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新课改早已拉开序幕,在新形势下,将电教媒体应用于教学,无疑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看到,电教媒体教学有着巨大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把那些抽象的、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直观的、立体的、形象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对电教媒体的使用还实现了教学思想上的两个转变: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以此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电教媒体,可以在有时间限制的课堂上,节约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想花精力钻研电教媒体,以为教书才是本职工作,对培养学生素质有所忽视。优秀的电教媒体可以把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般性形象转变为感性形象,并通过联想和思索,把感知性表象和过去经历中已有的经验性表象,以及在想象中产生的创造性表象三者结合起来,使之上升为源于感知而高于感知的概括性表象。这种概括性表象如果在记忆中保存下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促进感知,在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例如,教学《胡同文化》一文,充分利用录像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文内容剪辑录像教材,并设计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用饱含着浓郁的炽烈情感把学生引入北京的封闭的胡同文化,这样学生的心就会随着生动的形象、激情昂扬的语言飞到那雄伟、浑厚的天安门城楼,继而激起学生对首都北京、对胡同文化及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如此,通过电教手段消除冗余信息的干扰,缩小观察范围,集中观察点,运用字幕解说进行强化,使学生在电教媒体创设的氛围中深入思考,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我们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的核心,而电教媒体就具有容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丰富内涵。如诗歌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寓于深刻的哲理,抽象难懂。对此,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像,帮助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例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但学生对此常感到惘然,理解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先出示曹操“临石观沧海”的挂图,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临石观海吟诗”的片段,这样动静结合,把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动的画面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群星的图画,表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大海吞吐宇宙之势的博大胸襟。至此,学生就能理解此句诗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其蕴意,这样就达到了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的目的。借助教学挂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其理解了内容,对其创作也有深刻的启迪。这样的媒体展示,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保证了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对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能进行自由的想和做,从而产生新的欲望和活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是良好学习态度与自我发展态度的最高表现。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将之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及能动性,可以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由此看出,电教媒体在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潜力很大。
三、培养学生人文思想
电教媒体的应用,其核心是在新课改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在这种探索和构建过程中,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角色行为就是一个“导”,是辅导、引导、开导,而决不是像以前那样,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灌输,丝毫没有自主的思考和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培养中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的优秀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在中学生中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用电教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充满活力的美文,还选入了重在表现美好人性与充满启蒙思想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进的思想。
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从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豪放词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从婉约词中,领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这样,能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的起点上就站在了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过去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活动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祖国的母语教学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与电教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遵循学科自身特点、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中学语文教学必将“魅力四射”,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想花精力钻研电教媒体,以为教书才是本职工作,对培养学生素质有所忽视。优秀的电教媒体可以把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般性形象转变为感性形象,并通过联想和思索,把感知性表象和过去经历中已有的经验性表象,以及在想象中产生的创造性表象三者结合起来,使之上升为源于感知而高于感知的概括性表象。这种概括性表象如果在记忆中保存下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促进感知,在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例如,教学《胡同文化》一文,充分利用录像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文内容剪辑录像教材,并设计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用饱含着浓郁的炽烈情感把学生引入北京的封闭的胡同文化,这样学生的心就会随着生动的形象、激情昂扬的语言飞到那雄伟、浑厚的天安门城楼,继而激起学生对首都北京、对胡同文化及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如此,通过电教手段消除冗余信息的干扰,缩小观察范围,集中观察点,运用字幕解说进行强化,使学生在电教媒体创设的氛围中深入思考,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我们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的核心,而电教媒体就具有容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丰富内涵。如诗歌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寓于深刻的哲理,抽象难懂。对此,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像,帮助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例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但学生对此常感到惘然,理解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先出示曹操“临石观沧海”的挂图,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临石观海吟诗”的片段,这样动静结合,把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动的画面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群星的图画,表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大海吞吐宇宙之势的博大胸襟。至此,学生就能理解此句诗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其蕴意,这样就达到了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的目的。借助教学挂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其理解了内容,对其创作也有深刻的启迪。这样的媒体展示,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保证了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对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能进行自由的想和做,从而产生新的欲望和活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是良好学习态度与自我发展态度的最高表现。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将之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及能动性,可以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由此看出,电教媒体在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潜力很大。
三、培养学生人文思想
电教媒体的应用,其核心是在新课改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在这种探索和构建过程中,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角色行为就是一个“导”,是辅导、引导、开导,而决不是像以前那样,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灌输,丝毫没有自主的思考和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培养中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的优秀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在中学生中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用电教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充满活力的美文,还选入了重在表现美好人性与充满启蒙思想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进的思想。
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从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豪放词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从婉约词中,领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这样,能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的起点上就站在了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过去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活动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祖国的母语教学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与电教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遵循学科自身特点、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中学语文教学必将“魅力四射”,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