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个理念。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要开发并利用语文教材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地域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可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个理念。随着课改的进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学生等构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文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 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即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并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的统称。狭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的直接来源。
2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用之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承文化。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言的工具价值,教会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语言实践服务。
第一,运用语言文字,促进表达交流。首先要学习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了解。还要学会倾听,明白别人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有效运用语言实现交流。其次要学习阅读书面语言,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领会文字传递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习写作,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得,用语言描绘所见所闻。
第二,增加语言积累,实现语言内化。语言含有各种重要信息,而信息储存往往以语言作为存储方式,因此,语言具有记忆功能,语言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记忆,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记忆,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语言的学习成果。语文教学历来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基础知识,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典范和语言规律等各个方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语言的积累。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模仿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交流等实践中形成的。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促进学生的有效表达,都必须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作凭借,并通过有效利用才能达成。
2.2 丰富语文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语文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认识自然、接触社会、感受文化,在生活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开展语文实践。因此,生活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语文资源。
2.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获得专业发展。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除了钻研教材,还必须收集整理许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这一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这些课外资源的查询、归类、整理、添补、改造等都体现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文化观、审美观以及语言喜好取向。在这一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学习、吸收、改造、创新等,对教师个人语文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提升,也必须从资源开发建设中获取营养。
3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
3.1 开发并利用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3.2 开发利用自然课程资源
自然界里的各种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雨雪霜、田野山川、戈壁沙滩、江河大海等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源泉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祖国各地的自然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把语文教学的范围扩大,从在教室中学习语文,变为到自然风光中学习语文。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3.3 开发利用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比如,可以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 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慶典文化等, 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3.4 开发利用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互动之中。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还有的是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语文教师不容忽视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要充分开发好和利用好这一语文课程资源。如一个迟到学生进教室时随意翻弄桌椅,一个调皮的学生旁若无人地走出了教室,或课堂上突然飞进来的小鸟,教室外突然下起的倾盆大雨、飘起的鹅毛大雪等。
语文教师要善于激活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本身是一种潜在性的资源,需要靠教师去激活它,它才会发生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 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可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个理念。随着课改的进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学生等构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文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 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即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并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的统称。狭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的直接来源。
2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用之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承文化。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言的工具价值,教会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语言实践服务。
第一,运用语言文字,促进表达交流。首先要学习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了解。还要学会倾听,明白别人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有效运用语言实现交流。其次要学习阅读书面语言,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领会文字传递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习写作,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得,用语言描绘所见所闻。
第二,增加语言积累,实现语言内化。语言含有各种重要信息,而信息储存往往以语言作为存储方式,因此,语言具有记忆功能,语言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记忆,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记忆,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语言的学习成果。语文教学历来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基础知识,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典范和语言规律等各个方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语言的积累。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模仿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交流等实践中形成的。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促进学生的有效表达,都必须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作凭借,并通过有效利用才能达成。
2.2 丰富语文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语文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认识自然、接触社会、感受文化,在生活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开展语文实践。因此,生活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语文资源。
2.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获得专业发展。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除了钻研教材,还必须收集整理许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这一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这些课外资源的查询、归类、整理、添补、改造等都体现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文化观、审美观以及语言喜好取向。在这一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学习、吸收、改造、创新等,对教师个人语文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提升,也必须从资源开发建设中获取营养。
3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
3.1 开发并利用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3.2 开发利用自然课程资源
自然界里的各种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雨雪霜、田野山川、戈壁沙滩、江河大海等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源泉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祖国各地的自然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把语文教学的范围扩大,从在教室中学习语文,变为到自然风光中学习语文。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3.3 开发利用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比如,可以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 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慶典文化等, 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3.4 开发利用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互动之中。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还有的是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语文教师不容忽视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要充分开发好和利用好这一语文课程资源。如一个迟到学生进教室时随意翻弄桌椅,一个调皮的学生旁若无人地走出了教室,或课堂上突然飞进来的小鸟,教室外突然下起的倾盆大雨、飘起的鹅毛大雪等。
语文教师要善于激活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本身是一种潜在性的资源,需要靠教师去激活它,它才会发生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 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