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无序竞争”局势,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的前提下,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使地方政府间这种不规范竞争关系得以改善。中央部署的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使得各地方政府在帮助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有望在相互合作中展开有序竞争,最终带来一种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合作;有序竞争
中图分类号:F0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lO-0263-02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中央向地方下放了部分权力,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提升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各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专业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加盟。在此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间就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就在这种长期的相互竞争中谋求各自的发展,地方政府间关系整体上主要呈现出以竞争为主、有限合作的特点。但是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降临时,面对灾后重建的重重困境,各级地方政府间却出现了“对口支援、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携手共建的合作局面,这将促使地方政府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有序竞争格局。
1建国后我国地方政府间长期的竞争关系
1.1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形成
中国沿袭数千年的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暴露出很多弊端和问题。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方式。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仅仅是依靠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强制执行,地方政府实际上只是中央的派出机关。结果就会遏制或者削弱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顺利发展,甚至可能威胁到整个民族国家的安定繁荣。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对构建治理型政府或善冶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行地方自治、地方制度化分权改革势在必行。当地方自治、地方分权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地方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c,M,Tiebout)所提出的“用脚投票”机制理论,各地方政府间不可避免的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该理论分析认为。在允许自由迁徙的前提下,企业和公民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将会不断地寻找有利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并选择在该地方政府的辖区内居住下来。人们之所以愿意居住在某个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内,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一种合理组合,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并留住各种流动性要素,各地方政府就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形成了竞争性的地方政府间关系。
1.2地方政府间过分竞争所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同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一样。地方政府间的适度竞争对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各地方政府为了寻求各自发展的空间。在相互竞争中的努力往往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导致地方政府间必要的竞争关系演变成恶性竞争。地方政府间为吸引企业和资本的无序竞争给社会和地方所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1)造成地方投资建设的盲目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到更多的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往往只是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而忽视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不惜花费大量的投资成本盲目兴建、扩建并不一定具有预见性收益的基础设施。结果不仅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而且造成已有稀缺资源的浪费,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削弱自己的竞争力;(2]地方部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存在不合法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相互竞争中,有时比的不是自身具备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而是在于谁的政策更为“优惠”。这些优惠政策甚至超出了国家相关法规法纪允许的范围。如减免税收(包括优惠税率、免税期、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退税等)[0]一直都是各地方政府吸引企业和资本所实行的主要的优惠政策之一,但是这一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央关于严禁各地擅自减免税收的有关规定,可是一些地方政府忽视这些规定的存在,仍然继续出台此类优惠政策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3)严重阻碍地方市场化的进程。地方政府一方面为了吸引外资。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本地企业与资金不外流,往往就会偏离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的角色,而直接进入市场影响市场的政策的竞争秩序。地方政府通过发布一些地方性法规,强令或变相地造成本地企业自产自销,形成市场封锁,出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地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遭到破坏。影响企业在市场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和自我发展,从而延缓甚至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
2灾后重建过程中形成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新格局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各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关系甚至是恶性竞争在短期内将不会发生改变,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除了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则是要寻求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避免或者缓解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在相互竞争中合作,以合作的方式实现有序的竞争。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救灾工作及后续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都相当的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上,要求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组织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我国其它各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县(市)和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这一做法将最有效的调动各方的力量帮助地震灾区实现灾后快速重建,更是为加强各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这两种。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合作与竞争关系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种辨正关系。“合作与竞争仍非两个截然不能彼此相融的范畴;相反,其作为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且也还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企业与资本,是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如果发现相互合作比竞争更有利可图的话,必然会选择合作,否则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选择竞争还是合作,自利的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只有战胜或消灭自己的对手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各地方政府间保持着长期的竞争关系,甚至出现过度竞争的局势。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外部环境和条件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还忽略了他们不是以单个的个体而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而存在,他们各自的经济行为相互影响。决定着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要想转变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认清合作能够带来的合作收益。就需要各地方政府明确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对稀缺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来增加各自收益,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将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变为可能。在中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重建原则的指导下,首先是将对口支援的省与县之间的地方政府紧密相连,进行支援的省、市在对需要支援的重灾县灾后现状作出判断、基本预见支援工作将会给各自带来的影响之后,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支援建设,这样就促成了两者间的合作关系;其次,此次地震四川等省、市受灾县灾情严重,各省、市在开展支援活动过程中,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借鉴,才能使支援工作取得更快更好的成绩,这样不同省、市实行支援行动的地方政府间就极易合作与达成共识。所以各地方政府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要,对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具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灾区的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相互合作,各省、市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各地方政府才能获得超过以往竞争收益的合作收益,实现各地方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合作中促进各地方政府的有序竞争,形成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新格局的现代竞争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将不断融合。
