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读教材,让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小学美术课堂常常出现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如何让教材与生活有效关联,尝试用同体异构的形式,在对比中找寻行之有效的解读教材之法。想要让课堂灵动起来,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巧读教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材;解读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集合众多学者的专业智慧,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我们对教材要有正确的理解,结合当下实际环境、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接地气的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功能和价值。
   一、深入浅出,提升学生创意力
   中小学学科建议指出:“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在执教三年级“动物装饰画”时,两位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不同解读,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新授环节,用猜谜导入,再讲授如何创作动物装饰画,用夸张、变形、点线面装扮。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大都不符合要求。
   教学过程二:
   用真实的大象图片和装饰画大象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装饰画的特点并且揭示含义。在新授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想要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变成动物装饰画需要哪些步骤?需要哪些技巧?”第一步,变外形。这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加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用习得变外形的方法来做尝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步,添花纹。点线面是学生一直接触的美术元素,可是如何讓熟悉的美术元素创作出美观的装饰画,这需要好好地解读教材。教师在施教时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美的原则。疏密、虚实不同的点、粗细、直曲不同的线、灵动规则与不规则的面,都是让装饰画更有创意的秘诀。第三步,加色彩。想要让动物有装饰味道,可以大量地运用对比色、邻近色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更有效。
   二、巧抓切口,提高学生表现力
   文化理解是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纵横解读,活用教材
   三年级“我设计的服饰”一课涉及的材料广,而三年级的学生做大型的手工作品其实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性。我们纵向、横向地解读了教材,一年级“新花布新衣服”、二年级“相同图案排排队”,这两课对如何让学生设计漂亮的图案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四年级“适合纹样”、六年级“印花布”,对于花布的设计、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三年级的学情,我们选择了其中的拓展内容——染纸。染纸是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它是花布制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但离孩子的生活遥远,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让孩子尝试复杂的工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的视频,到探究折法、染法,创作染布作品,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体验到了成功,创作出的染布作品令人赞叹不已。
   2.内外解读,聚焦教材
   二年级“花儿朵朵”是一节题材丰富的课,可是对于大花园里什么花都好看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如何让孩子们识花朵、画花朵、爱花朵呢?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将内容分类,使课堂更加聚焦。比如,结合母亲节渗透文化,用猜谜的形式导入:“孩子们,马上就到母亲节了,老师想送朵花给自己的妈妈,你能帮我挑一朵合适的吗?”在挑选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了解了不同的花语;再让他们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找一找花的特点,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有了第一节课扎实的基础,孩子们对花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在第二课时,开放的课堂更显得有意义,每个孩子自信地选择自己想表现的花朵,至于材料,不仅选择自己拿手的,还能说一说哪种材料更适合哪种花,可以更精心地创作。
   3.跨科解读,升华教材
   二年级“想想说说写写画画”是一节集图与字的课,二年级的孩子写话能力弱,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写话,用不同的形式记录生活,架构起字与画之间的关系。在研读教材时,恰逢二年级科学课有郁金香绘本活动,这正是“想想说说写写画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我们用学生的郁金香绘本活动引入,让孩子们直观地知晓,原来这就是想想说说写写画画。可是如何将一大段文字用写加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低年级的孩子有效地学会想想说说写写画画的方法,我们提炼了两个方法:画代替字和画补充字。用难度递进的方法,先挑战一句话,“我最喜欢吃——”,请学生用改画的形式把这句话写下来,并写进每天的日志中。跨科式地解读教材,消除了低年级孩子的畏难心理,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们的美术表现素养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升华。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范本,但它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抄袭本,如何巧妙地解读教材,让课堂落地生根,让教材焕发活力,让孩子们爱上美术课堂,这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实践探索的。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学校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而预设与生成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预设与生成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预设与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与生成;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更加开放且具有实践探究价值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升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从新课改背景出发,简要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低效性的问题,结合实践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能够培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时常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得出一些数学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知道往往教师要他们进行验证的时候,猜想都是正确的,已经得到了“真理”,对于验证这个环节,学生兴致缺乏,只是走一个过场。难道“真理”都是正确的吗?这些都不要检验吗?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中“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笔者设计学生在初步猜想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进行举例验证,每个小组挑一个最特别的例子
期刊
近年来,劳动教育成为全国教育工作的热门话题.作为一所完全小学,如何真实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在明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以及落实课
摘 要:高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兼顾旧知识的复习,对于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加以提升,使教师的工作具有多重的压力。基于此,科学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知识、理解课文,也能够起到回顾复习与延伸的作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综合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语文教学   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要切实地拓展教学途径,整合融合教育资源,借助各大学科的优势功能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实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教师要与数学跨学科渗透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与数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渗透;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大学科的主要目标任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市场对中国船员劳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出现了结构性的操作级船员严重短缺现象。文章剖析了中国船员劳务市场供给相关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从宏观上清晰界定船员劳务市场供给的目标,构建船员劳务活跃度指标以更精准衡量劳务供给量,建立常态化、跨部门、跨领域的船员劳务市场信息定期采集和分析机制,借鉴欧洲航运业界的做法,通过多渠道提升船员职业声誉,切实保障船员合法权益,降低船员流失率,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从而提高船员劳务市场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摘 要:数学是书写科技的语言,数学能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抽象成符号的形式,将公式和定义拓展成新的内容,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众所周知,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作用不仅是体现在应试上,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语言逻辑的严谨性,使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连贯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更胜人一筹,学生学好数学也可以使思维更加活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