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演进、挑战及对策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在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金融行业实现变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探析了金融科技的概念,明確了其金融本质,梳理了金融科技的演进历程,并就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不同维度分析,发现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金融科技巨头垄断、金融人才匮乏、金融科技监管滞后、金融科技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不力等挑战,并对这些挑战给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监管创新;普惠金融;挑战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05.010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05-0082-06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加速和深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但目前关于金融科技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金融稳定理事会(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2017)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艾瑞咨询(2019)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中定义金融科技为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以及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的一类技术。李广子(2020)采取“三分法”从底层技术、金融、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三个维度来理解金融科技的内涵,其中,底层技术是支撑金融科技发展基础性技术手段,包括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生态、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功能等各方面,其最终目的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皮天雷等(2018)从金融科技的内涵特征出发来界定,认为金融科技以新兴技术为后端支持应用于金融业务,这些新兴技术都是具有颠覆性力量的新技术,后端技术高度交叉,其应用模式一般是众多新兴技术的耦合。巴曙松(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于金融各领域,服务于普罗大众,降低行业成本,提高行业效率的技术手段。对金融科技的概念虽界定不一,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的定义,这一界定意味着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
  二、金融科技的演进历程
  (一)金融信息化阶段
  金融行业借助IT软件和硬件设备提升行业效率,是金融与电子信息技术初步融合的阶段。20世纪上半叶,金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运作高度依赖于人工作业。二战后,全球经济进入大规模快速复苏阶段,金融行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当时人工作业的金融体系无法保证较高的运转效率,IT成为提升金融体系运转效率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介入金融行业,可迅速给出准确无误的计算结果,这使得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0世纪70年代,银行柜台业务量增大,自助银行服务出现,自动柜员机(ATM)能满足人们任何时间的自助存取款业务,因此得以快速普及。20世纪80年代,支付领域开始进行电子化和信息化,如POS机、电子钱包、智能卡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强调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国务院发布的《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阶段
  互联网技术深入到金融服务的各环节,金融业开始开展线上业务平台,传统的金融渠道发生了变革。数据成为了金融机构的重要资源,对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和运用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利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强势崛起,金融行业也乘互联网技术的东风进行了变革。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变革,超越时间空间的网上银行开始出现,证券、保险、基金、理财等各项金融业务也开始与互联网融合并大获成功;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碰撞融合衍生出了新的金融服务形式,如P2P、P2B、第三方支付、众筹、虚拟货币、征信系统等。
  尽管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较晚,但在这一阶段我国金融科技实现了弯道超车。第三方支付大量涌现,典型的是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上线,并开始推出余额宝、花呗、理财产品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此同时,P2P进入中国,并风靡一时,各种网贷平台开始出现。然而,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快速创新的同时,监管相对落后,金融乱象丛生。
  (三)金融科技阶段
  区块链、云计算、AI、AR、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金融融合,进一步推动传统金融转型,极大地提升了金融行业效率。AI在金融领域主要运用于信息采集和安全保护方面,如人脸支付、智能开户签约等。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主要是刻画客户画像和大数据征信。云计算可以在云端储存海量数据,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区块链去中心化、信息透明的特点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安全性、真实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
  这一阶段金融科技的特点为智能化,新兴技术在金融系统的渗透将推动金融系统构建的转型,与此同时,也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安全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家层面也开始注重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规划,强调金融科技要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三、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科技市场投资放缓,金融科技企业呈现寡头垄断
  毕马威发布的《金融科技脉搏2020年上半年》显示,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交易价值在2018、2019年达到顶峰,之后市场降温,加之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资交易价值仅为256亿美元,交易宗数为1221笔。我国金融科技投资在2018年达到高峰,2019、2020年这一指标大幅下降,投资的削减反映了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走向成熟,市场由少数大型金融科技企业主导。毕马威发布的《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中,金融科技、科技创新金融机构、支付科技、信用科技等多个领域中金融科技企业不断崛起,其中包括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陆金所等上榜全球Fintech 100榜单,国内金融科技市场也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二)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纾困的重点工作。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资质弱,在当前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下,金融机构为了避免较大风险暴露,会谨慎放贷,并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更全面、详细地掌握,形成企业画像,判断其信用风险,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风险把控后再审批放款。整个流程在线上完成,加强了风险识别和防控,减少了服务实体经济中信用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且提高效率。此外,金融业可以借助科技进行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如生活缴费、交易银行、智能投顾、政务办理、线上保险、线上证券等业务。另外,基于大数据、区块链、AI、云计算等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也是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重要载体,中小金融企业基于这一平台在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多场景实现普惠金融创新,从而更高质量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金融科技监管全面升级,本土“监管沙盒”试点推出
  2020年是金融科技强监管元年,金融科技创新层见叠出、发展迅猛,行业缺乏发展规范,监管机构在吸取P2P爆雷事件的教训后,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提前预判风险并进行整治。我国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注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平衡,在保证金融安全稳定发展的同时,鼓励金融创新。在监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方面,不断扩大监管科技在监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合规数据报送、法律法规追踪、金融机构系统评估、交易行为监控和风险管理等;另一方面,借鉴了可兼顾监管和创新的“监管沙盒”,积极探索适合本土的“监管沙盒”机制,北京、上海、雄安新区、深圳等9个城市开始试点,涉及多达86项金融创新项目和多家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
  四、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科技企业垄断,扩大金融系统性风险
