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多的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要研究教育系统,要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需要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尤其在新型课程改革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我说你讲”的师生关系已经行不通了。那么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在这方面,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的认识:
  一、师生身份地位状况分析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早在1986年6月2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了“专业 、技术人员”一类。
  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教师这个职业却是多样化的职业,具有多种角色特点,不能用传统的观念简单地加以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国唐代大诗人韩愈在《师说》一文里说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外,还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新知识新理论的研究者、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态度的示范者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父母或朋友。
  另一方面,学生也是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学生时代,从入小学到中学毕业,是一个人一生中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都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比较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时,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因而,许多成年人出于“为了孩子、关心孩子”的好心,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并不研究和重视学生自身的需要。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经常被忽视,常常处于从属的和依附的地位。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模式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身份地位的界定、看法造成了传统认识上师生间的简单的单通道的授受关系。面对师生身份地位的转型,师生关系就应该有新的建构模式:
  1.教育内容上的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知识、智力、社会经验等方面,教师较之学生的确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地牵着他们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因而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这也正是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同样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从封建社会在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的“师为生纲”的不平等师生观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在我国的《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甚至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都已经明确说明且充分强调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传统的鞭子教育、体罚教育无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性,严重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现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指导。
  3.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它们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着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只有摆正师生的身份地位,在这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师生关系合理、正确,才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采用高分辨率航空数码影像,结合色彩特征估测郁闭度。首先利用阴影的光学特性,在I、H、S空间对阴影区域亮度、饱和度和色调值进行匹配补偿,去除阴影。然后利用I1I2I3空间I2I3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我校正在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该教学模式强调:以课案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拔为主导。课案编写,是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而问题设计,则是该课案编写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在课案编写中的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若要设计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还有待改进。下面先谈谈课案编写中问题设计的应该遵行的原则。  一、课案中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  1
以‘库尔勒香梨’(PyrussinkiangensisCV.KorlaFragrant)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库尔勒香梨’试管苗完整植株、田间植株新梢顶部未展开叶片与嫩茎、田间植株新梢叶片3种材料N、P、K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科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之一。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考虑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课标规定,在低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比较和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培养思维能力从培养比较和分类能力开始。在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以“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卓越计划”本身则以“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本文对“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进行系统总结,这对深入了解和继续推进“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应用X线衍射仪技术对3种竹材的微纤丝角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材微纤丝角大小顺序为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henonis)〉金明竹(Phyllostachys bambuso
为了解毛竹笋纵向生长的养分来源,分析来鞭、去鞭与竹笋成竹之闯的内在关联,指导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合理补充。进行来鞭切断试验,结果显示:1)断鞭比不断鞭的日均高生长量下降了6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