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笔下三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拥有变态心理的曹七巧,在外界的压迫和自身的封建思想下一步步走向了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疯人”的地步;拥有自救精神的白流苏,在庸俗的人性中,怀揣对爱情的希望,在炮火中获得自救与爱情;生活在欲望之都的葛薇龙,一步步靠近欲望编制的陷阱,被爱情、亲情玩弄,最终被吞噬。
关键词:张爱玲;变态心理;自救精神;欲望之都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以荒凉的底色、锋利的语言刻画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女性身上显露出来的是她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封建思想禁锢下迸发出的无限欲望、丑陋社会操控下激发出的斗争、反抗。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一、《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变态心理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虽然不彻底,却又是认真的。这种人物就是“中间人物”,是充斥于凡间生活的“芸芸众生”。
曹七巧,一位生活在封建家族中的,有名无分的二奶奶。出生低微、卑贱决定了她一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性格泼辣致使她处处不容人,与人争锋相对,别人鄙视、嘲笑的眼光也使得她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和变态。她是一个血肉丰满,既让人憎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他扭曲、变态的性格并不是瞬间定格而成的,而是她生活在一个必然带着与身俱来的,弱势群体的身份和立场,以及由性别利益决定的时代, 这一切都让曹七巧由一个正常人走向了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疯人”的地步。
七巧有对爱情的憧憬和欲望,在瘫痪丈夫去世后的她分得了一大笔钱财,这让在情欲失败后的她成为了一个财欲奴,也让她在金钱中找到了一份快乐,七巧为了守护住她的金钱,她拒绝了所有的性诱惑,在苦闷、压抑中不断地挣扎。她也是封建时代、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心理的扭曲和变态让她葬送了自己儿子和女儿幸福美满的婚姻,她知道所有的人都憎恨她,她开始像个“疯子”一样的生活着,倦怠着......这些所作所为都是曹七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对社会“病态”的报复。曹七巧大半生“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作品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对人性发出的一种宿命式的呐喊,将人性逼迫到了一个无处可退的境地,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拷问和鞭挞。
对于七巧来说外界的威胁就是封建等级社会和男尊女卑的关系,本性就是在自身得不到某种愿望时所迸发出来的邪恶的欲望和扭曲变态的心理。张爱玲把死亡给了这样一个女性,作者让她在极度丑陋、毫无人性的世界里消失,对七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用做一个在别人眼里“不正常的人”。在结局的最后,对七巧的死亡有这么一段描写:“七巧挪了挪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他挂在脸上,渐渐自己干了。”作者在最后还为七巧留下了一滴挂在脸上的眼泪,其实作者对七巧的悲悯也是一种女性终于突破束缚的枷锁的解放。
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自救精神
张爱玲有意识的反爱情故事,以爱情的世俗性消极爱情故事的神圣性和纯洁性,一再告诫女人的只有“小说里的恋爱,哭泣,真的人生里是没有的”。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当时的封建时代离过婚的女人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她是靠着自己赌博的青春换来了自己希望的爱情。
她庸俗,可以随心所欲地洒落人性的琐屑处,可爱、可恨、可怜、可卑、可鄙、可亲、可信。一座城促成了一段婚姻,香港沦落事件是她爱情的宏大背景,而她与范柳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心里——是男与女的“战争”、生与死的“战争”、爱与恨的“战争”,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人性与人性之间的战争。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生来就带着一种卑微感,是毫無主权可言,但这个女人却从没有放弃过“自救”,在范柳原面前可以以男性同样的聪明,同样的自私回击对方,迫使对方投降,她也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漂亮和善于交际的特点为自己争取到了范柳原的好感,她不再是封建社会固步自封的典型,更像是跳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圈套,正以一种强悍的智慧冲击着封建社会的高墙。
这个女人是在自救,但她无论怎么也磨灭不了人性中的庸俗,对于范柳原的爱是负担也是一种挑战。没有婚姻的保障而想要去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但是她却不想主动投怀送抱。她生活在一个勾心斗角的家庭以至于他对任何人都存在一份戒备之心,她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她对自己的保护和底线。这也能明白为何她的人性中一直都存在一份自私,因为这是保护她的一道屏障,如果逾越了这道屏障,那么,一个反抗封建社会,想要自救的失败的女性。
