阶段,要关注作为受教育者的學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活习惯开始养成,个性特点逐步形成。总的来说,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影响,仿效性、好奇心都比较强。同时每一个学生又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小学科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探究学习。
  三、巧用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支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其能够解决传统讲授枯燥无趣、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锻炼,使学生在充当课堂主人翁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同时合作学习能够适应小学科学课堂强调分工、实践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要明确小组分工,让全部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在科学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通过设疑导思帮助学生进步,进而使课堂有序高效。
  2.实验教学法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推动。实验教学法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课堂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为助力,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受欢迎。它不仅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曹 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5(11).
  [2]陈立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2016(5).
  [3]彭 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 2016(3):40.
  [4]冯国玲.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5(1).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数学模型,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项活动都与数学模型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小学数学教师在开
摘 要:了解小学数学易错题形成的原因,提前预设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让学生以错纠错、用错防错、变废为宝,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从小学数学易错题形成的原因和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干预策略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易错题;端正态度;提前干预;以错纠错;变废为宝  一、小学数学易错题形成的原因  1.粗心大意  有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常常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如看错
文章立足于文本再构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针对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本身的局限性,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了基于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进行文本再构的策略。作者提出应在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