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四川省万源市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1.6万hm2以上,平均单产1 580 kg/667 m2,鲜薯总产达38万t,产值达到2.66亿元以上,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面积的第一位。目前已纳入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种植。马铃薯晚疫病群众称“火风”或“瘟病”,是马铃薯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四川省川东地区发病严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20%~40%。严重制约着万源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便于在生产上指导应用,达到降低损失,增加产量,让农户增收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四川省万源市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1 产业现状
马铃薯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是我国大部分冷凉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万源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是万源市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马铃薯已成为万源市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应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与马铃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立足实际,充分利用万源市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冷凉气候条件和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繁育脱毒种薯的技术优势,把马铃薯产业确立为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用几年时间建成川东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明确了“组会牵头,农民参与,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和机制。2009年,由于马铃薯品质好而被农业部登记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生产现状
万源市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1.6万hm2以上,平均单产1 580 kg/667 m2,鲜薯总产达38万t,产值达到2.66亿元以上,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面积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薯营销企业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万源市马铃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给万源市马铃薯产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精心的打造,目前,万源市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优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15万t。
2.1 品种逐步优良化
近几年,万源市先后从甘肃、陕西、湖北、河北等省引进内薯7号、中薯3号、霸薯10号、鄂薯3号、秦芋30、陇薯3号、费乌瑞它及大西洋等脱毒种薯,按照“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规划布局规划品种的更换,其中脱毒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88.7%,大面积平均产量达到1 750 kg/667 m2,比全省平均高590 kg。
2.2 种薯不断规模化
万源市围绕建设川东北最大的种薯基地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万源市脱毒马铃薯推广体系,2006年开始与省植物检疫站合作,由他们提供试管脱毒苗,在万源市进行从试管苗到微型薯以及生产种的繁殖和生产。目前,依托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马铃薯产业),建立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133.33 hm2,原种繁殖基地666.67 hm2,良种基地3 333.33 hm2。
2.3 营销日益网络化
万源种薯主要销往重庆、南充、广安、达州等地,年销量达15万t左右。目前,全市从事种薯营销的企业15家,其中营销量在1万t以上的有5家,5 000 t的有7家;另有马铃薯协会10个、专业合作社8个都在参与种薯生产与营销工作,初步建立了市场连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连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营销体系。
2.4 技术得以集成化
多年来,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开展马铃薯种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已成功总结探索出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种薯繁殖和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品种改良,我国马铃薯已挤进国际市场,不但销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连年上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 技术水平
万源市自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万源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达薯1号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2015年万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本地找到过去的老品种委托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脱毒扩繁,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4 发展特点
4.1 繁育基地化初具规模
明确了基地建设的3大原则:即围绕优势资源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集中成片建基地。全市已初步形成两大马铃薯繁育基地。一是在每个产业基地建立核心示范园区。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八台、堰塘核心园区已基本形成。在核心园区内大力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以万源市蕚山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华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行良种扩繁。在八台乡天池坝村、堰塘乡下吧口村、官渡诸葛坝村、梨树乡三合面村建成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其中生产种扩繁3 333.33 hm2,原种扩繁666.67 hm2,原原种扩繁133.33 hm2。二是在每个核心园区内都建立了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的专家大院,推进技术集成和应用。在马铃薯基地,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開展节本增效,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
4.2 产品销售
目前,万源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广安、达州、南充、重庆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40万t左右,产品销路畅通,种薯不愁销路问题。加工型品种近2万t基本上由本地龙头企业消耗。公司在抓马铃薯产业发展上,重点是抓优质脱毒种薯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行“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模式。 5 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本级地方财政困难,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大,只靠项目、龙头企业筹集资金也困难。必须由政府在税收、种粮大户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其积极性。