张爱玲说过:“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他们是自私而又善良的,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范柳原最后终于接受了流苏,但此时的流苏内心还是有点惆怅的,经历了这么多的悲欢离合,过去的生活告诉了她:人生还是“不问也罢”!人生是苍凉的,因此流苏还是“笑吟吟”的了。
三、沉香屑·第一炉香——欲望之都
欲望之都的女主人公——葛薇龙,因为在香港求学而投靠了自己的姑母,这次的投靠使得薇龙一步步走向深渊。梁太太想利用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帮她获取利益,葛薇龙的投靠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既可以让薇龙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圆了梁太太的美梦。
她来到这富丽高贵的新家就被这所吸引,她向往这种与总不同的生活,在不知不觉的慢慢走向了堕落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为人放荡但很有钱的人乔琪乔,薇龙费尽心思的讨好他,她认为只有嫁给有钱人她才可以继续过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薇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出卖自己的灵魂,被欲望支配的她活的多么的累,被别人利用,一旦没有价值就立即被抛弃,是多么的悲惨,这一切都源自于薇龙自己无限的欲望,可怜又可悲。
她无疑又是一个被戏弄的女性玩物,虽然潜意识有抵抗,但是终究逃不过虚荣的欲望和现实带给她的伤害。薇龙至始至终都没有抵制住过诱惑,金钱的诱惑、肉体的诱惑,这也很直接的显露出了人性中难以抵抗诱惑的一面,同时这也是不良社会对薇龙人性的腐蚀,一个普通的求学大学生,在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时,是很难经受住人性的考验。薇龙生活在现代的香港大多数,是一个纯的现代女青年,可是她并没有现代女性的独立意思和反叛精神,反而跟随社会把他拉入深渊。张爱玲对于葛薇龙的描写其实不止是表现她一个人的特点,也是代表了现代社会一群这样的女性。
这时代,旧的东西在崩坏,新的在滋长中。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之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爱情也是她对于女性人物刻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这样认为,无论一个人经历了多少沧桑,无论人情有多冷暖,人性怎么扭曲,她们在作者的笔下都会体验到爱情,在爱情上她们都会显露自己最为本质的一面,一切的荒凉底蕴都为之添色。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万燕:《女性的精神——有关或无关张爱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余斌:《张爱玲传》,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4]张爱玲:《创世纪》,《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金宏达:《平视张爱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6]王先霈、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关键词:张爱玲;变态心理;自救精神;欲望之都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以荒凉的底色、锋利的语言刻画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女性身上显露出来的是她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封建思想禁锢下迸发出的无限欲望、丑陋社会操控下激发出的斗争、反抗。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一、《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变态心理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虽然不彻底,却又是认真的。这种人物就是“中间人物”,是充斥于凡间生活的“芸芸众生”。
曹七巧,一位生活在封建家族中的,有名无分的二奶奶。出生低微、卑贱决定了她一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性格泼辣致使她处处不容人,与人争锋相对,别人鄙视、嘲笑的眼光也使得她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和变态。她是一个血肉丰满,既让人憎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他扭曲、变态的性格并不是瞬间定格而成的,而是她生活在一个必然带着与身俱来的,弱势群体的身份和立场,以及由性别利益决定的时代, 这一切都让曹七巧由一个正常人走向了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疯人”的地步。
七巧有对爱情的憧憬和欲望,在瘫痪丈夫去世后的她分得了一大笔钱财,这让在情欲失败后的她成为了一个财欲奴,也让她在金钱中找到了一份快乐,七巧为了守护住她的金钱,她拒绝了所有的性诱惑,在苦闷、压抑中不断地挣扎。她也是封建时代、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心理的扭曲和变态让她葬送了自己儿子和女儿幸福美满的婚姻,她知道所有的人都憎恨她,她开始像个“疯子”一样的生活着,倦怠着......这些所作所为都是曹七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对社会“病态”的报复。曹七巧大半生“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作品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对人性发出的一种宿命式的呐喊,将人性逼迫到了一个无处可退的境地,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拷问和鞭挞。
