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转型是制造业的未来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传媒研讨班
  时间:2018年5月19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
  演讲人:方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服务化、所有的产品都将服务化,服务转型是大势所趋。为什么是这样?我在2011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把美国所有的制造业作了一个對比,包括GE的医疗设备、卡特彼勒的挖掘机、波音的飞机、宝洁的快消品等等。研究发现了两个数据:第一,美国制造业在1990年时来自服务的收益占整个制造业收入比重的9%,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和金融租赁;第二,这个比例到2009年超过50%。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去看美国制造业,千万不要把它们当作制造企业。但服务转型并非易事,通常伴随的是痛苦。我们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当一家制造企业的服务占比提升后,整体利润也是逐步上升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大多数产品是标准化的,配套服务以后会大大提升用户黏性;第二,单一产品的购买频次相对偏低,而服务的购买频次相对较高;第三,服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但短期而言,企业刚刚转型服务后的利润是下降的,我们称之为“服务的痛苦曲线”,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倒在了这条转型的长征路上。初期的高投入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转型服务后的中国制造企业依然把产品当作核心,服务仅为附属。这种定位带来的结果是,售后仅产生边缘利润,产品销售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中国有句古话叫“大树下面不长草”,企业试图在制造业的基因下再孕育出服务的基因,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把服务转型做好的企业都遵循了一个四字原则——独立运营,必须要把服务部门从主营业务中剥离出来,长到一定体量之后再谈整合,这是中国企业做服务转型必须要经历的。
  我们总结了中国企业服务转型的“三步走”:第一步,在初始阶段,企业之所以要做服务,是为了弥补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不足,此时服务扮演的角色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以基础性服务为主,想获取盈利很难;第二步进入规范化阶段,产品问题基本上在这个阶段都解决了,做服务是锦上添花,同时可以带来一定的高额利润,大多数知名外企目前处于这个阶段,但这还不是服务转型的终极目标。到第三个阶段,企业的核心已经从产品过渡到服务,即企业为了把服务提供给客户,必须以产品作为一个载体。就好比原来企业是靠修路修桥赚钱,现在靠过桥过路费赚钱;原来靠卖鱼竿赚钱,现在靠教人钓鱼赚钱。服务转型会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看到又乐2018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数据,创始人程刚感到欣慰。经济下行、泡沫渐去,靠融资支撑的同行普遍收缩业务,看起来不快的又乐却在逆势增长。  又乐是一家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与美国拥有Sysco这样的餐饮供应链巨头不同,数万亿元规模的国内餐饮供应链市场高度分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继餐饮业的O2O大战、外卖大战将2C端搅得天翻地覆后,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玩家盯上了B2B市场。  与多数
期刊
2018年7月9日,雷军和 17位代表敲响了港交所特制的加大版铜锣,小米正式上市。而就在十几天后,“新电商第一股”拼多多在上海、纽约同时敲钟,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一老一新”两大新零售代表,先后登上世界舞台,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这两家企业的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中国新零售已经成功。  事实上,新零售的本质就是一场效率革命。对于效率,大家都在各个领域寻找突破,诸如数据算法、支付、物流配送、建仓、创造场
期刊
最近,不少创始人都吐槽了开放式办公环境的可利用性。他们也许是对的。为有效利用开放式办公环境,我们曾对比了开放式办公环境的优劣。  一切出于成本導向  首先,一个吸引人的开放式办公环境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节约成本 为每个人建立单独的私人空间是很昂贵的。是的,你可能会争辩说,如果开放的空间导致员工无法正常工作,那带来的成本更高。这是一种抽象的经济影响,对此我不予争论,但办公用地账单的影响是非常直
期刊
主题:2018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传媒研讨班  时间:2018年5月18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  演讲人: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推出以来,迄今已连续八年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共同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間目标。社融指标是我国的独创,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它涵盖了金融机构表内外贷款和直接
期刊
半数以上的消费者未来消费意愿强烈  年轻、高收入人群对未来消费尤其乐观  去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年轻和高收入群体对未来消费最为乐观,其中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以及子女教育有望成为下一轮消费增长的爆发点。  中国数字消费领跑全球  中国的数字化消费已经在人数和市场规模上以绝对量领跑全球。  数字热土,消费热图  这张热图一
期刊
读毕《中欧商业评论》2018年5月号,感慨颇深。整整一期杂志从媒体视野、焦点企业、领军人物、学术思想四个维度对管理十年的风风雨雨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盘点。作为忠实读者,看着一篇篇熟悉的文章被串联成一幅立体的管理画卷,感觉《中欧商业评论》始终站在管理的风口浪尖,体现了商业评论刊物的专业性和敏锐的嗅觉。  作为一个管理学爱好者,在研究和关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也在组织中切身体验管理,既有感受也有思考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PC产业处于鼎盛时期。但随着2007年苹果手机的诞生,移动端红利开始显现。短短数年,触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取代PC成为消费主流。与PC产业唇齿相依的外设企业受到牵连,销量出现“雪崩式”下滑。  “外设”是“PC外围人机交互设备”的简称,以鼠标与键盘最为常见。对拥有全球键鼠外设市场50%占有率的罗技而言,PC时代的终结带来的是致命打击。2012年与2013年是罗技乃至全球外设行业的“
期刊
管理学者与他们研究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扑朔迷离的关系。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之后写出了《公司的概念》,带出一段他与斯隆之间嫌隙的史话,却并不妨碍《公司的概念》成为管理学经典。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针对腾讯、海尔、华为等头部企业的公司研究并不鲜见,其中有流传甚广的爆品类的畅销书,也不乏象牙塔尖上的冷僻之作。作为持续跟踪研究海尔转型的青年学者,郝亚洲出版过《海尔创新史话》《知识论导言——张瑞敏的
期刊
从企业的终极命运来看,每个创业者或企业家都是西西弗斯,明知巨石终将滚落山脚,仍要拼尽全力向上去推。  在法国作家加缪笔下,西西弗斯是一个即使知道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也不肯绝望的抗争者。与西西弗斯不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领导者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些什么,他们主动选择了这条带有苦役色彩的道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巨大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之间沉浮挣扎却甘之如饴。  但与常人一样,创业者或企业家们的世
期刊
当具有了用户资产(流量池),企业就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变现。事实上,在评估用户资产时,我们在“变现力”维度上的评估只是一种粗略的可能性,只是说明了“流量池”可能产生的价值。要评估“流量池”实际可能产生的价值,还需要有不同的视角。如果说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一个生态,里面的物种则决定了这个生态的繁荣程度。  正因为这个原因,有段时间,在流量红利见底之后,大量互联网企业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宣称自己商业模式的价值。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