  数据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金融科技巨头会利用掌握的大量数据,对市场形成垄断,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形成不公平竞争,不利于金融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巨头往往能借助大量的资本和前沿的科技,进一步巩固其垄断地位,形成“大而不倒”的现象,其对市場具有很强的操控能力,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目前国内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无法跟得上金融科技创新的速度,一旦金融科技巨头滥用垄断优势侵害消费者权益,将会给市场带来严峻的后果。如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以及掌握的海量结构化数据,准确地寻找到目标客户并发放授信额度,尽管这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帮助,但其高杠杆率、高利率易带来巨大的风险。目前对于数据的获取和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而金融科技巨头掌握并使用客户的数据,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损害企业利益。另外,金融本身具有脆弱性和高风险性,而金融科技使金融与各行业的联系愈加紧密,增强风险传染性,一旦风险发生,很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金融科技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力,金融科技人才缺乏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是普惠金融重要任务之一,而金融科技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一大利器,可以促使金融下沉到农村以及社会其他弱势群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阶层。尽管互联网在农村已经得到了快速普及,但城镇和农村依然存在较大的“信息鸿沟”,金融科技在农村最广泛的应用场景是网上购物和线上支付,应用场景十分单调。显然,金融科技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动是不足的,普惠金融在农村还没达到“普”的要求,“惠”的方式也不够丰富。
  另外,我国目前金融科技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目前的人才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内部培养,高校培育才刚刚开始。目前,开展此专业的高校仅有20所,人才培育速度很难跟得上行业发展速度。金融科技行业的跨界性决定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之金融科技的技术迭代速度迅速,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比较匮乏。
  (三)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不健全,创新和监管难以有效平衡
  金融科技的风险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依赖于底层技术,一旦出现技术风险或网络安全风险将带来巨大的损害;二是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带来新的风险或多种业务交叉的风险很可能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重合的问题;三是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具有感染性强、涉及领域广的特点。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监管规则不明确,容易出现金融科技无序发展的现象。监管机构为了控制风险,按照传统监管理念采取的严监管措施往往会抑制金融科技创新,从而产生监管和创新难以平衡的局面。我国自2019年12月开始借鉴国际经验,推行“监管沙盒”机制试点,但其仍处于试点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
  五、金融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规划指导发展,制定数据采集、使用规则
  一是政府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给出发展规划和指引。金融科技在探索中创新日新月异,政府应当给出明确的规划,指导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发展。二是制定反垄断措施。监管机构可以制定金融科技各领域的反垄断措施,鼓励市场公平竞争发展,达到预防和管制垄断的作用,如目前央行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支付领域的反垄断措施。三是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制定数据获取和使用的法律法规。金融科技企业之所以可以无所顾忌地使用客户的数据,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数据的所有权没有明确,而这些数据涉及客户的隐私,不经客户允许使用会对客户造成利益损害,法律法规应明确数据所有权和使用规则,对于侵犯客户隐私和利益的行为给予处罚。四是将金融科技巨头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当前有些金融科技平台利用垄断地位高杠杆、高利率经营,而我国的传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平台的监管力度较小,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几率,应将高科技平台纳入宏观审慎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积极探索金融科技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新场景,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金融科技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简单地为农村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更要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利用金融科技加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农村征信体系、开设线上便民生活平台等。二是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农村的应用场景,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建立农村信贷平台、电商平台、理财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三是对农民大力进行金融科技知识普及。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金融素养不高,对于金融科技这种创新业态更是存在认识不足和偏差问题,因此,当地政府、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普及教育,帮助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另外,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依靠高新技术支撑的金融科技行业更加需要匹配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政府可以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以此吸引国外金融科技人才流入。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人才可以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补充缺乏的知识技能;高校培养人才时要注重课程搭配且注重实践操作;行业协会也可举办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
  (三)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探索中国特色化“监管沙盒”机制
  一是监管机构要转换监管理念。监管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可以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创新,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监管沙盒”的机制,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国情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监管沙盒”,平衡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二是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要明确监管责任,金融科技的监管需要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服務对象共同完成,各方应履行的监管职责需要予以明确划分;建立健全相关想律法规,制定明确的惩治措施。三是采用穿透式监管模式或宏观审慎监管。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方式是分业监管,金融科技行业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而采用穿透式监管可提高金融科技的透明性或将其纳入宏观审慎框架来避免监管空白问题。四是监管当局应设计金融科技监管预防系统,借助科技手段对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防护。■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财经科学,2018(9):16-25.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EB/OL].[2019-08-22].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878634/index.html.
  [3]艾瑞咨询.中国金融科技价值研究报告[EB/OL].[2019-12-31].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07.
  [4]李广子.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含义、动因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20(3):91-106+6.
  [5]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
  [6]程雪军,尹振涛,李心荷.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路径探寻:基于监管科技的研究视角[J].电子政务,2021(1):43-56.
  [7]郑丁灏.论金融科技的穿透式监管[J].西南金融,2021(1):14-25.
  [8]李赟鹏.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改革与路径探讨[J].管理现代化,2021,41(1):1-3.
  [9]姜睿.我国金融科技演进逻辑、阶段特征与提升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0(6):147-152.
  [10]孟先彤,周蓉蓉.技术创新背景下我国金融科技2.0发展路径[J].企业经济,2021,40(1):144-150.
  [11]蔡洋萍,汪晨,熊佳琪.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1(1):35-41.
  [12]孔凡尧.对金融科技企业监管的思考——以蚂蚁金服为例[J].山西财税,2020(12):35-38.
其他文献
建设数字政府是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战略,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数字政府发展新格局。
本文从企业家信心的角度,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企业家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并且非国有
农业合作社是整合涉农资源、促进农民致富的组织形式。德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合作社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类型多元、服务优质、管理民主、制度
摘 要:本文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与效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发现学者主要从绿色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治理、商业银行经营、企业债务融资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和优化作用;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地区差异显著;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同时产生正面和负面效应,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对于企业的债务融资和经营产生
目的:对胃炎疾病患者实施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收的84例胃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分为(奇偶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