对于七巧来说外界的威胁就是封建等级社会和男尊女卑的关系,本性就是在自身得不到某种愿望时所迸发出来的邪恶的欲望和扭曲变态的心理。张爱玲把死亡给了这样一个女性,作者让她在极度丑陋、毫无人性的世界里消失,对七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用做一个在别人眼里“不正常的人”。在结局的最后,对七巧的死亡有这么一段描写:“七巧挪了挪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他挂在脸上,渐渐自己干了。”作者在最后还为七巧留下了一滴挂在脸上的眼泪,其实作者对七巧的悲悯也是一种女性终于突破束缚的枷锁的解放。
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自救精神
张爱玲有意识的反爱情故事,以爱情的世俗性消极爱情故事的神圣性和纯洁性,一再告诫女人的只有“小说里的恋爱,哭泣,真的人生里是没有的”。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当时的封建时代离过婚的女人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她是靠着自己赌博的青春换来了自己希望的爱情。
她庸俗,可以随心所欲地洒落人性的琐屑处,可爱、可恨、可怜、可卑、可鄙、可亲、可信。一座城促成了一段婚姻,香港沦落事件是她爱情的宏大背景,而她与范柳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心里——是男与女的“战争”、生与死的“战争”、爱与恨的“战争”,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人性与人性之间的战争。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生来就带着一种卑微感,是毫無主权可言,但这个女人却从没有放弃过“自救”,在范柳原面前可以以男性同样的聪明,同样的自私回击对方,迫使对方投降,她也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漂亮和善于交际的特点为自己争取到了范柳原的好感,她不再是封建社会固步自封的典型,更像是跳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圈套,正以一种强悍的智慧冲击着封建社会的高墙。
这个女人是在自救,但她无论怎么也磨灭不了人性中的庸俗,对于范柳原的爱是负担也是一种挑战。没有婚姻的保障而想要去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但是她却不想主动投怀送抱。她生活在一个勾心斗角的家庭以至于他对任何人都存在一份戒备之心,她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她对自己的保护和底线。这也能明白为何她的人性中一直都存在一份自私,因为这是保护她的一道屏障,如果逾越了这道屏障,那么,一个反抗封建社会,想要自救的失败的女性。
张爱玲说过:“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他们是自私而又善良的,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范柳原最后终于接受了流苏,但此时的流苏内心还是有点惆怅的,经历了这么多的悲欢离合,过去的生活告诉了她:人生还是“不问也罢”!人生是苍凉的,因此流苏还是“笑吟吟”的了。
三、沉香屑·第一炉香——欲望之都
欲望之都的女主人公——葛薇龙,因为在香港求学而投靠了自己的姑母,这次的投靠使得薇龙一步步走向深渊。梁太太想利用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帮她获取利益,葛薇龙的投靠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既可以让薇龙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圆了梁太太的美梦。
她来到这富丽高贵的新家就被这所吸引,她向往这种与总不同的生活,在不知不觉的慢慢走向了堕落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为人放荡但很有钱的人乔琪乔,薇龙费尽心思的讨好他,她认为只有嫁给有钱人她才可以继续过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薇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出卖自己的灵魂,被欲望支配的她活的多么的累,被别人利用,一旦没有价值就立即被抛弃,是多么的悲惨,这一切都源自于薇龙自己无限的欲望,可怜又可悲。
她无疑又是一个被戏弄的女性玩物,虽然潜意识有抵抗,但是终究逃不过虚荣的欲望和现实带给她的伤害。薇龙至始至终都没有抵制住过诱惑,金钱的诱惑、肉体的诱惑,这也很直接的显露出了人性中难以抵抗诱惑的一面,同时这也是不良社会对薇龙人性的腐蚀,一个普通的求学大学生,在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时,是很难经受住人性的考验。薇龙生活在现代的香港大多数,是一个纯的现代女青年,可是她并没有现代女性的独立意思和反叛精神,反而跟随社会把他拉入深渊。张爱玲对于葛薇龙的描写其实不止是表现她一个人的特点,也是代表了现代社会一群这样的女性。
这时代,旧的东西在崩坏,新的在滋长中。张爱玲有一颗“冷酷”的心,这是很多人在读完她的小说之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事实。爱情也是她对于女性人物刻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这样认为,无论一个人经历了多少沧桑,无论人情有多冷暖,人性怎么扭曲,她们在作者的笔下都会体验到爱情,在爱情上她们都会显露自己最为本质的一面,一切的荒凉底蕴都为之添色。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万燕:《女性的精神——有关或无关张爱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余斌:《张爱玲传》,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4]张爱玲:《创世纪》,《张爱玲文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金宏达:《平视张爱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6]王先霈、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