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有效创设趣味的、现实的、探究的、开放的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引发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体验,促进科学探究过程的顺利开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创设 有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觉进入情境中,走进数学世界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出示):有一天,孙悟空化斋回来带了几个饼,唐僧说:“我吃1块。”沙僧说:“我吃2块。”八戒说:“俺老猪肚子大,吃5块饼。”悟空听了,拿出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给了师傅其中的一块,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取其中2块给沙僧,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0块,取其中的5块给了八戒。八戒这下可开心了,瞧,师傅和师兄他们都没有俺老猪多。同学们看后都哈哈大笑,但笑声中隐藏着他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的初步理解。这时,我及时问大家:“你们觉得八戒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大家思考片刻,纷纷说不对,他们吃的同样多,只是分的份数不同而已。在这个知识难点上,我没有作任何讲解,只是适时地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我对大家说:“今年老师家买了一套新房,你们想不想去参观一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已经把它拍下来了,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多媒体出示)“好大啊!这个是房间,这里是厨房,还有客厅。”学生议论纷纷。我说:“老师想在房间的四周和房顶贴上墙纸,房间长5米,宽4米,高5米,除去门窗6平方米,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要贴墙纸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呢?”同学们听说帮忙,热情高涨,立即讨论起来,有的说:“客厅是个长方体,用它的表面积减去上面的面积和门窗的面积,贴墙纸的面积=5×4×2+5×3×2+4×3×2-5×4-6=68(平方米)”。有的说:“贴墙纸的面积=(5×4+3×5+4×5)×2-5×46:68(平方米)。”还有的同学说:“贴墙纸的面积=5×4+(5×3+4×3)×2-6=68(平方米)。”我及时问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找出了最简便计算方法。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某种知识以后,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热情高涨,这也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
三、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使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用18根1厘米长的小棒,可以围成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桌两人为一组,事先准备好需要的小棒)本题的设计与一般的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更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又进一步提问:这些长方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周长最长?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长方形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讲解要深刻得多。在教学中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数学课堂中,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王老师和五(1)班41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只大船有8个座位,租金52元,每只小船有5个座位,租金24元,你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租船方案吗?题目一出示,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盎然。生1:我觉得租5只大船,一只小船比较合理。生2:我算了一下,租4只大船,2只小船比较合理,而且这样费用最低,你们认为呢?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学习因为问题而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人耳目一新的有效问题情境,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和谐的氛围,最终让学生乐学,能学,会学数学。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创设 有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觉进入情境中,走进数学世界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出示):有一天,孙悟空化斋回来带了几个饼,唐僧说:“我吃1块。”沙僧说:“我吃2块。”八戒说:“俺老猪肚子大,吃5块饼。”悟空听了,拿出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给了师傅其中的一块,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取其中2块给沙僧,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0块,取其中的5块给了八戒。八戒这下可开心了,瞧,师傅和师兄他们都没有俺老猪多。同学们看后都哈哈大笑,但笑声中隐藏着他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的初步理解。这时,我及时问大家:“你们觉得八戒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大家思考片刻,纷纷说不对,他们吃的同样多,只是分的份数不同而已。在这个知识难点上,我没有作任何讲解,只是适时地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我对大家说:“今年老师家买了一套新房,你们想不想去参观一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已经把它拍下来了,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多媒体出示)“好大啊!这个是房间,这里是厨房,还有客厅。”学生议论纷纷。我说:“老师想在房间的四周和房顶贴上墙纸,房间长5米,宽4米,高5米,除去门窗6平方米,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要贴墙纸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呢?”同学们听说帮忙,热情高涨,立即讨论起来,有的说:“客厅是个长方体,用它的表面积减去上面的面积和门窗的面积,贴墙纸的面积=5×4×2+5×3×2+4×3×2-5×4-6=68(平方米)”。有的说:“贴墙纸的面积=(5×4+3×5+4×5)×2-5×46:68(平方米)。”还有的同学说:“贴墙纸的面积=5×4+(5×3+4×3)×2-6=68(平方米)。”我及时问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找出了最简便计算方法。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某种知识以后,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热情高涨,这也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
三、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使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用18根1厘米长的小棒,可以围成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桌两人为一组,事先准备好需要的小棒)本题的设计与一般的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更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又进一步提问:这些长方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周长最长?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长方形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讲解要深刻得多。在教学中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数学课堂中,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王老师和五(1)班41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只大船有8个座位,租金52元,每只小船有5个座位,租金24元,你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租船方案吗?题目一出示,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盎然。生1:我觉得租5只大船,一只小船比较合理。生2:我算了一下,租4只大船,2只小船比较合理,而且这样费用最低,你们认为呢?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学习因为问题而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人耳目一新的有效问题情境,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和谐的氛围,最终让学生乐学,能学,会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