5.2 金融扶持力度不大
发展壮大万源市的马铃薯产业必须要龙头企业参与进来,通过本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5.3 技术带动不够
很多业务主管部门热情不高,干劲不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业务也不精,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但广大农户和龙头企业参与度低,热情不高,对项目的认识不足,配合不积极。
5.4 繁育基地经营管理松散
机械化程度、标准化水平低。全市繁育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种植都是采取手工操作,即人工播种,人工施肥、人工收获等,不但需要大量劳动力,增加了劳动用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必须加大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的推广力度,降低劳动成本。
5.5 经营不规范
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堰塘和八台、官渡、梨树和皮窝等乡镇,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马铃薯种薯少,有时存在把关不严,导致调出去的种薯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手段协调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致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6 发展对策
6.1 健全组织机构,为繁育基地提供保障
万源市制定了《2010-2015年万源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为搞好本项目的建设,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陈国彬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张碧军、农业局长郑真权任副组长,市财政、农业、发改、监察、审计、农办、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
6.2 项目扶持,企业投入,规范繁育基地,加快良种化进程
立足川东北、辐射周边,重视销售网络建设。以项目区为中心建立与周边省、市、区种子企业间的营销网络体系,建立与基地农民的销售咨询网络体系。项目建设单位依托达州农科所抓好原原种、原种的生产,协助公司狠抓产品营销服务。第一步通过自由市场进行交易,让农户赚到钱;第二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本地生产出来的马铃薯种子销售出去;第三步政府扶持,采取因地制宜,放宽政策,降低门槛,自由贸易,维持治安,链条配套,最终形成产业。同时,通过企业投入进行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增加其附加值。采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的配套跟踪服务,生产出优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农户、企业都达到双赢为最终目的。
6.3 明确职责,加强繁育基地技术指导,搞好两个服务
万源气候冷凉,光、热、水资源充足,自然气候条件极适宜马铃薯生长,全市有近2万hm2耕地适宜种植马铃薯,其中有0.11万hm2耕地是繁殖马铃薯种薯的最佳地域。对全市重点繁育基地,明确落实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并有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定点指导,挂靠帮扶。
6.4 加强依法经营,强化基地行业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繁育基地的行政执法管理,以“两证”的核发为抓手,严格繁育基地的准入制度和追朔制度。二是强化基地种薯质量监督,建立种薯质量抽查制度。
6.5 加强种薯定位,为农户增收创造条件
加大种植商品薯的面积,争取政府对万源马铃薯市场开拓的投资,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和产品的包装,争取财政对马铃薯储存的补助力度,并从价格定位上走中高端市场,让农户增产增收。
6.6 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产品的包装力度
从价格定位在走中高端市場,并通过中介认证有机马铃薯,加上国家地理标志,应该很有潜力可挖。形成自己的商品薯标准和品牌,对马铃薯分级进行定价销售。
总之,万源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品质优势、品牌优势和交通优势,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四川省万源市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1 产业现状
马铃薯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是我国大部分冷凉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万源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是万源市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马铃薯已成为万源市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应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与马铃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立足实际,充分利用万源市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冷凉气候条件和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繁育脱毒种薯的技术优势,把马铃薯产业确立为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用几年时间建成川东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明确了“组会牵头,农民参与,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和机制。2009年,由于马铃薯品质好而被农业部登记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生产现状
万源市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1.6万hm2以上,平均单产1 580 kg/667 m2,鲜薯总产达38万t,产值达到2.66亿元以上,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面积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薯营销企业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万源市马铃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给万源市马铃薯产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精心的打造,目前,万源市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优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15万t。
2.1 品种逐步优良化
近几年,万源市先后从甘肃、陕西、湖北、河北等省引进内薯7号、中薯3号、霸薯10号、鄂薯3号、秦芋30、陇薯3号、费乌瑞它及大西洋等脱毒种薯,按照“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规划布局规划品种的更换,其中脱毒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88.7%,大面积平均产量达到1 750 kg/667 m2,比全省平均高590 kg。
2.2 种薯不断规模化
万源市围绕建设川东北最大的种薯基地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万源市脱毒马铃薯推广体系,2006年开始与省植物检疫站合作,由他们提供试管脱毒苗,在万源市进行从试管苗到微型薯以及生产种的繁殖和生产。目前,依托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马铃薯产业),建立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133.33 hm2,原种繁殖基地666.67 hm2,良种基地3 333.33 hm2。
2.3 营销日益网络化
