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積累,适当指导,多方训练,才能让让学生作文“活”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读练结合掌握写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教学要与语文教学密切的配合,教学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一直以来,习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一件头疼的事,也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文章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寻找素材,才能真实的表达出自己丰富情感。因此,写作的最大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一、“小处入手”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文字僵硬,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知识面狭窄、缺乏素材积累、不善于思考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二、感触生活,让学生充满乐趣。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制作、、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三、读练结合,个性发展。
课堂上碰到精彩的语句或段落,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训练模仿,让学生“动”起来,自编自演,相信学生,多练习口语交际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课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对写作的帮助之大不言而喻。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学生必须读名著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课文中和课外阅读书籍中的好词、好句记下来,以积累更多的材料,再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这样利于学生提取写作素材。
四、掌握写法,精巧构思。
有了素材,如何构成一篇好的文章,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构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讲后写、讲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以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拄着拐杖过河,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课文或口语交际着意点拨,或读读习作点评,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寻了,就能解决有素材不会写的问题。如在学习《荷花》一课后,我们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读完《翠鸟》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按顺序写一种动物。
五、积累材料,解决学生的写作内容。
一谈起写作,很多学生总认为没内容可写,不知写什么,不知从何写起。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解决内容更是重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其实,在我们自然、社会中,无处不是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漫不经心、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等。
虽然生活、社会、自然是我们知识的源泉,但作为学生求学不可能事事经过实践,可通过课本去获得习作材料。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从阅读中既可以吸收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也能够见识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并能产生出许多感情和联想。也可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而,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好课堂上的书,还要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等阅读课外书,到网上获得有益的知识等。
六、多写片断,多写日记。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时事要闻,小至鸡毛蒜皮,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敢于主动大胆交谈。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批阅作文时,应从学生的用词用句,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予总结、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方法。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要让学生每日讲一个故事、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平时读书读报,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七、展示佳作,推荐发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作文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作文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让佳作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适当的指导。作文教导方法还很多,作文时根据需要,大胆借鉴,加以练习,一定能给文章添色增辉。而且要使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
【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读练结合掌握写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教学要与语文教学密切的配合,教学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一直以来,习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一件头疼的事,也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文章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寻找素材,才能真实的表达出自己丰富情感。因此,写作的最大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一、“小处入手”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文字僵硬,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知识面狭窄、缺乏素材积累、不善于思考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二、感触生活,让学生充满乐趣。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制作、、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三、读练结合,个性发展。
课堂上碰到精彩的语句或段落,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训练模仿,让学生“动”起来,自编自演,相信学生,多练习口语交际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课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对写作的帮助之大不言而喻。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学生必须读名著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课文中和课外阅读书籍中的好词、好句记下来,以积累更多的材料,再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这样利于学生提取写作素材。
四、掌握写法,精巧构思。
有了素材,如何构成一篇好的文章,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构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讲后写、讲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以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拄着拐杖过河,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课文或口语交际着意点拨,或读读习作点评,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寻了,就能解决有素材不会写的问题。如在学习《荷花》一课后,我们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读完《翠鸟》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按顺序写一种动物。
五、积累材料,解决学生的写作内容。
一谈起写作,很多学生总认为没内容可写,不知写什么,不知从何写起。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解决内容更是重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其实,在我们自然、社会中,无处不是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漫不经心、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等。
虽然生活、社会、自然是我们知识的源泉,但作为学生求学不可能事事经过实践,可通过课本去获得习作材料。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从阅读中既可以吸收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也能够见识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并能产生出许多感情和联想。也可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而,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好课堂上的书,还要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等阅读课外书,到网上获得有益的知识等。
六、多写片断,多写日记。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时事要闻,小至鸡毛蒜皮,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敢于主动大胆交谈。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批阅作文时,应从学生的用词用句,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予总结、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方法。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要让学生每日讲一个故事、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平时读书读报,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七、展示佳作,推荐发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作文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作文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让佳作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适当的指导。作文教导方法还很多,作文时根据需要,大胆借鉴,加以练习,一定能给文章添色增辉。而且要使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