【关键词】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合作;有序竞争
中图分类号:F0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lO-0263-02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中央向地方下放了部分权力,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提升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各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专业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加盟。在此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间就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就在这种长期的相互竞争中谋求各自的发展,地方政府间关系整体上主要呈现出以竞争为主、有限合作的特点。但是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降临时,面对灾后重建的重重困境,各级地方政府间却出现了“对口支援、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携手共建的合作局面,这将促使地方政府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有序竞争格局。
1建国后我国地方政府间长期的竞争关系
1.1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形成
中国沿袭数千年的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暴露出很多弊端和问题。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方式。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仅仅是依靠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强制执行,地方政府实际上只是中央的派出机关。结果就会遏制或者削弱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顺利发展,甚至可能威胁到整个民族国家的安定繁荣。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对构建治理型政府或善冶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行地方自治、地方制度化分权改革势在必行。当地方自治、地方分权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地方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c,M,Tiebout)所提出的“用脚投票”机制理论,各地方政府间不可避免的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该理论分析认为。在允许自由迁徙的前提下,企业和公民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将会不断地寻找有利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并选择在该地方政府的辖区内居住下来。人们之所以愿意居住在某个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内,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一种合理组合,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并留住各种流动性要素,各地方政府就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形成了竞争性的地方政府间关系。
1.2地方政府间过分竞争所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同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一样。地方政府间的适度竞争对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各地方政府为了寻求各自发展的空间。在相互竞争中的努力往往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导致地方政府间必要的竞争关系演变成恶性竞争。地方政府间为吸引企业和资本的无序竞争给社会和地方所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1)造成地方投资建设的盲目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到更多的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往往只是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而忽视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不惜花费大量的投资成本盲目兴建、扩建并不一定具有预见性收益的基础设施。结果不仅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而且造成已有稀缺资源的浪费,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削弱自己的竞争力;(2]地方部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存在不合法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相互竞争中,有时比的不是自身具备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而是在于谁的政策更为“优惠”。这些优惠政策甚至超出了国家相关法规法纪允许的范围。如减免税收(包括优惠税率、免税期、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退税等)[0]一直都是各地方政府吸引企业和资本所实行的主要的优惠政策之一,但是这一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央关于严禁各地擅自减免税收的有关规定,可是一些地方政府忽视这些规定的存在,仍然继续出台此类优惠政策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3)严重阻碍地方市场化的进程。地方政府一方面为了吸引外资。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本地企业与资金不外流,往往就会偏离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的角色,而直接进入市场影响市场的政策的竞争秩序。地方政府通过发布一些地方性法规,强令或变相地造成本地企业自产自销,形成市场封锁,出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地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遭到破坏。影响企业在市场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和自我发展,从而延缓甚至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
2灾后重建过程中形成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新格局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各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关系甚至是恶性竞争在短期内将不会发生改变,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除了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则是要寻求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避免或者缓解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在相互竞争中合作,以合作的方式实现有序的竞争。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救灾工作及后续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都相当的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上,要求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组织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我国其它各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县(市)和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这一做法将最有效的调动各方的力量帮助地震灾区实现灾后快速重建,更是为加强各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这两种。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合作与竞争关系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种辨正关系。“合作与竞争仍非两个截然不能彼此相融的范畴;相反,其作为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且也还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企业与资本,是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如果发现相互合作比竞争更有利可图的话,必然会选择合作,否则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选择竞争还是合作,自利的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只有战胜或消灭自己的对手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各地方政府间保持着长期的竞争关系,甚至出现过度竞争的局势。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外部环境和条件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还忽略了他们不是以单个的个体而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而存在,他们各自的经济行为相互影响。决定着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要想转变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认清合作能够带来的合作收益。就需要各地方政府明确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对稀缺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来增加各自收益,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将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变为可能。在中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重建原则的指导下,首先是将对口支援的省与县之间的地方政府紧密相连,进行支援的省、市在对需要支援的重灾县灾后现状作出判断、基本预见支援工作将会给各自带来的影响之后,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支援建设,这样就促成了两者间的合作关系;其次,此次地震四川等省、市受灾县灾情严重,各省、市在开展支援活动过程中,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借鉴,才能使支援工作取得更快更好的成绩,这样不同省、市实行支援行动的地方政府间就极易合作与达成共识。所以各地方政府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要,对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具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灾区的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相互合作,各省、市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各地方政府才能获得超过以往竞争收益的合作收益,实现各地方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合作中促进各地方政府的有序竞争,形成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新格局的现代竞争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将不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