万源种薯主要销往重庆、南充、广安、达州等地,年销量达15万t左右。目前,全市从事种薯营销的企业15家,其中营销量在1万t以上的有5家,5 000 t的有7家;另有马铃薯协会10个、专业合作社8个都在参与种薯生产与营销工作,初步建立了市场连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连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营销体系。
2.4 技术得以集成化
多年来,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开展马铃薯种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已成功总结探索出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种薯繁殖和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品种改良,我国马铃薯已挤进国际市场,不但销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连年上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 技术水平
万源市自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万源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达薯1号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2015年万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本地找到过去的老品种委托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脱毒扩繁,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4 发展特点
4.1 繁育基地化初具规模
明确了基地建设的3大原则:即围绕优势资源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集中成片建基地。全市已初步形成两大马铃薯繁育基地。一是在每个产业基地建立核心示范园区。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八台、堰塘核心园区已基本形成。在核心园区内大力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以万源市蕚山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华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行良种扩繁。在八台乡天池坝村、堰塘乡下吧口村、官渡诸葛坝村、梨树乡三合面村建成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其中生产种扩繁3 333.33 hm2,原种扩繁666.67 hm2,原原种扩繁133.33 hm2。二是在每个核心园区内都建立了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的专家大院,推进技术集成和应用。在马铃薯基地,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開展节本增效,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
4.2 产品销售
目前,万源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广安、达州、南充、重庆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40万t左右,产品销路畅通,种薯不愁销路问题。加工型品种近2万t基本上由本地龙头企业消耗。公司在抓马铃薯产业发展上,重点是抓优质脱毒种薯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行“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模式。 5 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本级地方财政困难,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大,只靠项目、龙头企业筹集资金也困难。必须由政府在税收、种粮大户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其积极性。
5.2 金融扶持力度不大
发展壮大万源市的马铃薯产业必须要龙头企业参与进来,通过本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5.3 技术带动不够
很多业务主管部门热情不高,干劲不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业务也不精,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但广大农户和龙头企业参与度低,热情不高,对项目的认识不足,配合不积极。
5.4 繁育基地经营管理松散
机械化程度、标准化水平低。全市繁育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种植都是采取手工操作,即人工播种,人工施肥、人工收获等,不但需要大量劳动力,增加了劳动用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必须加大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的推广力度,降低劳动成本。
5.5 经营不规范
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堰塘和八台、官渡、梨树和皮窝等乡镇,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马铃薯种薯少,有时存在把关不严,导致调出去的种薯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手段协调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致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6 发展对策
6.1 健全组织机构,为繁育基地提供保障
万源市制定了《2010-2015年万源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为搞好本项目的建设,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陈国彬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张碧军、农业局长郑真权任副组长,市财政、农业、发改、监察、审计、农办、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
6.2 项目扶持,企业投入,规范繁育基地,加快良种化进程
立足川东北、辐射周边,重视销售网络建设。以项目区为中心建立与周边省、市、区种子企业间的营销网络体系,建立与基地农民的销售咨询网络体系。项目建设单位依托达州农科所抓好原原种、原种的生产,协助公司狠抓产品营销服务。第一步通过自由市场进行交易,让农户赚到钱;第二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本地生产出来的马铃薯种子销售出去;第三步政府扶持,采取因地制宜,放宽政策,降低门槛,自由贸易,维持治安,链条配套,最终形成产业。同时,通过企业投入进行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增加其附加值。采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的配套跟踪服务,生产出优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农户、企业都达到双赢为最终目的。
6.3 明确职责,加强繁育基地技术指导,搞好两个服务
万源气候冷凉,光、热、水资源充足,自然气候条件极适宜马铃薯生长,全市有近2万hm2耕地适宜种植马铃薯,其中有0.11万hm2耕地是繁殖马铃薯种薯的最佳地域。对全市重点繁育基地,明确落实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并有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定点指导,挂靠帮扶。
6.4 加强依法经营,强化基地行业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繁育基地的行政执法管理,以“两证”的核发为抓手,严格繁育基地的准入制度和追朔制度。二是强化基地种薯质量监督,建立种薯质量抽查制度。
6.5 加强种薯定位,为农户增收创造条件
加大种植商品薯的面积,争取政府对万源马铃薯市场开拓的投资,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和产品的包装,争取财政对马铃薯储存的补助力度,并从价格定位上走中高端市场,让农户增产增收。
6.6 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产品的包装力度
从价格定位在走中高端市場,并通过中介认证有机马铃薯,加上国家地理标志,应该很有潜力可挖。形成自己的商品薯标准和品牌,对马铃薯分级进行定价销售。
总之,万源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品质优势、品牌优势和交通优势,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